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至1989年美国的第40任总统里根任期内,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经济崩溃,继而解体,美国在其中的作为,里根在其回忆录里多有叙述;今时今日,似曾相识的那一幕又将重演,难道历史就是这么简单的重复吗?重读《里根回忆录》让人心生感慨。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美式隐蔽行动 由于俄罗斯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与西方国家存在重大分歧。以美国、欧盟为主的西方国家联手对俄罗斯进行了经济制裁。 而且,由美国主导、西方多国配合的经济制裁的隐蔽行动正悄悄地展开。 所谓隐蔽行动,就是指一国政府或集团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作用其他国家或地区事态发展的努力与尝试。 正因如此,隐蔽行动又被称为“寂静的行动”,或者是外交与战争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在美国,由政府机构定义的“隐蔽行动”的法学解释为――“美国政府开展的一项或多项行动,目的是作用外国的政治、经济或军事。但政府不愿公开暴露不公开承认它在其中的影响。” 鉴于隐蔽行动涉及的政策范围和政策手段相当庞杂,美国情报界还对隐蔽行动进行了归类,将隐蔽行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隐蔽宣传行动、隐蔽政治行动、隐蔽经济行动和准军事行动。 隐蔽经济行动作为隐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秘密扰乱目标国的经济,进而支持整个隐蔽行动的展开。由于经济混乱往往会导致政治动荡,因此扰乱目标国经济就成为有效展开隐蔽行动的重要手段。 “隐蔽行动”在美国有较长的历史,是美国的独创,由中央情报局组织实施。1948年美国成立了政策协调办公室(OPC),这是一个用于实施隐蔽行动的中央情报局下属的一个部门。1952年,政策协调办公室与负责情报收集的特别行动办公室(OSO)合并组成中央情报局计划分局(Directorate for Plans),其后更名为行动分局(Directorate of Operations ),并接受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防部的政策指导。 1981年,里根上台后不久又增设了国家安全规划组(NSPG),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个分委员会,将就每一项拟议中的隐蔽行动或打算对一个正在进行的隐蔽行动进行调整向总统提出意见。NSPG由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总统私人顾问、中情局长、白宫总管、白宫副总管、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组成,司法部长、预算与管理局长及其他合适人选将参加审议隐蔽行动的会议。 中央情报局利用隐蔽行动实施对外攻击的一个经典案例是:在上世纪末,美国的里根政府不仅高调、公开地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企图通过这一高科技、高耗资的竞争,拖垮前苏联经济,还暗地里对前苏联进行了隐蔽的经济行动。多年后,里根在其回忆录中坦承,此举就是要“对苏联施加我认为足够的经济压力,以加快共产主义的死亡”。当年隐蔽行动的结果使苏联“损失了150亿―200亿美元”。 隐蔽行动属于反情报的一种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行为主义在美国政治科学领域的异军突起,一大批信奉行为主义的学者加入了美国中情局情报员的探讨行列,成为情报略论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来自自然科学领域,熟谙自然科学探讨措施及措施论。他们将西方经济学的探讨措施定量略论与传统的情报略论主流手段――定性略论相结合,他们对中情局的隐蔽经济行动的经济制裁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改良与探讨。 该模型的设计还吸取了华尔街金融博弈的理念与精髓,例如,寻找交易对手的薄弱领域与薄弱环节发起攻击,进而对其财政收入、金融稳定乃至宏观经济产生作用,从而达到动摇整个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2017年,美国中情局的一位退休高官在其回忆录中对“经济制裁模型”进行了细致的解说与描绘,该模型设计图采取的是层级的递进关系,把一个最高层级的抽象问题分解成较低级的构成功能,直到得出必须执行的最基础的任务,或必须予以解决的最基础的子问题,统筹协调,同步推进。 