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利”的俄罗斯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俄罗斯的社会福利名目繁多,真可以称得上是“高福利”国家。当前俄罗斯社会上存在的许多福利待遇都是苏联时期沿袭下来的:像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以及许多行业和阶层享受的免费住宅、疗养和交通。 儿童是享受国家补贴的一大特殊人群,具体表现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自出生之日起孩子就享有固定的每月津贴,享有定时领取免费的儿童食品,如牛奶、酸奶、饼干等,这种福利待遇政策是从苏联时期继承下来的,目前儿童享有的每月津贴是70卢布。此外,中、小学教育,甚至包括大学教育,按照从苏联时期继承下来的体制,一律都是免费教育,学生上学不仅无需缴纳学费,就是教科书也无需学生个人采购,均由学校无偿提供,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使用,此外,中、小校还免费供应全体学生一顿营养餐,而大学生虽然不享受营养餐待遇,但每人每月都享有固定的助学金补贴,且享受免费住宿待遇。 而在原苏联时期儿童服装和玩具等也都享有国家巨额补贴,国家补贴生产厂家,其产品的一半价格由国家承担,因此儿童商店里服装、玩具的销售价格均为其成本价的半价。 原苏联实行的是低工资、低价格、低消费、高福利的体制,直到1991年解体前苏联是世界上产品价格的低谷区。苏联的高福利被视为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所在,早在20世纪40年代也曾吸引、感动过欧美原子物理学家克劳斯・富克斯、布鲁诺・蓬泰科尔沃,他们曾自愿地、主动地把原子弹的资料转交给苏联驻外的情报机关,为苏联在1949年秋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时期的社会福利还体现在免费疗养待遇方面,实行的发放免费或低价疗养卡制度,在高加索地区以及索契等滨海区、克里米亚等地建有许多疗养场所,供人们享用。 当然,还有许多福利是90年代俄罗斯处于社会转轨时期的新公布的优惠政策。1992年俄罗斯全面放开物价后,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为了稳定社会局势,叶利钦政权针对一些社会阶层制定了许多社会福利和补贴的法学,其中受益最大的当属各级官吏,像议员、部长、检察长、法官等各级政府官员,他们除了享受优越的住房待遇之外,还享受免费度假、疗养和交通等,而且退休后仍享有这些权利。 除了长期的固定优惠政策外,俄语论文网站,俄罗斯目前针对某些特殊人群还实行短期性的优惠政策,比如孕妇的定期检查费、临产住院费,凭居住证和政府发放给居民的-医疗保险卡可享受全免待遇,此外,在孩子2岁前,妈妈可以带薪在家专职看护、培养孩子,而那些无固定工作的低收入家庭的妈妈自怀孕之日起可以申请减免包括水、电、天然气费用在内的所有住房费用。直到目前为止,在俄罗斯天然气费仍是粗放式管理,不按实际消费计量,而是按家庭人口数计算,目前莫斯科每人每月支付天然气费约为9.90卢布(约折合0.34美元)。再者,有3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作为多子女家庭,在社会福利方面享有特殊待遇,如去博物馆参观等都享受免费待遇。 总之,享受俄罗斯福利优惠政策的共可以划分为四类人群:即有低收入者,也有功勋者,还有某些职业工作人员,如海关人员、警察、检察院工作者等,以及生活高寒地区或辐射感染地区的居民。 多年积累下来的名目繁多的优惠政策、数额庞大的福利补贴,已成为俄政府的沉重负担。优惠政策的受益人群多得难以统计出确切数字,俄塔斯社报道说,俄罗斯1.44亿人口中约有1亿人有权享受各种优惠政策,《论据是事实》报上刊登的Romir monitoring的调查结果为66%的被调查者称本人或亲人享有优惠。俄政府根本无法履行全部优惠政策和补贴,由此也在民众当中引发许多不满,没能按照政策规定享受到其应有的优惠,尤其是没有享受到免费疗养、免费药品的国民,已对政府表示不信任,社会福利货币化改革势在必行。 另外俄罗斯现有的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公平问题,不仅是低收入者享受福利待遇,许多收入中等的人群也同样享受许多福利待遇。 出台社会福利改革法案 俄罗斯社会福利改革,虽然动议已久,但因涉及几千万人的切身利益而推迟到总统大选之后进行。普京总统在本年度国情咨文中指出,政权机构应付各种现实威胁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俄罗斯已经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有充分的经验和必要的手段来实现关乎国家前途的长远目标。 4月初,俄政府官员开始公开谈论福利改革;7月2日,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正式开始对福利改革法案进行一读谈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俄罗斯引发了近年来少有的强烈争议。