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伟:促进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秦基伟(1914-1997)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兼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4月至1993年2月任国防部长。
  
  秦基伟率部歼灭了溃逃的国民党军1.1万人,解放了郑州。邓小平却给了他一个处分
  
  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高级将领中,许多人都有绰号,秦基伟也不例外,他的绰号叫“秦大刀”。
  那是1931年11月25日,红四方面军总部指挥部靠前指挥攻打黄安城。刚刚担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手枪营2连连长的秦基伟,看着其他部队打得热火朝天,自己的连队人人手上有手枪,背上有大刀,却整天守着总部,无用武之地。他心急手痒,一脚踹开了营长的门:“这个岗老子不站了,老子的连队要打仗!”
  营长瞟都不瞟秦基伟一眼,低着头,继续补军装,许久,才不愠不火地说:“好哇,你秦基伟英雄啊!把连队给我留下,你爱到哪里去到哪里去。”
  把连队留下,就不是连长喽!秦基伟蒙了,望着营长。营长仍补着军装,头仍然不抬一下,开口说道:“把枪也留下,打完这一仗,封你为秦大刀!”自此,秦基伟有了“秦大刀”的绰号。
  抗日战争胜利后,秦基伟被任命为太行军区司令员。紧接着,解放战争开始了。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在河南省博爱县正式组建。纵队司令员由秦基伟担任。1948年9月25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加强西线行动,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10月9日,刘邓决心集中第1、第3、第4、第9纵队攻取南阳、郑州,策应华野在徐州战场上即将展开的淮海战役。
  9纵在最初的部署中不是重要角色。秦基伟想,攻坚也好,配合也罢,主要目的就是消灭敌人。但秦基伟判断,郑州守军有可能会逃跑。于是,他命令9纵做好阻逃打援的一切准备工作。
  果真不出所料,1纵、3纵和4纵逼近郑州时,守在郑州的国民党军第12绥靖区第44军106师、第99军268师,见势不妙,弃城北逃。
  郑州守军的行动突变,打乱了作战部署。当时,邓小平和陈毅都在4纵指挥所里。邓小平只好打电话给北面的秦基伟:“不能让它跑掉。”
  秦基伟回答:“政委放心,我的网已经形成,它跑不掉。”
  陈毅接过话筒:“秦基伟,这一回就看你的了。打得好,我到你那里给你唱《借东风》;打不好,是要打屁股的。”
  秦基伟率9纵在郑州以北的老鸦地区,成功歼灭逃跑的国民党军1.1万余人。1948年10月22日,郑州宣告解放。10月25日晚,陈毅到达郑州,说了一句“9纵成熟了,可以打大仗了”的话。这让秦基伟高兴得当场表态要请客。
  陈毅说:“我们俩说话都是算话的嘛!”
  秦基伟说:“去看戏,《借东风》。”
  陈毅摆了摆手:“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进城了,阔了,你给我找个大饭店。总不能让肚子饿了嘛!”
  就这样,秦基伟亲自开着吉普车,俄语论文网站,带着陈毅上街请客。他们满大街转悠,却找不到一家开业的大饭店。最后,他俩降低标准,在一家小饭店切了半斤牛肉,打了三两老白干。
  正当秦基伟和陈毅喝酒吃肉时,郑州警备司令部值班室电话铃骤响。值班参谋桑临春一听,电话那头是邓小平:“找你们秦司令员!”
  这边是邓小平找秦基伟,那边是秦基伟酒足饭饱,送走了陈毅,独自一人到中原大戏院看戏去了。
  这还了得,郑州刚刚解放,警备司令却不在位!邓小平坐到了警备司令部的值班室,一直等到秦基伟回来:“今天晚上,我们两个都有事了。你给我一份检查,我给你一个处分。”
  打了大胜仗的秦基伟,怎么也没有想到,稍不留神,自己挨了一个处分。当然,秦基伟明白,这是邓小平在给9纵敲警钟,以免他们骄傲自满。
  
