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视野下的俄罗斯[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关键词:童道明 《阅读俄罗斯文学随笔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摘 要:《阅读俄罗斯》是童道明的一本文学随笔集,本文着重对该书的五十一篇随笔做了分类,并略论了该书价值之所在:从俄罗斯文学的视角来感知和触摸俄罗斯。
  
  笔者是一名图书馆文献编目人员,对书有一种特别的偏好,尤其是对好的散文更是情有独钟。最近在工作当中,有幸读到了童道明先生的新作《阅读俄罗斯》。这是一部优美的文学随笔集,字里行间感情充盈,文字暖人,不仅能使人们感受到文学的精妙和神韵,而且还示人以独到的见解和感悟。童先生早年留学莫斯科大学文学系,对俄罗斯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戏剧和诗歌有着精深的探讨。“我还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这首普希金的名作《致凯恩》便是童先生的译作。虽然这首诗有多种翻译版本,我还是喜欢读童先生的译文。
  《阅读俄罗斯》由若干篇随笔组成,这些篇什围绕一个主题,有的是谈论作家著作,如《惜别樱桃园》《灵魂因震栗而归于平静――对于果戈里的“遗嘱”》《流泪的高尔基》等。《惜别樱桃园》略论了契诃夫戏剧《樱桃园》之所以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原因和随着时代的演进剧作意蕴的嬗变。接着从剧作里深挖出“困惑”的主题。作者肯定到,《樱桃园》是一部俄罗斯文化味道十足的戏剧,但在它问世半个世纪之后,随着新的“世纪之交”的临近,当新的物质文明正以更文明或更不文明的方式蚕食乃至鲸吞着旧的精神家园时,《樱桃园》这个剧本反倒被越来越多的人看成是可以寄托自己情怀的一块精神家园。于是,《樱桃园》里包裹着的那颗俄罗斯的困惑的灵魂激起了各色皮肤包括黑发黄肤的我们的共鸣。①这种对剧本的解读和评说无疑是准确的,独到的,显示了戏剧理论家眼光的精准、到位。在《灵魂因震栗而归于平静――对于果戈理的“遗嘱”》一文中,作者为我们详细阐述了果戈理的《与友人书简选》一书的命运。先是果戈理立下遗嘱托好友们替他死后编本书信选,并写下遗嘱。但是在写完遗嘱后,果戈里的病情好转,遂自己着手编《书简选》,而《遗嘱》就作为该书的开篇。《书简选》一出版便遭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这篇《遗嘱》,其中,别林斯基的批评最为引人注目。别林斯基确信果戈理的《书简选》“不久就会被人忘掉”,因为“俄国所需要的是教诲,不是祈祷”。(《灵魂因震栗而归于平静――对于果戈里的“遗嘱”》)对包括《遗嘱》在内的《书简选》的批评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重新评价该书,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可以和卢梭的《忏悔录》相提并论的十分真诚和充满良知的书。至此,作者厘清了《书简选》的评价史。《流泪的高尔基》转述了一篇回忆文章里提到的高尔基的四次流泪,并由此联想到托尔斯泰的流泪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中人物梅什金公爵的流泪。作者指出高尔基的流泪是因为赤诚,托尔斯泰的流泪是因为想爱,而梅什金公爵的流泪是因为纯真。而“我”喜欢流泪的高尔基、托尔斯泰和梅什金公爵。这里作者毫不掩饰自己对赤诚、爱和纯真的珍视,也显露出作者对文学的喜爱。这类围绕一个主题来谈论俄罗斯作家著作的文章在《阅读俄罗斯》中占了不小的篇幅,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俄罗斯文学的伟大和精妙,能读到著者对俄罗斯文学富有见地的品评,读来令人收获颇丰。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鸟儿般的三驾马车》《悔悟》《无边的森林的摇动》等从文学的角度来阐释俄罗斯民族的信仰和精神传统乃至俄罗斯的灵魂。这类著作绝对是《阅读俄罗斯》的重头戏。《阅读俄罗斯》是在谈论俄罗斯文学不假。如果只读到这些,显然是没有领会到此书的精髓。作者更想通过对俄罗斯文学的解读、品评来试图感受、触摸俄罗斯,触摸它的民族信仰、秉性、精神传统乃至灵魂。于是,通过阅读普希金的《饮酒歌》和《冬天的早晨》、巴尔蒙特的《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等诗作和果戈理的小说《死灵魂》,作者发现俄罗斯世世代代的民族文化审美心理――对太阳的歌颂,昭示着俄罗斯先民的信仰,显示了俄罗斯一流作家在审视和评价自己祖国时的复杂心态。在他们的心目中,俄罗斯既是贫穷的,也是富饶的;既是黑暗的,也是光明的;既是孱弱的,也是强大的。于是,从托尔斯泰的自传和《复活》,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作者读出了俄罗斯民族好的精神传统――悔悟。(《悔悟》《人和他的道德世界》)于是,在莱蒙托夫的诗作《祖国》、在契诃夫的剧本《万尼亚舅舅》、在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读出:俄罗斯的人道主义传统与森林有一定的关系。俄罗斯的“独特秉性”,俄罗斯式的沉郁而绵长的抒情,可能也来自俄罗斯沉郁而绵长的“森林与原野”。(《无边的森林的摇动》《俄罗斯不能理喻》)