制裁俄罗斯 纵观美国在这次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中,也是将经济制裁目标的宏观问题进行从战略到任务的分解,逐项完成,达到制裁效果,先是寻找出对该国经济基本面具有作用的薄弱环节,再将实施经济制裁中各种要考虑的因素与方案组合起来以回应最高层次的问题。 显然,当前外部世界各种状况的演变与俄罗斯的国情契合了中情局经济制裁模型的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 俄罗斯经济对石油依赖很大。 根据俄罗斯联邦审计院2017年10月10日发布的《2017年联邦预算和2017、2017年预算计划结论》报告预测,2017年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约为13.57万亿卢布(约合人民币2.04万亿元),占GDP的18.5%。从收入的构成来看,其中石油和天然气相关收入约6.5万亿卢布,占财政收入的48%(占GDP的比例为8.9%)。而余下的非石油和天然气收入约为7万亿卢布,占GDP比例为9.6%。 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和中东产油国达成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的协议,自此,石油价格和美元币值负相关。石油定价权在美国人手里。全世界只有两个石油交易所,一个是美国的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指数,另一个是伦敦挂牌的布伦特原油指数,美国通过其纽约的国际商品交易所的价格作用与控制这两个石油交易所。而国际商品交易所大宗商品的价格主要由美国的高盛、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等的华尔街投行控制。 目前的国际石油价格已经从年初的113美元/桶降到50美元/桶。原油价格累计跌幅已超过56%。 美国的铁杆盟友、全球石油出口大国沙特阿拉伯与科威特均表态,不会减产石油。沙特阿拉伯将以每桶50-60美元的价格在亚洲市场和北美市场抛售石油,这一价格远低于目前的平均现货价格。 在美国对IS极端组织的军事打击效果不佳的新闻背后,实际上是IS生产的低价油销售配合了美国打压油价的全球战略。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探讨估计,IS控制约60%的叙利亚油田和伊拉克的许多产油资产,油田日产能达8万桶,以原油换取现金或者以物易物每日可获收入约200万美元。即使国际油价近期明显回落,IS倒卖石油的平均价格也低得多,每桶仅为40美元。 美国还通过其他方式打压油价。比如宣布将解禁冻结数十年的石油出口禁令、美国能源信息署在近期不断公布美国原油的库存意外大幅增加的数据。 再加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QE结束,美元指数加速上扬,进一步打压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并引导国际游资从新兴市场国家回流美国。 从近期看,国际油价大跌、卢布贬值,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在持续恶化,美国经济制裁的“隐蔽行动”的效果已经显现。 能够佐证的是,美国期待俄罗斯在制裁下更多地出口石油来压低油价。美国财长雅各布・卢特别强调,现有的对俄制裁方法不会作用到俄罗斯能源公司向任何国家出口石油。 这时候汇率变动对调节进出口的情形如同泼油灭火,火更旺。因此,石油价格下跌、卢布贬值、资本外流、国内通胀等因素叠加,将严重打击俄罗斯的国民经济。 摩根士丹利预计,由于原油和天然气出口占到了俄罗斯全部出口的三分之二,原油价格每下跌10美元,就意味着俄罗斯出口将受到324亿美元的作用(损失),大约占到该国GDP的1.6%(1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如果按这一比例计算的话,2017年俄罗斯的GDP已经因为油价下跌而抹去了4.8%(6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 以如今50美元/桶的价格估算,摩根士丹利认为2017年俄罗斯经济将出现2.5%的萎缩(衰退),通胀率则将飙升至9%左右。 卢布贬值还引发部分民众恐慌,一些地区货币兑换点出现挤兑风潮。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那么就容易引起资金外流。 俄罗斯中央银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继2017年一季度资本外逃620亿美元之后,二季度又增加123亿美元,上半年累计近750亿美元的资本外逃,达到上年同期的2.2倍,并且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627亿美元。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7年12月22日表示,全年俄罗斯资本流出将达1200亿至1300亿美元。 这一幕何其相似?