  在朝鲜战场上,秦基伟率部打了一个“威震世界”的战役――上甘岭战役
  
  195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志愿军第3兵团和第9兵团入朝参战。秦基伟指挥的第15军改称志愿军第15军,调归志愿军第3兵团建制。1951年3月,第15军进入朝鲜战场。众所周知的是,第15军和第12军在朝鲜一个叫上甘岭的地方,打了一场令美军胆战心惊、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前夕,国内开始的“三反”运动,也作用到朝鲜战场。在坑道里,秦基伟差点成了一只“大老虎”被枪毙。
  “三反”运动还有一个名称,叫“打老虎”运动。所谓“老虎”,就是贪污人民币一万元以上的,叫“大老虎”,是要枪毙的;贪污一千元的,叫“小老虎”,是要挨处分的。
  由于上面布置了“打老虎”的指标,大家都有抵触情绪。因此,在坑道里,秦基伟苦口婆心地让大家发言,说:“打不到大老虎,打几只小老虎也行呀!”
  经过反复做工作,终于有人开口发言了:“军长,打老虎是打下面的还是打上面的?”
  秦基伟说:“只要证据确凿,上面下面的,都可以打。”
  “那就打你们军首长吧,大老虎都在台上!”那位干部站起来,提高了嗓门。
  一语惊四座!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瞧全愣住了,一齐瞪大了眼睛。秦基伟点了一支烟,不动声色地说:“好嘛!你说我们是大老虎,请你说出根据来。”
  那位干部似乎早有准备,不慌不忙,逐条说来,什么多吃多占啦,意志消退啦,军阀作风啦,连骂人的话也揭发出来了。
  秦基伟心里暗想:让你提意见,也不能瞎提呀,能这样算账吗?当领导的,难道不吃不喝不成?什么叫军阀作风呢,骂过人,也说过要枪毙谁,那可是战斗中的事,跟“打老虎”不沾边嘛。
  有人带了头,下面干部的情绪就上来了,纷纷发言。文工团还有个女演员站起来,哭哭啼啼地说军里一位政工首长欺负她。那位首长邀请她跳舞,她说不会跳,结果那位首长发了脾气,骂了她一顿。
  几件事一抖,激起了大家的不满,火力就更猛了。连秦基伟过去的警卫员也站起来说:“解放战争时,我背一个洗脸盆,瓷都快掉光了,军长也不让换。现在倒好,说换就换,我看军长是变了,不艰苦朴素了。”
  就这样,新账旧账一起算,军领导一个个都当上了“大老虎”。一场“打老虎”变成了对军党委的“斗争会”。怎么办?战前“打老虎”,军领导都要枪毙的啊!
  后来,兵团副政委杜义德来到了15军,代表上级党委作了结论,把大家的意见整理一番,划定秦基伟、谷景生等军领导既不是“大老虎”,也不是“小老虎”。事隔30年后,秦基伟回忆起在朝鲜坑道里的“三反”运动,说:“我们只当了一回‘老虎’靶子,让下面的同志操练了一回嘴皮子。”
  打完坑道里的假“老虎”,接着打上甘岭的真“老虎”。
  在上甘岭战役中,敌我双方围绕着一个不到4平方公里的阵地,反复争夺43天。
  “联合国军”动用了1600多门轻重火炮和3000架次飞机,170辆坦克,消耗了天文数字般的弹药,最多的时候一天发射30万余发炮弹。
  志愿军采取了“坚决固守、寸土必争”的方针,也动用了轻重火炮500多门,全力以赴,发射了40万余发炮弹,在单位火力密度上创造了我军的纪录。
  由于上甘岭战役是“小山头上打大仗”,秦基伟把前沿坑道的电话一直接到了他的指挥所,对战斗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七天七夜,秦基伟没睡过一秒钟。整个战役中,阵地表面工事被摧毁,草木被打光,岩石被炸成半米多深的粉末。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证明了志愿军坚守防御作战的能力,迫使“联合国军”此后未再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

