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中俄石油合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俄石油管道已投入使用,贷款换石油项目促进了原油贸易稳步增长,石油上下游领域合作进展较快。但是,一些来自俄罗斯、中国、国际的制约因素也凸现出来。因此,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强双方政治互信,把握俄罗斯能源战略,制定自身能源发展战略,加强价格机制方面的合作,中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民营公司参与等对策成为推动中俄石油合作的有力保障。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俄;石油合作;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70-03 引言 中国与俄罗斯关系有着良好的地缘优势和政治缘优势。近年来,双方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密切且卓有成效的合作,并于1996年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其中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带来对石油长期、稳定供应的需求,而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其多元化的石油输出战略的实施、借石油资源开发拉动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等,极大地促成了两国在石油工业领域的广泛合作。 一、中俄石油合作的历史与近况 中俄两国石油合作的基础源于双方悠久的良好的政治关系、便利毗邻的地缘优势以及石油领域的互补性。 中国和苏联拥有历史悠久的合作伙伴关系,但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却始于1996年4月叶利钦总统访华。当时在双方政府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确定双方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于当月25日签订了两国《对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从而开启了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先河。虽然中俄石油合作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但是中俄石油合作可谓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一些合作项目在落实上还存在一定难度。然而石油合作是双方共同利益所在,必须从能源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双方提高认识并达成共识,正确把握中俄石油合作的发展的走势。 1.中俄原油管道建设顺利完成并已投入使用 中俄原油管道建设一波三折,1996年,俄方倡议建设中俄原油管道,经历了“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徳卡)”、“泰纳线(泰舍特—纳霍徳卡)”的纷争;2017年2月正式签署的协议中,中俄原油管道由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企业合作修建,全长995.15千米,2017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9月7日中俄原油管道全线竣工,2017年1月1日正式商业运营。按照中俄长期原有贸易协议,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原油1 500万吨。 2.贷款换石油项目促进原油贸易稳步增长 2001年以来,采用铁路运输方式,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数量一直呈稳步上涨趋势,大约每年1100万吨。2017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作用,俄罗斯经济下滑为中俄石油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2017年10月,中俄总理在莫斯科签署《石油合作备忘录》;2017年2月,中俄就长期原油贸易、贷款等达成一揽子协议,其中中俄签署《贷款换石油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贷款,俄罗斯以石油作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7年至2030年以每年1 500万吨向中国供油3亿吨。这样,加上原有的铁路运输的部分,预计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年突破3 000万吨是很有可能的。 3.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方面的合作进展较快 2017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石油达成组建合资企业,分别经营石油上游、下游业务的协议。中国开放能源下游市场。2017年5月,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石油企业合资的东方(石化)有限企业成立;2017年,该企业在天津建设的1 000万吨/年的炼油厂动工,该项目投产后,还将在华北地区建立300座加油站。这是俄罗斯首次涉足在华石油下游业务领域。 4.石油上游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俄罗斯对外石油合作一般采用贸易油方式,而对石油公司股权、上游领域勘探开采等控制严格,轻易不让外国公司进入。2003年中国石油高价竞购俄罗斯政府出售的斯拉夫油田股份,俄罗斯国家杜马以不允许任何外国政府控股的实体参与竞拍斯拉夫石油的股权为由,将中国石油以高价竞购者身份踢出局。 令人欣慰的是,2017年在俄罗斯新一轮私有化的作用下,俄罗斯的政策发生了一些改变,在石油领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出售一部分股权,同时“在很多区块的开采上开始吸引更多国际石油企业的参与”[1]。中俄两国在石油上游勘探和开发方面的合作已初见成效。 2017年10月,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石油企业合资的东方能源有限企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实体经济领域诞生的第一家中俄合资石油天然气企业”。主要业务是在俄罗斯进行地质勘探及能源项目融资,其中,俄方控股51%,中方控股49%。东方能源有限企业出资收购了俄罗斯松塔儿石油天然气企业的51%股权,并完成所经营的伊尔库茨克州两个区块的勘探开发工作。 二、中俄石油合作的必然性 中俄石油合作不是两国政府出于经济目的而盲目的耦合,也不是两国政府出于政治目的而作秀,而是两国在石油资源互补、能源战略的契合上以及地缘经济上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1.