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国是一个十分好战的国家,在18世纪初成为了欧洲强国之后,为了维持它的强国地位,俄国坚持对外扩张的政策,连年战事不断。受国家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巨额战争经费所累,俄国货币体系混乱不堪。进入20世纪,俄国经历了日俄战争、1905年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受战争作用俄国的货币体系几乎陷入瘫痪的状态。 1906年1月初,俄国终止了纸币与黄金的兑换。1906~1908年是科科夫佐夫整顿国内货币流通体系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俄国国家银行黄金存有量增长了3亿卢布,货币发行量减少了4.2亿卢布。1906年至1909年俄国信用卢布的数量减少了1.2亿卢布,而危机中被储户取回的金币,由于社会动荡的结束又重新回到了国家银行的储蓄所中,1909年俄国国家银行的黄金储备已经超过流通的信用卢布1.33亿卢布。到1906年底的时候,俄国货币流通领域中的纸币数量已经和国家银行中的黄金储备量几近相等。在日俄战争和1905年革命期间发行的大量纸币已经逐渐被银行收回,而到了1909年底银行回收纸币的工作基本已经完成。 在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货币历史时,必须要指出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经济生活主要形式的金本位制在1914年夏天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那场政治危机之后变得摇摇欲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各国一个接着一个地终止了纸币与黄金的兑换。曾经象征着欧洲民族经济繁荣的单金属货币制度作为一种十分脆弱的财政工具只有在和平年代的经济竞争时期才会显现出它的生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欧洲各国的经济联系,也使俄国与欧洲货币市场的“金桥”彻底倒塌了。1914年7月27日,俄国国家银行宣布暂时终止信用卢布与黄金的兑换。俄国货币史至此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货币体制 1914年,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保护自己的黄金储备,俄国在与德国发生战争之后终止了黄金的兑换,而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都终止了纸币和黄金的自由兑换。至此,金属货币没有回到俄国国家银行的储蓄所中,而是留在了其所有者的手里。1914年在俄国货币流通领域中,5卢布面值的金币有2.23亿卢布,10卢布面值的金币有2.36亿卢布,7.5卢布面值的金币有930万卢布,15卢布面值的金币有2140万卢布。此外,在俄国货币流通领域还流通着1885年铸造的硬币120万卢布。还有一种辅币叫做“银行银币”,1914年国家银行发行了面值为1卢布的银行银币8430万卢布,俄语论文范文,面值为50戈比的银行银币3800万卢布,面值为25戈比的银行银币30万卢布。国家银币、国家铜币以及国家银铜合金币就其含银量来说只相当于银行银币的一半,就其标明的价值来说则比其所含金属的价值要高,1卢布国家银币实际上只相当于33~34戈比的银,1卢布国家铜币只含有20戈比的铜。到了1914年,国家银铜合金币一共发行了1.21亿卢布。此外,在俄国货币流通领域还流通着面值为5戈比、3戈比、2戈比、1戈比、半戈比和四分之一戈比的铜币。沙皇政府在1914年7月27日就终止了纸币和黄金的兑换。与此同时,沙皇政府还试图回收正在流通着的大量金币,但是这一计划并没有能够顺利完成,到了1917年1月1日在俄国民间未回收的金币达4.36亿卢布。 发行纸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用于筹集战争经费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家银行发行纸币的权力被不断扩大,大量新印制出来的信用卢布源源不断地进入流通领域。1916年1月1日之前,沙皇政府已经连续三次增加了国家银行的纸币发行量(比1897年颁布的纸币发行法规定的纸币发行数量增加了32亿卢布)。在1916年,国家银行的发行权力又被再一次提高了30亿卢布(1916年成为了俄国纸币发行量增速最快的一年)。从1914年1月1日到1917年1月1日,俄国货币流通领域中信用卢布的数量从15亿卢布增加到91亿卢布。由于纸币的大量发行导致俄国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货币流通体系的紊乱,进而导致卢布购买力的大幅下降和劳动人民生活的日益贫困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卢布贬值的程度要比其他参战国货币贬值的程度大得多。 战争后期,俄国财政体系已经无力承担战争所引发的巨大开支。巴尔克在1916年12月1日召开的俄国财政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从1917年2月1日到1917年8月1日俄国共需要大约30亿卢布左右的纸币,这些纸币不但要被用于战争的支出,还要被运用于国家的各种信贷业务。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917年1月20日批准了这一纸币发行方案。