  1953年6月16日上午10点左右,秦基伟来到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毛泽东微笑着握着秦基伟的手,说:“秦基伟同志,欢迎你啊!”
  秦基伟说:“主席,我代表15军的指战员,向您汇报来了。”
  毛泽东说:“上甘岭打得很好。上甘岭战役是个奇迹,它证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利坚合众国的钢铁还要硬。这个奇迹是你们创造的。”
  秦基伟说:“是主席和军委指挥得好,战士们打得顽强。”
  毛泽东点点头,笑了笑,说:“你们打得好,我要有表示。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那就请你吸烟吧!”
  秦基伟的手下意识地伸向烟盒。但他没有拿烟,而是将烟盒顺势向毛泽东那边稍稍推了推:“主席,我不会吸烟。”秦基伟破天荒说了一句谎话,而且是在毛泽东面前说的谎。
  “哎呀呀,你这个当军长的还不吸烟。不吸烟怎能坐指挥部啊,要是我,那可就是没办法喽。”毛泽东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事后,秦基伟说:“我觉得在毛主席面前吞云吐雾不大合适。但是,说假话是要尝苦头的。当时,我一天没有两包烟解决不了问题,可是已经说过不抽了,再不敢翻案了。心里暗暗叫苦啊!”
  11点左右,秦基伟起身告辞。毛泽东将秦基伟送到门口,说:“朝鲜战争是要停下来的,所以准备调你到云南工作。云南是我国西南大门,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边防线长,还有残匪在境外活动,斗争情况复杂。你年轻力壮,到任后要多下去,熟悉地形,了解部属,把边防建设好,把大门守好。”
  1953年7月,秦基伟到云南军区任副司令员。1955年4月,云南军区改称昆明军区,秦基伟改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
  1957年8月,秦基伟于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后,升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是时,秦基伟为全军177名中将中首位就任大军区正职者。
  