  《阅读俄罗斯》里有一部分篇目打通了中国文学和俄国文学的界限来研讨某一主题。比如《恻隐之心》,该文指出“恻隐之心”最先由孟子提出,乃是“仁”即人道主义,而它的发端是引发恻隐之心的联想。俄罗斯文学也有类似情形,不过引发孟子联想的“是牛,而引发俄罗斯文学联想的是狗”。代表作就是屠格涅夫的《木木》和特罗耶波尔斯基的《白比姆黑耳朵》。再比如,读到契诃夫小说《灯火》的最后一句话:“这个世界什么都能不明白”,作者联想到了苏格拉底的《申辩》,并指出它们都在说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而且都产生了某种幽默的效果,但手段有异。孔子用的是机智,苏格拉底用的是反嘲,契诃夫用的是触景生理的突兀。《感慨普里什文》《心的眷恋》《此情不已》《普希金与禅》等篇什也属此类。从这些随笔里我们能感受到作者超人的才学,深厚的中俄文学修养。然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童先生行文自然流畅,平实中充溢着激情,文字朴实无华但耐人寻味,本身乃是一篇美文。
  “也是在那个金秋的季节,也在那条乡间的小道,诗人对着三颗刚刚茁壮起来的新松,喊了一声‘你好,我陌生的青年一代’。羁人多感,天涯易秋,诗人这句亲切的问候,也如松间的风,触之成声、成韵、成自然天籁,化为因树及人的青春礼赞。”(《青春生命活跃》)“假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经历过在断头台上候决的死里逃生,没有经历西伯利亚的九年苦役生涯,他如何能让读者在感觉到小鸟轻盈飞翔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由的像金子一样的沉重!”(《蒙难实录》)这是从《阅读俄罗斯》里随便摘来的两段,文字简洁,自然的叙述中藏着作者的激情。这就是《阅读俄罗斯》的行文风格。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感知俄罗斯文学时,不时流露出自己对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的真切情感。例如,在读到尤拉・雷比金日记的时候,作者不禁大发感慨,“童言率真,童言无忌,所以读来令我痛楚不已”(《默哀三十八年》)。在回忆起参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寓所的情景,作者写到,“留在我记忆里的那间住房的色彩是暗淡的。记得最真切的,是那张铁床,当我现在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临终遗言抄译下来的时候,我脑子里浮现的还是那张铁床,就是那张伴他度过最后岁月的铁床上,‘保尔’留下了让我同时为他的钢铁意志和赤子柔情所打动的临终遗言。”(《保尔的遗言》)读到这样的文字,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散文情真意美。
  《阅读俄罗斯》在每篇随笔之后附录一篇所谈论作家或诗人的著作,或者至少是与主题相关的著作。这些著作有些是童先生自己翻译的,有的是别人的译作(绝大多是一篇,少数是两到五篇)。有时候,作者还插入了作家或诗人的照片,配以简短的介绍文字。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再加上作者对俄罗斯文学的独到见解和评价,《阅读俄罗斯》俨然是一部简明俄罗斯文学史。然而,它却没有文学史的干巴巴和叙述的枯燥。
  总之,在《阅读俄罗斯》里,我们不仅可以读到作者在文学视野下“抛开冰冷的理性,用心,用情对俄罗斯的阅读、感受和触摸”,而且也能时时读到他对文学朴素而庄严的爱。这是初恋姑娘对收到第一封情书的爱,这是美丽花朵对朝阳的爱,这是沙漠里的绿洲对清泉的爱。也正是有了这种爱,晚年的童先生才笔耕不辍,在去年相继推出优秀的文学随笔集《阅读俄罗斯》和《阅读契诃夫》。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宦咏梅,安康学院图书馆馆员。
  ① 童道明.惜别樱桃园[A].阅读俄罗斯[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7,168.
  ② 童道明.俄罗斯不能理喻(代序)[A].阅读俄罗斯[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7,1.

俄语专业论文俄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