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俄国民粹主义的“主观社会学”[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长期以来遭到人们批判的俄国民粹主义的“主观社会学”有其合理内核,即高扬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了人类在改造世界中所起的能动影响,以及个人在社会发展中所应该担负的职责。其唯心主义失足之处在于错误地把历史决定论指认为机械决定论,不理解历史必然性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实现的,而且这种实现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国民粹主义 主观社会学 历史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B512.4;B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7)08-0036-04
  
  民粹主义是19世纪俄国历史上作用深远的运动,长期以来不仅被苏联学术界歪曲,而且还被西方社会科学界遗忘。在对民粹派的评价问题上,人们基本上达成一种共识,即“民粹主义是一种无组织的道德上的愤慨和乌托邦思想的混合物。是一种糊弄农民的乌托邦,是大学中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工作者混淆一个落后国家处于封建社会的终结、资本主义的开始这样一个阶段的产物。”其实,我们可以从学理上探讨民粹主义的“主观社会学”,并从其中剥离出合理的内核。
  
  一、“主观社会学”产生的原因
  
  “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在俄国有相当长的历史,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40年代的俄国黑格尔主义。“在30年代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首先出现在俄国的是客观主义者的理论。他们用逻辑的必然性解释了所有历史事实,否认个体的重要性,承认一个真正的、难以克服的、以及万能的力量在历史中,这个力量是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的原因。这是对那些人来说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这个理论为那些害怕行动,……胆小不行动的人提供了极好的借口,这一理论使一大批受过教育的上层社会的青年消沉。”当时俄国知识界一大批黑格尔主义者,应用黑格尔的客观主义的绝对精神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辩护,为俄国社会的专制主义辩护。19世纪30-40年代的巴枯宁和别林斯基就是在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客观主义”的口号下和现实的存在调和了,他们苦恼自己成为了“多余的人”。40年代后,大批民粹主义思想家开始摆脱黑格尔哲学的桎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世界,理解黑格尔,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客观主义是事物近况的奴隶,是社会现有制度的奴隶。许多民粹主义思想家都开始了从所谓的“客观主义”转向了“主观主义”。
  