  “文革”中,秦基伟是最早下台的军区一级的领导人。他被周恩来接到了北京,从此不明不白地靠了边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昆明虽然地处边陲,却也不是世外桃源,并且成为全国乱得最早、乱得最凶的几个城市之一。
  起初,昆明军区还算稳定。虽然山雨欲来,但秦基伟仍坦然坐镇。在省委受到严重冲击下,他还安排部队保护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委阎红彦。
  但不久,秦基伟就被打成“贺龙的黑干将”,又被冠以“保皇派”、“走资派”等罪名,遭到残酷的批斗。最后,他不得不离开军区,躲到干海子炮四师幼儿园。
  直到1967年2月12日,周恩来派来一架飞机,才把秦基伟接到北京,从此不明不白地靠了边。
  到北京后,秦基伟被安排在京西宾馆。就这么个条件,还是周恩来千方百计才争取来的。因此,虽然没有职务,也没有任务,但秦基伟心里仍然充满了感激。
  在军区一级,秦基伟是最早下台的人之一,也是最早得到周恩来保护的人之一。
  在北京当了一段时间“寓公”后,高干层里就传出来一些风言风语,说贺龙的问题闹大了。毛主席原来说要保贺龙,由于军队内部一些人“反戈一击”,毛主席又说,贺龙看来是保不住了。贺龙一被打倒,就要收拾贺龙的“黑干将”。
  多年以后,秦基伟回忆起这段经历,曾诙谐地说:“因为贺龙原是西南军区司令员,我在他手下工作过,这算不算是‘黑干将’呢?只有天知道,除了老天爷,就只有云南造反派知道了。1966年底,他们就在昆明的大街小巷张贴标语,说我是贺龙的‘黑干将’。”
  那段时间,真是度日如年。
  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大军区首长都来了,有些人原来很熟,战争年代还互相配合过。可现在见面,那份热情就不见了。好一点的点个头打个招呼,有些人连招呼也不打,迎面走来,像没见着似的,把头一扭就过去了。
  当然,也有不看势头不“嫌贫爱富”的。一次,秦基伟去看望杨得志,杨得志在秦基伟的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老秦,不要紧,主席说了,秦基伟还要保。”
  秦基伟心里顿时一热,没有说话,用手攥住杨得志的手,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住在京西宾馆,不工作了,也省了许多麻烦,既然人已离开军区,当然也就不谋其政。生活也较安逸,过着闲居的“寓公”生活。政坛沉浮,实在耐人寻味,那些仍活跃于政治舞台的人,见了秦基伟之类“靠边”的人,大都急匆匆目不斜视,以免自家惹上干系。
  对此,秦基伟表示理解,而且乐观不改。“没有事做,也没人聊天,但我不会闷闷不乐,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闲来无事,老子逛大街去。无官一身轻,我是自由的。不用派车,也不要随行人员,步行到军事博物馆,坐公共汽车,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以后再回忆起这段“寓公”生活,秦基伟甚至还很侥幸,有一种因祸得福的庆幸感。“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浪头就把他掀翻了,首先成了没有还手之力的“死老虎”。后来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也因而躲掉了不少,没有挨打,也没有受到人身侮辱。
  同样,因为最早地离开了领导岗位,也就最早地解脱了巨大的惶惑和来自责任方面的压力。而恰好在这期间,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已是“如火如荼”,进入一个狂潮阶段,出现更大规模的揪斗、打击、迫害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冲击党政领导机关的事件,武斗事件不断升级。不少老干部都受到了冲击、折磨,有的甚至被整死了。同他们相比,首先倒台的秦基伟自然算是”因祸得福”了。
  1968年秋天,发生了一件事。
  昆明的造反派侦察得知秦基伟的住处,派了几个人到北京,一直找到海运仓,声称是调查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鲁瑞林的情况,逼秦基伟揭发。
  秦基伟说:“我和鲁瑞林原来不是一个部队的。后来在昆明军区一块儿工作,配合得很好。不知道他有什么问题。”
  造反派说:“你是司令,他是副司令,他的问题你能不知道?你不要庇护,要谈他的历史问题。”
  秦基伟说:“他的历史有组织上考核,档案归干部部门管。我虽然是司令员,但也没有权力随便审查一个副司令员的历史,我怎么能知道他的历史呢?”
  造反派此次行动,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调查鲁瑞林是假,俄语论文网站,丑化秦基伟是真。他们早就蓄谋了一个圈套,见时机成熟,就装腔作势地问:“鲁瑞林的情况你真不知道?”
  秦基伟老老实实地回答:“真不知道。”
  造反派指着会议室中央的领袖像,说:“你敢不敢向毛主席他老人家鞠躬发誓?”
  秦基伟不知是计,依然从容不迫,还开了一句玩笑:“给毛主席鞠躬我没意见。”
  说完,他当真站起来,走近了,朝毛主席像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
  岂料,这一躬鞠下去,还没等秦基伟站直腰,身后就有两个人蹿上来,一人拧住他的一只胳膊,往后一别,再往上一拧,他的腰就不由自主地弯下了。
  紧接着,几道眩目的光线迎面射过来,照相的快门接连响了几声。
  直到这时,秦基伟才恍然大悟:娘的,中了造反派的计了,五十多岁的老汉让一群娃娃耍了,被造反派开了“喷气式”,还拍了照。
  造反派把这些照片带到昆明,放大后大街小巷张贴,宣扬他们的战果,自我吹嘘“在北京斗了秦基伟”。
  秦基伟对此事很恼火,义正词严地给当时的总参谋长黄永胜写了一封信,请他查处。
  然而,此信发出后,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1969年秋,林彪发布“一号命令”。
  很快,秦基伟被疏散到湖南省汉寿县的一个军垦农场里参加劳动。
  多年以后,秦基伟回忆那段生活时说:
  西湖农场的劳动量是很大的,有一天我挑了32担大粪。农忙搞双抢,割了稻子又插秧,早晨打着电筒上工,夜晚打着电筒收工。再累再苦,我也坚持下来了。
  战士们都是年轻娃,能吃苦,但不会照顾自己。一天活下来,浑身又是泥又是汗,回来后脱下衣服往地上一扔,倒头便睡,那样子,很让人心疼。我的瞌睡少,就给他们洗衣服,洗好了又补,常常是在灯下,戴着老花眼镜,一针一针地缝。战士们的绒衣长,自己又不会收拾,穿在身上拖拖沓沓,我就帮他们剪,再用布头把剪口包好,防止脱线。团里的干部都觉得老秦有点特别,他们也听到风声我是个高级干部,从领导岗位下到农场来挑大粪,在世俗眼里,属于忠臣落难。有的战士偷偷地问我,老秦,你那么大的官不当了,心里不难受?我说那有什么难受的?我当初参加革命,只想着穷人翻身解放,并没有想到要当官。我本来就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参加劳动,可以说如鱼得水。靠自己的汗珠子养活自己,饭香菜美。有什么值得难过的?

