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地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它拥有10条不同方向的线路和1条环行线,它们将莫斯科团团围住。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莫斯科的地铁是世界最美的地铁,它的各个不同风格的车站,形成了一个个集建筑、艺术、照明、科学与技术交相辉映的艺术殿堂。那些美妙的壁画,富丽堂皇的装饰,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具有了文物的价值。我曾在不同的年代和季节造访莫斯科,在我的记忆中,时代变了,可莫斯科地铁给我的美好没有变。无论在炎热的夏日,还是在寒冷的冬天,地铁都是我和俄罗斯朋友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我在行经这一举世闻名的地铁时,对它的今身前世产生了兴趣,经过与俄国朋友的交谈,阅读有关历史书刊,对它有了一知半解。可要想真正认识它谈何容易,它已成为一门显学。 莫斯科的地铁是苏联在20世纪末和30年代初开始执行的“五年计划”的产物,是斯大林调动国家的力量,利用劳动人民焕发的革命热情,动用了近10万工人,不分昼夜,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和辛劳修建的地下长城。苏共当年从全国各地动了千军万马投入这一工程,有来自乌克兰和西伯利亚煤田和钢铁厂、第聂伯河水电站、突厥斯坦西伯利亚的铁路建筑工人、矿工,有从其他城市派遣的各行各业的专家队伍。地铁建设中使用的材料有西伯利亚库兹涅茨克的钢材,俄罗斯北部、巴库和高加索生产的水泥、沥青、木材,从卡累利阿、克里米亚、高加索、乌拉尔和远东地区采石场运来大理石和花岗岩…… 斯大林将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的亲信、莫斯科市委书记、苏联交通人民委员卡冈维奇,卡冈维奇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这一使命。卡冈诺维奇绰号是“钢铁政委”,他下定决心不计成本,不惜牺牲来完成莫斯科地铁的建设。没有卡冈诺维奇的管理能力,莫斯科地铁或许会遇到同期建设的苏维埃宫的失败命运。卡冈维奇任命他在乌克兰工作时的老朋友赫鲁晓夫为莫斯科工程总指挥,使赫鲁晓夫得以表现其能力,为他以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当莫斯科地铁在1935年投入使用时,它不仅立即成为公共交通的枢纽,更是斯大林时代唤起人民群众的理想之心,引导他们走苏维埃道路的宣传工具。地铁变成了展示社会现实主义艺术的公共场所,充分体现了列宁 “艺术不能为政治服务就毫无用处”的思想。首批建成的13座莫斯科地铁站内的美术著作,体现了斯大林时代的革命价值和社会意识。例如,斯维尔德洛夫广场地铁站的特色瓷浅浮雕,描绘了苏联人民的日常生活;在迪纳摩体育场地铁站,运动员颂扬了实力强大的新“苏维埃人”。这些美术著作一下子在国内外名闻遐迩,被吹捧为新社会的象征,莫斯科地铁被视为用现代工程技术兴建的共产主义大教堂。 莫斯科的每座地铁站都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大理石艺术雕像、浮雕,典雅的吊灯、玻璃拼花以及站台顶部那些代表着建筑者精湛技艺的马赛克镶嵌画,使车站成了一座艺术博物馆。地铁的建筑风格站除了根据民族艺术的特点设计、建造外,还以名人、重大历史政治事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 莫斯科地铁有以 “普希金”、“契诃夫”、“屠格涅夫”等俄国大文豪命名的地铁站,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马雅可夫斯基”站。“马雅可夫斯基”站是为了纪念苏联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而建造的,诗人目光深邃的头像耸立在地铁入口。“马雅可夫斯基”站之所以有名,俄语论文,不仅在于诗人的名气,更是由于车站的建筑特色。这个地铁站的建筑风格被归入“斯大林式新古典主义”,它将前卫的设计理念融入了传统的装饰元素,别有一番诗人般的浪漫情怀。大厅两侧的每座大理石拱门都镶有不锈钢,嵌在穹顶的是一盏盏围成圆形的照明灯,地铁中央用红色大理石铺成的“通道”犹如一条红色的迎宾地毯,欢迎每位乘客。地铁站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天花板,上面镶嵌着31幅由苏联著名画家杰伊涅卡创作的马赛克壁画。