中俄石油资源互补 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石油所占比例较小,少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为162亿桶,占世界总量为1.21%,远低于俄罗斯水平。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带来对石油长期、稳定供应的需求,现有原油开采量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截至2017年,我国石油平均产量仅为436万桶,而日均消费量可高达98.3万桶,二者之间巨大的缺口只能依赖石油进口来弥补。 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据统计,俄石油未开采储量为103 70亿桶,占世界总量的14.29% ;未勘探蕴藏量1 150亿桶,占世界总量的12.25% 。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其石油出口所换回的大量外汇是国内经济复苏发展的支柱。 可见,中俄石油资源呈天然互补态势。中国国内石油供需矛盾加剧,高度依赖石油进口,而俄罗斯大量的石油出口有利于其经济稳定和换取大量外汇,俄语论文范文,这种资源上的互补使得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成为必然。 2.中俄能源战略的契合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石油消费国,其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上千万的速度增加,俄语论文,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过于集中和单一,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从石油安全角度考虑,我国迫切需要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俄罗斯一直以欧洲作为能源出口的核心市场,但近年来,“欧洲地区为了摆脱俄罗斯作为石油供应方的垄断性,采取政策协议的形式,降低对俄能源进口的依赖性”。[2] 俄急需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降低出口风险。中国与俄罗斯,一个在能源战略上需要石油的进口多元化,一个需要石油出口的多元化,石油成为两国能源战略的契合点,其战略契合符合双方国家的利益需求,是双赢的选择,这也使得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成为必然。 3.中俄地缘经济优势 中俄两国毗邻,有着长达4 3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且“俄罗斯60%的石油资源位于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该段大都与中国接壤。这使得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十分便捷。” [3] 中俄边境口岸众多,在长期的贸易往来中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基础,经济相互渗透性较强,这种边境口岸经济的相互渗透有力地推动着两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极大地促进了中俄两国石油领域的合作。 同时,区域一体化背景为中俄两国的石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能源合作为中心的中俄经济合作,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经济优势是中俄两国石油合作的基础,也使得中俄石油合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三、中俄石油合作的制约因素略论 中俄石油合作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合作发展态势良好。然而两国的合作进程、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合作的落实状况等都不容乐观,不符合石油消费大国与石油输出大国的身份和地位,中俄石油合作还存在这一些因素制约着合作的开展,这需要引起双方的重视,也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加以改变。 (一)俄罗斯方面的制约因素 1.俄罗斯能源政策不稳定 俄罗斯正处于能源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调整阶段,一些政策往往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作用而不具有连续性,特别是原油及成品油出口关税。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俄罗斯鉴于能源问题的全球性,在政策的制定上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中俄石油管道的一波三折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俄罗斯的能源政策只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合作的诚意,往往使得合作项目达成以后落实起来极为困难。 2.俄罗斯对中国的政治信任不足 在战略协作伙伴的框架下,中俄两国近年来政治关系稳定且互信不断加强。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俄罗斯始终存在着对中国的猜疑和防范,“中国威胁论”的阴影在俄罗斯一直挥之不去。俄罗斯担心中国经济崛起会取代其大国地位,担心中国的人口扩张和移民,担心中国经济的扩张作用本国的利益等等,这些因素严重作用了两国在石油领域的正常合作。 3.俄罗斯投资环境不理想 中俄石油合作的关键在于俄罗斯吸引中国资本的投入,然而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却不容乐观。首先,俄罗斯石油工业存在问题:一是资金短缺导致俄石油工业的基础设施差、勘探程度低,现代化改造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导致不少油田产量枯竭等问题;二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石油资源开发落后。其次,俄罗斯的法学、法规存在问题:一是法学不健全,“没有一套完整的与产量分成协议相配套的标准文件,产品分成法问题尚未最终解决,特别是税法和成品分成法有矛盾”[4];二是法学变动的比较随意,俄罗斯政府可以根据国家的需要临时对法学进行修改,中石油参与竞标斯拉夫石油企业惨遭出局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中国方面的制约因素 1.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地位较低。 