1917年2月6日,巴尔克在召开的俄国财政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再次发行30亿卢布的短期国债,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917年2月17日批准了该项举债方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黄金的购买力开始急速下降,因此导致了世界各国粮食和商品价格的增速要远大于纸币的贬值速度。卢布汇率从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月就开始下跌。1915年,俄国官方的卢布汇率已经下跌到80戈比,1916年底又继续下跌到60戈比,而到1917年2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又下跌到55戈比。与此同时,俄国卢布的实际购买力也大幅下降,根据俄国官方的统计数据,到了1917年3月1日俄国卢布的实际购买力已经下降至1/4,即1卢布只能购买到战前27戈比的商品。根据其他资料显示,俄国商品价格指数到1917年1月1日已经增长到702(而1913年时这个数字还只有100),1卢布的实际购买力已经下降到了14戈比。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衰落使得俄国主要的经济区彼此之间迅速地被分割开了,也正是基于此才造成了俄国的商品价格出现了极度的混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除了国家银行发行的信用卢布以外,在货币流通领域还存在着利率为4%的国库券和各种短期债券,而且这些国库券和债券与纸币一样被国家所接受,国库券和债券因此被当做纸币来使用。由于俄国国库券和债券数量巨大,造成了货币流通领域中纸币数量的增加,而纸币数量增加的直接后果就是卢布实际购买力的下降和劳动人民的生活贫困化。 通货膨胀及其引起的货币购买力下降成为了俄国财政金融寡头对劳动人民进行掠夺的一种新方式,俄国工人工资微薄,再加上货币贬值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使得俄国无产阶级彻底贫困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无产阶级的贫困程度达到了极点,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俄国资产阶级为了增加利润率而加重了对无产阶级的剥削。 这时期短期商业信贷之一的票据贴现业务,俄语毕业论文,被国家银行不断缩减。1914年10月1日,俄国票据贴现业务的收支结余是7.09亿卢布,到1917年1月1日,缩减至2.51亿卢布。国家银行缩减工商业信贷,却大力发展国库信贷。国库发行的短期国库债券开始大批由国家银行贴现。1917年1月1日,这些国库债券的贴现,共计有68.66亿卢布。由此可见,国家银行的一切放款业务,主要是针对国家信贷和国家军事支出。 在这个时期,无论国家银行也好,私营银行也好,存款和活期存款都有显著的增加。 由表3可见,信贷系统中的存款数额提高明显,但是如果考量一下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就会发现这种存款的累积其实是虚假的。国家银行加紧从国民经济中吸收货币资金,但完全不是大量投放在工业、农业和商业方面的信贷上,而是投放在军事支出上。 俄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其国内的纸币发行作为征集战争经费的主要措施之一被巧妙地加以了掩饰。国家发行短期国债后,国家银行进而以赎回这些国债为名而发行了信用卢布。这种情况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俄国纸币发行数量的巨大。在战争期间,俄国国家银行保持了其作为纸币发行中心的固有地位,但其发行纸币的经济本质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说战前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都有黄金作为担保的话,那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就已经毫无担保可言了。 当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银行发行信用卢布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赎回国家的短期债务,其唯一目的是为了筹集战争经费,而那些短期债务也只能转为长期债务了(更确切地说是无期债务)。此外,为了能够蒙骗俄国人民,沙皇政府还向英国举借了无息的黄金债务作为在战争期间发行纸币的黄金担保,而这些所谓的“国外黄金储备”都是虚假的。 通过对20世纪初俄国货币体制的略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作为战争大国,俄国国家货币体制是在为国家军事需要服务的。货币发行、国家货币政策调整都是紧紧围绕国家军事需要进行的;其次,20世纪初,俄国本已混乱不堪的货币体系受屡次战争所累,愈发陷入崩溃。这直接导致了俄国人民的负担非常沉重,国民经济状况极度贫弱,加之俄国政府的军国主义性质,使得民众深受战争与贫困之苦。这一切都最终使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了国内民主革命。因此可以说俄国国家货币体系危机是沙皇俄国政府最终倒台的经济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