带着对中国的神秘感而来,又带着对中国的神秘感而回。20天的中国之行,俄国皇储看到的尽是衣饰光鲜的官员和神情庄肃的兵勇。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19世纪后期,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缓和与西方列强的关系,调整对外政策,将注意力从巴尔干转移到了远东,声称“俄国对亚洲负有崇高的使命”,着手“黄色俄罗斯计划”的准备,其一是筹建横贯西伯利亚并深入中国内地的大铁路;其二是安排已成年的皇储尼古拉考察中国。 为此,亚历山大三世郑重其事找尼古拉谈话,说:“清国学者魏源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当年咱们伟大的老祖宗彼得大帝就是这样做的,在荷兰、英吉利、普鲁士打工一年多,学来了先进的航海、造船和炮兵技术。你去清国后,俄语论文范文,当大力弘扬这一光荣传统,多走多看,悉心考察了解其国情民情。”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清国总理衙门收到了俄国驻华使节的通知,说俄国皇储希望于次年来中国考察学习。当时,清、日两国正在东亚特别是琉球和朝鲜形成战略对峙,清国期望“以夷制夷”,借助俄国的力量来制衡日本。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非常乐见其成,指示有关部门迅速做好迎接俄国皇储来访的准备工作。 没想到俄国皇储人还没来,麻烦和问题却提前来了。原来俄国皇储喜爱中国文化,经常模仿制作一些中国特色的工艺物件。不久前,皇储带着一班马仔按图索骥,花重金捣鼓出了一顶华丽的中式轿子,自己感觉很满意,准备此次带到清国来用上派场。此顶轿子不仅式样雷同“御辇”(皇帝的轿子),而且所用绸缎的颜色也近似于明黄。 这不是“逾制”吗?按照《大清律例・礼律》之规定:车服“违式僭用,有官者,杖一百,罢职不叙。无官者,笞五十,罪坐家长。”下位官员享用上位官员的待遇,是“无法”,打打屁股也就了事,但如果享用的是皇帝才能享用的待遇,则是“无天”,那可是要杀头的。此事非同小可! 这等于是给总理衙门出了一个大难题。若是同意,就无法对朝野交代。若是不同意,又实在有碍邦交。就此事总理衙门多次与俄方交涉,但“普法教育”毫无效果。到了次年二月,俄方依旧油盐不进,借口这是“入乡随俗”,并坚称“太子自备黄轿,欲与疆帅稍示区别,绝无他意”。总之,非如此这般不可。 文化与法学不同,交涉等于是鸡同鸭讲。弱国无外交,况且自己又有求于人。俄方固执己见,总理衙门一时又拿不出好法子来。此事后来惊动了清国最高层,以大局为重,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指示“恩加优待,妥为处置”。意思是:特事特办,但必须尽量减少负面作用。办法总比困难多!总理衙门同意俄方的安排后,此场外交风波才告一段落。 怎样才算特事特办?如何才能减少负面作用?湖广总督张之洞头脑灵活,关起门来冥思苦想了一天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看了张之洞的密函后,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奕�大喜:呵呵……“技术性”处理?嘿嘿……还是张南皮(张系河北南皮人)的鬼点子多! 4月5日,俄国皇储一行乘“亚速纪念号”巡洋舰抵达从广州。三天后,“亚速纪念号”又经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从吴淞口驶人了长江。4月20日至25日,俄国皇储先后抵达汉口、九江、江宁(南京)考察。每到一处,地方督抚大人均率文武官员“照仪亲行款待,以重邦交”,俄语论文网站,挂国旗、奏国歌、鸣礼炮、兵操表演,礼节空前隆重。 盛大的欢迎仪式过后,接踵而至的是没完没了的宴请,地方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纷纷出面。除了官方的接待,英法德美等友邦国家的领事、当地俄国商会也轮流做东。熊掌、燕窝、鱼翅……舌尖上的美味让皇储及随从应接不暇。 既然是全面考察,当然不止只是体验美食文化。按照事前的协商,俄国皇储的行程中有考察当地社区、学校、商行、钱庄、兵营、军械及造船厂等安排,但清国有关部门借口流感预防或“维稳”工作的需要临时削减了大部分考察活动,余下的数个考察活动也被安排得如走马观花。 鉴于国人喜欢看热闹,为预防万一,有关部门预先对考察点进行了彻底清场,考察点的外墙甚至墙外的树杆也被涂满了焦油。草民们不能爬墙爬树,就只能站在远远的高处观望。俄国皇储有意展示真我的风采,其装束是“头戴白冠,上缀鸟羽,约尺许长,身穿金绣红衣外罩,湖色灰鼠大衣”,但留给清国草民们的一致印象却是“形如一只大鹦鹉”。 各考察点甚至往返途中,俄国皇储始终见不着一个清国的普通百姓。凡是俄国皇储经过之处,沿街两边均搭建了一丈多高的临时栅栏,栅栏间结结实实拉上了麻绳后,又严严实实绷上一层厚布。神气十足坐着“山寨版”的“御辇”,俄国皇储多次掀开轿帘,想看看沿街的市井风情,却没料到看到的只是两道长长的灰色布墙。 俄国皇储纠结纳闷至极,随即谕令随从去打探个究竟。那栅栏后尽是如鹊而立的兵勇,一个个荷枪实弹如临大敌。一见到灰布缝隙间金发蓝眼红毛子的探头,兵勇们就一拥而上,大声叱喝制止。原来两旁的店铺已全部关门,甭说一位闲人,就连一只猫的影子都没有。 这到底怎么回事?俄方礼仪官就此事进行交涉,清国礼仪官回应说:《大清律例・礼律》有规定:皇帝车驾行至处,除近侍及宿卫护驾官军外,其余人员必须回避,违者处绞。皇储殿下是俄国未来的皇帝,咱不能不当回事,是不?小民亵睹天颜或惊扰圣驾,在下谁也担当不起责任,是不? 俄国皇储又询问随行的外交政策及东方文化顾问,乌赫托姆斯基公爵和巴德马耶夫伯爵异口同声说:确有其事!原本还想就此事再交涉一番,得知此“国情”,俄国皇储就不得不“入乡随俗”了。 带着对中国的神秘感而来,又带着对中国的神秘感而回。20天的中国之行,俄国皇储看到的尽是衣饰光鲜的官员和神情庄肃的兵勇。清国的街景市容怎样?市井生活和百姓的精神状态如何?俄国皇储并没有增加多少感性认识。以前读了不少有关东方的“游记”和“穿越手册”,考察过后,俄国皇储的许多似是而非依旧一如既往。 后来,沙皇尼古拉二世回忆其22岁那年的清国之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富有的中国人,天生是世界上最讲究的美食家和最殷勤的主人。一个口味极其刁钻的欧洲人,也会津津有味地吃本地人的好饭食”。不过,如果坐在轿子里,游走在清国城市的街巷,那“感觉就如一只穿行在地道里老鼠,索然无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