一是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水平较低,在国际能源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发达国家利用其石油跨国企业几乎控制着世界80%以上的优质石油储量,而中国只能在剩余的区块中寻求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对全球石油资源的占有率不足4% 。二是中国在国际石油价格走势上没有话语权,往往受制于发达国家,在对俄的石油合作价格上很是被动。 2.缺乏有效的能源协调管理机制 首先,中国没有有效的能源协调管理部门能及时对风云变幻的石油市场做出相应的决策,导致对世界局势及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不够了解,因此缺少长期的、统一的总体规划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了中俄石油合作的顺利推进。其次,中国石油公司经营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缺乏自主经营权,不能有效地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 (三)其他方面的制约因素 中国在同俄罗斯的合作中还存在着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中国是亚太地区的石油需求大国,同时经济飞速发展的日本、韩国也在争夺石油资源,俄罗斯为了追求更多的国家利益,会平衡亚太地区石油的供应关系。同时俄罗斯也不会放弃原有的欧洲能源出口市场,来自欧盟等国家成熟的石油贸易模式、石油贸易价格都会严重作用中俄的石油合作。 四、中俄石油合作对策与建议 中俄石油合作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两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中俄石油合作保持着良好的态势,虽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彼此利益关系,积极开展石油的联合开发、管道建设及深加工合作,既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维护了国际市场稳定。 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展望中俄石油合作的前景,我们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强双方政治互信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远超过一般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应通过国家高层领导的互访,在政治上继续保持紧密的关系,通过维护两国的战略安全和地区安全,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的务实合作,提高两国贸易水平来巩固和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强政治上的互相信任。同时,通过文化交流、民间交流、公司交流来切实为两国经济合作夯实基础,为两国人民谋利,这样才能自上而下,由点及面地提高双方的信任度,促进双方全方位的了解与友谊,才能消除疑虑,同仇敌忾,共同开拓中俄石油合作事业。 2.把握俄罗斯能源战略,制定自身能源发展战略 我国应从宏观上把握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总体布局,微观上对俄罗斯的整体战略进行调整,对具体经济政策法规和国际因素对俄罗斯能源战略走向的作用等情况要全面而详尽地加以了解。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本国长期的、统一的能源发展战略,找到与俄罗斯战略的契合点,对双方石油合作条件进行深入的略论探讨和评估,降低风险,做好投资、开发、合作等方面的战略准备。而且我国还应该建立健全一套能源协调管理机制,改革石油公司经营管理体制,使其灵活运用于国际市场,提高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水平,改变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地位。 3.加强价格机制方面的合作 中国虽然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是由于在世界能源市场地位较低,对石油的价格毫无话语权,石油“价格机制主要受欧佩克官方价格与英、美、荷的现货市场价格以及期货市场价格作用”[5]。中俄石油合作如果能通过友好磋商,互相支持,建立一种新的价格机制,以亚太地区为平台,在维护本国利益并不损伤其他各国利益的前提下,确保石油价格的稳定性与可控性,必定会在国际石油价格市场产生一定的作用,这样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超级大国其身份与市场份额及作用力才会相匹配,这对两国都是双赢的。 4.中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民营公司参与中俄石油合作 中俄石油合作是以投资为前提的,因此中国政府应发挥组织协调影响,加大对中俄石油合作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为政府、公司等对俄罗斯石油领域的投资创造便利的条件,同时应该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和国际金融合作,确保能源公司融资渠道畅通。 在中国石油行业飞速发展中,民营石油公司也是一支生力军,中国政府应该放宽对能源市场的国有化,“鼓励国有能源矿产公司和民营公司在国际运作上的合作、配合,避免因中国国家企业出面而受到投资目标国(俄罗斯)的各种法学限制和抵制。” [6] 结语 中俄石油合作有着一定的必然和坚实的基础,目前合作态势良好,虽然合作中会受到来自中国、俄罗斯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是只要提高认识,略论好对策,两国的合作潜力是巨大的。但是中俄石油合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时刻需要我们进行探讨和调整。 参考文献: [1] 夏启明,唐春梅.俄罗斯新一轮私有化及其对中俄油气合作的作用--以俄油与BP股权互换为视角[J].国际石油经济,2017,(5). [2] 胡金素.地缘经济学视角下的中俄石油合作与博弈略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 王晓娜.中俄石油合作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7. [4] 徐德荣.论中俄石油合作的制约因素[J].西伯利亚探讨,2017,(12). [5] 史春阳.后危机时代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思考[J].太原:对外经贸实务 2017,(8). [6] 宋魁.推进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7,(7). [责任编辑 杜 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