  二、“主观社会学”的内涵、特点
  
  “主观的”在俄国民粹主义的语境中,并不是企图改变现实以适应个人“主观的”要求。“主观的”本质上“要求人们必须调整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现实。”因此“主观主义”只是指个体反对非人化的黑格尔的“客观精神”。19世纪50-60年代,赫尔岑公开指责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不受控制的“自然的”发展。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批评了西方派的后继者特别是鲍里斯・契切林(Boris Chicherin)。契切林试图把自由主义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结合起来。他坚持黑格尔主义观点,认为社会是超越于个体之上的一个整体,服从于历史必然的“铁的规律”。70年代,俄国民粹主义利用“主观主义”作为武器,开始反对资产阶级实证的自然主义的进步理论,特别是“主观主义”成为反对斯宾塞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工具。“主观社会学”的代表性人物是拉甫洛夫和米海洛夫斯基。拉甫洛夫认为有些人是在“客观主义”的名义下,鼓吹资本主义在俄国是无可改变的“铁的规律”。在拉甫洛夫看来,“客观主义”已经沦为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工具,如果不能及时地回击“客观主义”者的攻击,民粹主义选择的社会发展道路将受到普遍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拉甫洛夫在论述社会进步理论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反对“客观主义”的“主观主义”。这一理论得到了米海洛夫斯基的支持。他们理论的共同特征可以简短地概括为“主观社会学”或“主观的措施”。
  拉甫洛夫认为在物理的世界里,人们应该遵从自然规律。人们不能加上自己的意志,必须采取客观的观点。把自己当成世界的组成部分来客观地探讨,屈从于规律。在物理世界没有什么道德可谈,自然界发展本身也没有目标。但社会科学的任务则是回答“为什么应该这样做?什么应该存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依赖于个人主体选择。拉甫洛夫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里,人类应该是积极的主体,必须相信人是自由的,可自由地选择和追求目标。“区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有害的和有益的,好的和坏的,因它们的存在是人为的存在,它们和自然界与事物本身完全不同。”历史的价值和理想的选择都是主观的。拉甫洛夫认为进步并不是必然的、客观的自动起影响的,在社会历史领域有些规律并不存在,历史事件是唯一的和不重复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发现一些标准,这些标准可以使我们从杂乱无章的历史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和最有意义的。这样的标准一定是主观的,因为它依赖于社会理想的选择。
  米海洛夫斯基在《什么是进步?》一文里解释了为什么需要主观的措施。
  “我们知道自然既不会欢笑也不会哭泣,它没有目的、没有企图、没有利益,因而我们可以像解剖尸体一样分解这件事情,只是当作一个客观的评价。但是人类有自己的目的……这个事实要求评价一定是主观的。这不仅是由于客观的评价不能给出完满的社会生活的图景,更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不仅是客观的评价所不能给的,而且这种客观的评价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米海洛夫斯基认为客观真理是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和把握,如果把这一真理应用在社会科学中是不能成立的。“正如绝对的正义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正如在艺术上没有偏见也是不可能的一样,绝对的客观的措施在社会学中也是不可能的。”米海洛夫斯基把现实分成了两个重要的世界――客观的事实与主观的略论和评价,即把世界分成了“事实的世界”和“价值的世界”。社会科学不仅仅属于事实的世界,更属于价值的世界。他认为社会科学中人们探讨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变这个社会使之符合人的需要。人试图按照自己的目的和理想来改变现实。人的这种活动需要得到道德评价。但是,道德范畴是主观的,因此在社会科学中不仅应当使用客观的措施,俄语毕业论文,更应该使用主观的措施。使用主观措施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地对待历史,因为“创造历史,将历史推向自己理想的方向,这正是历史规律所昭示的。”一切自然规律,或者确切地说,一切自然状态,当它们进入人的活动领域时,就会受到人的意志施加给它们的作用。从这时候起,它们的盲目的统治就要停止并开始为人的目的服务。既然自然规律进入社会领域都要受到人活动的作用,更不用说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只不过是符合社会目的的人的活动规律。
  俄国民粹主义探讨专家Andrzej Walicki把民粹主义的“主观社会学”归纳为三点。第一,“主观主义”是道德的保卫者,是一个强烈的信念。他们相信道德的价值评价既不能不在场,也不能来源于事实。道德的罪恶不能用“科学的”措施解释,对人民遭受苦难的道德抗议是有价值的,必须不考虑任何“客观的”条件。第二,“主观主义”是一个认识论和措施论。他们否认或反驳社会科学中“客观的”可 能性在场。在这个意义上说,“主观主义”仅仅存在于这样的理论中,即历史和社会知识不可能是客观的,冈为其总是依赖于无意识的情绪或更多依赖于知识分子理想的有意识的选择。第=三,“主观主义”是历史哲学,认为主观的因素――人类思想和意志――可有效地反对所谓的发展“规律”。而且在历史的进程里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从本质上看,拉甫洛夫和米海洛夫斯基提出的“主观社会学”,其重点并不是强调他们发现了一种社会学,而在于他们认为在社会学领域里需要把人这个主体性的因素考虑在内。和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同,在社会科学领域里,人这个主体性的因素无论如何不能缺席。
  
  三、重新评价“主观社会学”
  