  1972年3月,秦基伟终于被批准去长沙看病,之后又被送到宁乡县的一家疗养院疗养。
  1973年4月28日,中央军委派人把秦基伟等几位将军接回北京,住进总参海运仓招待所。
  无论是在北京“靠边站”,还是在湖南“修地球”,都没有任何专案组找秦基伟了解情况。他就这样无端地被耗去了6年多宝贵的时光。
  
  秦基伟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中美两军的关系“由暖转冷”。但是,中俄两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合作
  
  1973年7月,秦基伟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司令员,终于恢复工作。
  1975年10月,秦基伟被任命为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1年后,“四人帮”覆灭,他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这以后长达8年的时间,他在北京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深得邓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领导的信任和倚重。
  1984年10月1日,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人民解放军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陪同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敞篷检阅车检阅了陆海空三军部队。
  1988年4月,秦基伟升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部长。这一年,他已经73岁,是当时国务院各部部长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秦基伟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正在经历波折和反复,其中中美两军的关系更是明显“由暖转冷”。
  1988年,应秦基伟的邀请,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空军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和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等重量级人物访华。秦基伟也收到了访美的邀请。
  这些密切的往来,被一些美军人士形容为“欣欣向荣”。
  但1989年,美国政府严重干涉我国内政。6月5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宣布“制裁”中国。中美两军交往随之中断。
  但是,中俄两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合作。
  1992年8月,秦基伟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会面,讨论军事合作问题。莫斯科某军事指挥学院教官瓦列里后来回忆说:“1992年,俄罗斯首次向中国出售了苏-27战斗机,就此拉开了俄中军事技术合作的序幕……俄中军事技术合作渐入佳境,为建立新的国际安全秩序树起了典范。”
  秦基伟曾多次率团出访。当时,中国的军事、综合实力还未被普遍认可。在和一些欧洲国家的将领打交道时,跟随秦基伟出访的一些工作人员常常“发憷”,觉得对方“高人一等”。
  秦基伟曾就此对一位将军说:“别看他们‘派头’不小,却未必经历过真正战争的洗礼。他们经历过长征吗?经历过长征的人,比谁都更懂得什么叫军人、什么叫战争。不信你把麦克阿瑟叫过来,我们两人一同到地狱里走一趟,我能活着回来,他未必。两万五千里长征关于中国军人是意志的锤炼,是十个西点军校也培养不出来的。”
  对国防建设,秦基伟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就任国防部长的头一年,我国的基础性国防建设就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军训的普及。
  1988年,全国有342所高校和高级中学开展了军训,参训学生达17.5万余人。另外,秦基伟还组织编纂了《公民国防义务手册》,由邓小平题写书名。在该书的序言中,秦基伟坦言要通过国防教育,“使广大群众懂得什么叫国防……知识就是力量。公民掌握必要的现代军事知识,不仅在未来战争中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在平时,它也是履行国防义务所不可缺少的”。
  1994年12月,已经80岁高龄的秦基伟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采访,回忆起自己8岁丧父、13岁加入义勇队、15岁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的经历。
  主持人问他:“粉碎‘四人帮’以后,您兼任那么多职务,后来又做了国防部长。如今离开这些重要的岗位,回望波澜起伏的一生,不会觉得闷吗?”
  秦基伟答道:“从当兵的那一天开始,我从没想过要当官。参加革命,我就是这样一个想法,革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要经受这些苦,就要靠自己坚强。要想得开,乐观,不背包袱。”
  1997年2月2日,秦基伟因病在北京逝世。
  (综合摘编自《秦基伟上将》、《环球人物》,作者:徐贵祥、李一军)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