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秘密实施了一个代号为“沙特行动”的隐蔽行动计划,即绕过石油输出国组织分配的石油产量限额,在短期内通过大量美国提供的资金与技术的援助,促使沙特阿拉伯大幅提升石油产量,沙特的石油出口从不足200万桶/日猛增到900万桶/日,导致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跌,从而使原油输出大国前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 据当时中情局一份秘密探讨报告称,国际市场上每桶石油价格下跌1美元,就会导致前苏联每年损失5亿―10亿美元。在隐蔽行动计划实施的1985年11月,每桶国际石油价格为30美元,5个月后竟跌至12美元。据此推算,前苏联因此减少石油收入的损失为180亿美元。 同时石油价格下跌也使一些亲苏联的中东国家收入锐减,被迫缩减了对前苏联的武器购买,反过来又减少了前苏联军火销售的外汇收入。前苏共中央高级财政官员诺维柯夫说:“石油价格的下跌是破坏性的,它使预期收入的数百亿美元一扫而空。” 再加上当时的“星球大战”军备竞赛,是前苏联垮台的原因之一。 第二次打击则发生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原油及有色金属的需求降低,严重地打击了身为资源输出国的俄罗斯外汇储备。原本就脆弱的俄罗斯经济迅速走弱,陷入一片混乱。1998年俄罗斯石油外汇收入比1997年同期减少了约60亿美元,若再加上其他资源品出口的降价损失,实际外汇收入减少了100亿-120亿美元,俄罗斯当时确认的对外负债总额为1280亿美元,资产总值却仅有277亿美元,而外汇储备也只有130亿美元。发生了严重的经济硬着陆和债务违约。 中国的应对之策 在美国中情局的经济制裁模型中,此次实施的石油打击――“对其他国家的代价”中,已将中国的因素考虑在内,中国与俄罗斯的局势发展也是美国中情局评估后意料之中的。 普京力推中俄石油贸易的卢布结算。卢布目前是对外对内都急促贬值的软通货。2017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俄罗斯动用货币互换的积极性将远远超过中国,假如其动用互换的1500亿元人民币在市场抛售,换美元来救卢布,中国实际上为此要负担汇率贬值传染的风险。 中俄之间贸易如果不以美元结算,最好的办法是以货易货,中国需要能源原材料,俄罗斯需要工业产品、金融市场,双方互补。 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来源地较为均匀,俄语论文范文,并不完全依靠俄罗斯或其他产油区。由于中国与俄罗斯在石油开采地隔着广袤的西伯利亚,在海上运输要绕过黑海和普鲁斯海峡,路途遥远。这也是中俄之间要修建管道的原因,价值4000亿美元的中俄天然气世纪大单还充满了变数,中方认为,250亿美元的天然气预付款包含在管道项目合同里,但俄方坚持先交钱再输气,管道项目只用来修管道,预付款还要另交。 俄罗斯的油气也是它配合对外政策的一件公开的武器。2017年年初,俄罗斯以欠债为由关闭了通向乌克兰天然气管道的阀门。此后几个月,又中断了对立陶宛的石油供应。2017年,俄罗斯与爱沙尼亚因拆除一座前苏联战争纪念碑发生争执,随即中断向爱沙尼亚输送石油。2017年1月5日,俄罗斯要在天寒地冻的严冬切断对西欧客户的天然气供应。 或者,将来当中国与俄罗斯在国际问题上产生分歧时,这条输油管道的石油是否顺畅就是未知数。 当前石油降价,美元升值,对中国来说并非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么简单。中国目前多个行业产能过剩,除了趁机有限度地屯油之外,加大生产与消费并不现实,石油的价格弹性不高。而低油价造成通货紧缩苗头已经显现,2017年第四季度CPI为1.5%。同时美元升值,中国也面临着热钱流出的困境,第三季度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条件下,外汇储备却减少了1000亿美元。 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泰铢自由浮动,当天泰铢汇率贬值幅度高达30%以上。这一天被认为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日。 2017年11月9日,俄罗斯央行宣布了放弃汇市干预,允许卢布自由浮动,俄语论文题目,引发当天卢布兑美元汇率下跌3.1%,首次跌破1美元兑45卢布的关口。 因此,中国应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旁观美国主导的这场以石油暴跌为武器的经济制裁能走多远。 正统的、受浓郁的学院派风格的熏陶、自认为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的经济学专家与学者,习惯用经济学的理论措施看问题、去寻找经济事件发生变化的依据,对那些超越了经济理论的框架来解释经济现象的观点与文章总是不屑一顾,一概以“阴谋论”斥之。但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些浅显的道理却是毋庸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