  (一)
  “主观社会学”强调的仅仅是认识措施
  民粹主义的“主观社会学”强调的是主体在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时,不能不在场。所以“主观社会学”是把握社会科学的一种措施,更多具有的是认识论的意义,而不具有本体论意义。实际上,在本体论意义下讨论社会历史,民粹主义也在某种程度上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性,以及其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米海洛夫斯基作为自然科学专业毕业生从没有否认过客观世界的存在,只是为了突出社会科学中认识的措施,他才强调“主观社会学”。
  “每次当‘真理’一词闪现在我脑中时,我都无法不为它的惊人的内在之美而赞叹不已。这个词好像在任何一种欧洲语言中都没有。好像只有在俄文里真理和正义用的是同一个词,它们好像融合为一个伟大的整体。”“毫无畏惧地直面现实及对现实即真情一真理、客观真理的反映,同时又持守着正义一真理,即主观真理,这是我一生的任务。”Arthur P,Mendel教授特别强调,米海洛夫斯基在事实的世界里承认社会发展有客观性,“他描述了历史对人类活动设置了限制,只有在这个限度内人类才有自由与选择。”
  另一民粹主义者拉甫洛夫也强调说:“价值是主观的,并不意味着价值评价是任意的。虽然历史上事件的重要不重要,相关不相关确实是主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这些判断是任意的,因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有关”。拉甫洛夫认为,主观的≠任意的。从本质上看,意识确实分为两个部分,非理性的主观随意和理性的有目的、有意识。而意识的另一部分指人的理性选择的有目的、有意识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是民粹主义所强调的主观性,它是和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受存在条件的制约。从根本上说,这种主观性接近了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在他们所强调的主观因素中,俄语毕业论文,确实有着一定的客观性依据,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的能动性。
  从以上的略论,我们可以看出,米海洛夫斯基和拉甫洛夫对“主观社会学”的论述有一定的合理之处。我们知道在认识论的领域里,把认识的客观性完全归结于客体,拒斥主体的观念,受到了现代科学的严峻挑战,造成了所谓“客观性的危机”。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时代。民粹主义的“主观社会学”的积极可贵在于:高扬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了人类在改造世界中所起的能动影响,以及个人在社会发展中所应该担负的职责。正如米海洛夫斯基认为的: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预定要发生的话,知识分子对人民就没有任何责任。“人们的责任感、道德感和伦理的判断拷问人们的灵魂,都将不存在。这样,就连恶魔也可以说:我是犯了罪,但是我的意志是不自由的――在某种程度上,我没有犯罪。”尤其是在人的主体性日益增强、人的能动性影响日益突出甚至深深作用历史进程的今天,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和肯定人在历史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需要强调个人在社会发展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
  “主观社会学”理论的缺陷
  第一个缺陷在于该理论的前提是两个先验的假设。首先,人是自由的,可以自由选择。拉甫洛夫认为,“人类不可能摆脱这样的主观信念:他自愿地设定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手段。”这一假设来源于康德的意志自由理论。康德认为人必定是自由的,自由在于选择,但又不是基于欲望的选择,即是与动物行为没有分别的选择,而是“理性自身的道德律发号施令从而必定要战胜欲望的强制性的选择。理性作为统帅的这种强制的选择,正是自由,正是作为理性存在的人的自由。”康德的自由本质上是先验的。受康德自由意志的作用,拉甫洛夫认为理论哲学回答“这是什么”,而实践哲学则回答“为什么应该这样做”、“什么应该存在”。“人类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创造物,在理论理性领域他必须采取客观的观点,把他自己当做客观的组成部分客观地探讨经验科学,屈从规律。在实践哲学领域他必须把自己当做自由的主体,采用主观的观点。”拉甫洛夫接着说,“人类是自由的、积极的主体,人类必须相信他或她是自由的,即使这个信念是假象。”米海洛夫斯基反对决定论的理由在于:只有承认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次,以抽象的人性为基点,以社会条件是否适合人性作为衡量一个社会是否符合理想的标准。这一假设从主体性的客观存在上来说明理想社会的标准,把人性作为一个抽象的支点,使社会发展围绕着人性发生变化,这一思想来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性论观点。以米海洛夫斯基为代表的民粹主义者认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适合人的本性。
  第二个缺陷在于“主观社会学”理论具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这一理论的失足之处在于它从主观社会学出发“把人当做自由的化身,可自由选择和追求目标,它也涉及到目标的评价以及提供进步观念。”而只有具有独立“批判的思维个体”才能完成社会理想的选择以及对目标的评价和提供进步观念。民粹主义者觉得他们自己恰恰就是“批判的思维个体”,只有他们才能引领人类社会的未来。虽然民粹主义者也看到了英雄和群众的关系,看到了制约英雄的社会条件,甚至还批判唯心史观的典型代表卡莱尔: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民粹主义者过分夸大历史中主体因素的一面,以致走向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极端。如马克思在《对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评价的“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第三个缺陷是民粹主义用“主观社会学”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民粹主义的最深理路与中心眼光,应推拉甫洛夫与米海洛夫斯基,……,他们与赫尔岑一样,相信历史并无预定样式,并无‘脚本’。”探讨自由民粹主义的Arthur P.Mendel教授认为,米海洛夫斯基“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他认为历史决定论是有争议的;但是作为有贡献的社会改革者,他描述了历史对人类活动设置了限制,只有在这个限度内人类才有自由与选择。同样,尽管他相信社会生活有一定的规律,但他也声称人类可能操纵和控制这些规律以符合人的主观愿望。”尽管民粹主义者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从根本上说。民粹主义者几乎一致之处就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否认。
  民粹主义者的失足之处在于错误地把历史决定论指认为机械决定论,不理解历史必然性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实现的,而且这种实现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不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实质上也是选择论,是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统一。民粹主义的主观社会学理论总体上是错误的,但其中确有肯定社会发展中主体性影响的合理成分,我们对之需要加以辩证地扬弃。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