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合作命运多舛[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2017年9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华参加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当天,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外交、基础设施、地方、教育、科技、海关、经济、能源、投资、金融、贸易、电力、交通、网络、汽车等领域合作协议的签署。很快,人们得知,中俄天然气西线合作项目并不在其中。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但这并不出乎意料。”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探讨院助理探讨员刘乾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经历长达20年的谈判拉锯战后,中俄东线天然气大单虽已签订,但西线项目谈判的前途却颇为引人担忧。
  波澜再起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企业(简称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企业(Gazprom,简称俄气)的西线供气合作并不顺利。前不久,有国外媒体报道称,俄气正式宣布无限期搁置签订中俄西线天然气合同。
  据俄罗斯某商业银行专家透漏,合同签订放缓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放缓,对天然气的需求正在减少,所以中国方面出价降低。
  据刘乾所知,俄方释放的信息是多样的,并不只是有关无限期搁置的。最近,俄罗斯官方人士也表示,相关谈判仍在继续进行,至今尚未达成最终的协定。刘乾认为,俄方释放的信息是根据谈判的相关情况而释放的,而不同的消息来源其真实可信程度不同,其释放消息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最终还是要以官方的消息来判断。
  当然,中国天然气需求下降也是有其原因的,一方面是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同煤炭相比没有竞争优势,导致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旺,此外,天然气价格改革尚不到位,其价格无法真实反映供需关系,也使国内天然气市场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其实,中俄之间长达20年的天然气谈判,早已涉及了西线项目。后由于中方对东线更加迫切,因此东线先于西线谈成。“乌克兰事件”之后,中俄东线合作的抱团姿态,已经向外界释放了“准联盟”的信号。
  俄方想通过西线项目进一步巩固中俄经贸合作,并开拓西部老气田的新市场,使乌克兰事件后因受到国际制裁而陷入衰退的国内经济恢复增长。历史上,俄罗斯近30%的天然气输往欧洲,其中约一半需经由乌克兰交付,因此俄急需开拓天然气新需求市场。
  2017年11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了铺设西线管道的框架性协议――俄气每年将通过“西伯利亚力量-2”(即中俄西线)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但全球能源市场的萧条,以及中国对天然气需求的下降,使得西线在市场压力下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中石油始终难以有效进入俄罗斯油气上游以及工程服务领域,使其在公司利益层面缺乏推动西线的动力。另外,中国油气战略布局中,西北方向的天然气进口通道已由中亚管道提前填补了空白,中俄西线项目则处于次要地位。
  回归商业
  长期跟踪探讨中俄能源合作的刘乾认为,中俄西线谈判正在重回商业逻辑。中俄双方争议的核心,仍是定价问题,且再次受到政治需求作用的可能性较小。
  据了解,中俄西线天然气的定价方式,和东线并不完全相同。即使照搬东线价格公式、大的定价准则不变,中石油也肯定要对一些具体价格参数进行微调。目前的最大可能,正是在参数如何变化方面,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刘乾认为,东线合同签订后,中俄双方不会再通过西线的合作态度来表达两国政治意志,“已经完全没有必要”。
  中石油主要会基于商业逻辑来考虑西线决策。目前,全球天然气市场均陷入萧条,中俄西线谈判无疑受此大环境作用。出近况况的,也不只在中俄间,俄罗斯和中亚、欧洲国家的天然气谈判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涉及价格和供应链等多个方面。
  全球气价下降,本对中国天然气的普及利用是个利好。但由于全球各种能源价格普遍下降,俄语论文题目,导致天然气的各种替代能源也价格大降,譬如柴油、燃料油,相比而言,天然气反而丧失了竞争优势。
  中亚天然气管线的“先入为主”,成为中俄西线的巨大威胁。从2017年以来,中亚管线的A线、B线、C线相继投产,现已进入D线建设阶段。D线通气后,每年将有850亿立方米天然气从中亚输入中国。相比之下,每年300亿立方米输送量的中俄西线地位次要。
  中俄西线也并未体现中石油的公司利益。刘乾指出,中石油需要同时平衡下面各个管道企业和项目企业之间的利益,“如果中俄西线尚不符合其战略规划和公司利益,它就没有推动的动力”。
  从输气成本考量,中石油无疑希望进口管线离消费市场越近越好。但若西线建成,首先需要从气田输送3000公里到达中俄边境,然后进入西气东输管道再输送4000多公里,才能到达中国东部。7000公里的管输费,让西线俄气的总成本过高,中石油积极性不足。
  此前有消息称,中石油要求俄方境内段的管道工程公开招标,让中国企业也可参与建设,从而降低工程成本。但俄方出于自身利益也不愿轻易将工程建设和设备供应这块业务交给中方。
  “签单”乏力
  早在9月3日之前,许多油气专家就认为这一次中俄会晤签订西线供气合同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探讨中心执行主任刘旭认为,俄语论文网站,在中俄能源合作的历史上,的确是每当俄罗斯遇到重大变动或外界压力时,合作才能最终谈成。但目前俄罗斯虽说在乌克兰事件后仍然承受着经济制裁压力,但还能“挺一段”。
  刘旭判断,目前尚无重大事件刺激俄达成西线谈判,“所以若没有两国领导人强压的政治任务,双方就都拖着”。
  一些接近中石油的人士认为,中石油更换一把手之后,对中俄合作等海外项目也有很大作用。新任董事长王宜林,对海外业务的熟悉程度,应不如其前任周吉平。但近日,中石油熟悉海外业务的股份企业总裁汪东进在国际事业企业2017年年中工作会上指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有几个方面:要促进国际贸易优质高效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上中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落实好四大通道资源,组织好重大项目谈判等。
  这或预示着,中石油的下一阶段,仍将充分重视包括中亚管道和中俄西线在内的西北方向通道建设。
  在中国未来能源战略意图方面,部分油气专家指出,中国应同等重视中亚与中俄西线两条管线。中石油中俄合作项目部处长刘贵洲坦言,“俄罗斯-中东-中亚”油气供应带具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而中东又通过中亚陆桥伊朗,和“中亚-俄罗斯”板块紧密相连。
  建立横跨欧亚,覆盖“俄罗斯-中东-中亚”的油气管道,应是中国确保油气供应安全的较好选择。构建以“俄罗斯-中东-中亚”为中心,以非洲、美洲为侧翼的油气供应格局,也在中国战略规划之中。
  中俄西线是否会最终签订,取决于中方对天然气市场未来趋势的判断、中石油的公司利益,以及中国未来的能源战略意图。
  中方对中俄西线的态度,关键在于中石油对未来市场形势的判断。当前,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迅速下降,出乎市场预料。但有人认为,形势也可能会迅速变化,或在一两年后又会形势逆转。
  “即便中石油真的在高层压力下签订了西线合同,但事后要补贴、要免税、要政策等后招,势必难免。”刘旭指出,政治需要很重要,但其最终无法左右根本的商业逻辑。虽然前次东线合同的签订是在政治强力下达成,但时移事易,西线恐难像东线那般再以戏剧性的情节重演。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