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设计方案于1938年在纽约国际展上获得大奖,使“马雅可夫斯基”站成为世界顶级的地铁站。 莫斯科地铁的设计充分满足了斯大林要使乘客能够仰望人造太阳的要求,吊灯和光源充分体现了这一工程的美学效果和技术水平。地铁中反光的大理石墙壁,高大宽敞的天花板,巨大宏伟的吊灯,灯光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人工地下太阳”,体现了一个光芒四射的未来。 一部名为《灯光与建筑1930-1950》的书,详细介绍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安装在莫斯科地铁站的吊灯的风格和特点:莫斯科地铁的首席灯光设计师德米斯基毕业于国家高等艺术技术学院,二战期间被分配到地铁施工工厂担任照明部主任。德米斯基意识到光源表现美妙建筑物的开发价值,他的探讨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浇注青铜、铝、黄铜片、钢铁等)和措施来优化技术。 在莫斯科众多的地铁车站中,由建筑师列昂尼德·波利亚科夫设计的卡卢加州车站体现了俄罗斯的艺术风格,设计灵感来自对俄罗斯古典建筑的重新诠释。他设计的吊灯是象征胜利的火炬形状,他认为在车站内壁上安装的所有吊灯的艺术美感与风格上的统一,使其成为整个建筑组成中最为成功的元素。而由雷日科夫和韦杰夫设计的塔干斯基环线地铁站,体现了另一种艺术风格。他们设计的主题是战争和胜利的画面,要求达到的是仪式般的整体效果。他们采用极为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在车站月台安装的蓝色吊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莫斯科地铁的地下人工太阳,俄语专业论文,令所有乘客赞叹不已。可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根本就没有料到,在莫斯科的地铁底下,还有更多的秘密。 上世纪末苏联解体后,莫斯科地底的秘密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根据历史学家和探讨者考证,莫斯科的地底几百年以来,已经修建了世界城市中最为错综复杂的地下通道、掩体和防核武器设施。俄罗斯的统治者从中世纪的恐怖伊凡雷帝开始,就非常热衷于在地下修建地洞和通道,目的是用于埋藏黄金珠宝、遭到敌人袭击时逃跑。有历史学家略论,在整个冷战期间,苏共延续了传统,建造了巨大的防弹掩体。斯大林对美国动用原子弹袭击日本广岛和长崎感到恐怖,下令在莫斯科 “深挖洞”,修建固若金汤的地道、掩体和防核武器设施以防止核武器的攻击。当年的苏联新建了一条代号为D-6的秘密地铁系统。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才从历史学家、前政府官员和地下探险家披露的资料得知,这一地铁系统仅供苏联高官和军事人员使用,它穿过克里姆林宫、克格勃总部、国防部,从莫斯科延伸直达位于伏努科沃的政府专用机场、核武器库和官员在郊区的住所。这一地铁线路现已关闭,与莫斯科街道下巨大的掩体、通道和下水道隔离。将这一线路隔离的原因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人说普京总统认为,斯大林时代的这一地铁线路还有利用的价值。 尽管这样,今天还是有一些“好事者”成立了“地下发掘俱乐部”,这些探险家出没在地下废弃的洞穴和通道中,时有新的发现,他们有时还为国外的旅游者担任导游。一位名叫米海尔罗夫的探险家,居然有一次带领游客在卫兵的大惊失色中,从红场的入口冒了出来。 米海尔罗夫的一技之长,在关键的时刻派上了用场。2017年车臣恐怖分子在莫斯科剧场劫持了850名人质,在米海尔罗夫的帮助下,特种部队通过地下水道和通道突袭剧场,解救了人质。 现在,人们还有机会亲眼目睹一段莫斯科地下掩体的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冷战博物馆”就坐落于2号地下掩体,它曾经是红军的地下指挥中心。馆内有模拟核打击美国数个城市的场面,在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播放着熊熊烈焰中美国人狼狈逃窜的场面。 莫斯科的地铁一直在发展,它连接过去和现在,通向未来。 正如一位俄罗斯诗人所说:莫斯科地铁是我们城市的灵魂! (作者系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