经过一个月的谈论,提交议案多达5000多个,8月3日国家杜马在一读文本基础之上采纳接受了1060处提议修改意见,二读通过了《对于以津贴取代优惠》的法案,投票通过的结果是304票赞成,120票反对,超过半数以上,表明此项法案已在国家杜马获得通过。依照俄法学规定递交给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审议,8月8日俄联邦委员会以绝对优势的赞成票迅速通过了此法案,28日俄联邦总统普京签字,该法案生效。 这项法案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俄将取消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医疗和疗养等优惠政策,转而用现金对享受福利的公民进行分类补偿,联邦政府将负责支付卫国战争伤残军人(每月为1550卢布)、卫国战争参战者(每月1050卢布)、老战士(每月650卢布)、参加过列宁格勒保卫站的市民(每月650卢布)、一至三级残疾人员(每月分别为950卢布、550卢布和350卢布)、儿童残疾者(每月为550卢布),以及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受害者(每月为1000卢布),共计1400万人的社会福利,总计约1700亿卢布的补贴;各地方州政府承担2000万人的社会福利,其中包括儿童福利待遇,这些人是继续享受原有的优惠还是实行现金补偿,由各地自行决定。 与此同时,修改后的社会福利改革法案中增设了社会福利包政策,它是一揽子社会服务费,全年支付总额为450卢布,就可以继续享受免费乘坐城郊交通工具、免费疗养和医药,自2017年1月1日起实行;而自2017年1月1日起有权享受该项福利者可以选择福利待遇,也可以选择领取现金。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该项法案没有触及到劳动英雄和英雄勋章获得者(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6260人,财政部的数据是4240人),他们所享有的优惠政策仍暂时保留,国家杜马计划秋后单独提出议案进行讨论。该项法案没有触及到的还有包括国家杜马议员在内的约有178万名各级政府官员,以及卸任总统叶利钦所享受的优惠政策和高额福利补贴,他们的待遇依然如故,这也因此成为备受争议的焦点。 福利改革,俄语论文题目,是普京在其第二总统任期一开始便推行的与行政改革、军事改革、教育改革并行的重大改革,它切实关系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颇为引人关注。 福利改革法案牵动千家万户 社会福利货币化改革法案成为最近俄罗斯国内最具争议的话题,人们对该项法案的态度也各有不同。赞成者多是无法按照政策规定享受到福利待遇的人群,譬如一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二级伤残军人抱怨说,由于官僚腐败,他根本无法享受到免费疗养的待遇,因此他同意社会福利货币化。此外,赞成福利货币化的还有生活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居民,因为原有的优惠政策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实惠,免费医药做不到,免费乘坐交通工具用不上,免费疗养谈不上,而现在社会福利改革法案将带给他们的是实实在在的钞票。 但此法案也遭遇到了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在俄89个联邦主体中支持这一法案的并不是很多,因为此法案规定,福利货币化的部分负担转嫁给地方政府分担,而俄罗斯地域辽阔,各联邦主体的经济状况有好有坏,尤其是远东地区的财政捉襟见肘,据俄财政部估算,地方政府如果对其所承担的享受优惠的公民实行货币化,每年至少需要650亿-700亿卢布。因此,许多人担心地方财政无力兑现法案的承诺。 俄罗斯此次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受冲击最大的当属老战士、退休者、残疾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受害者等社会福利享有者,因此,这项改革法案一出台便遭到了城市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的强烈反对,全国各地相继爆发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据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7月份所做的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53%的被调查者反对社会福利货币化,25%的被调查者表示将参加抗议活动。他们反对这项改革的原因主要是,认为福利货币化后所发放的津贴远不足以抵偿原有的优惠和通货膨胀以及物价上涨,会造成生活水平的下降;其次是对地方政府也缺乏信任,担心补偿津贴不能及时足额地发放,害怕优惠被取消了,补偿津贴也得不到。 为了安抚莫斯科市民,市长卢日科夫向媒体发布说,包括老战士、退休者在内的莫斯科居民现享有的社会福利待遇将继续保持不变,其中包括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而且这项待遇不仅对莫斯科的老年人继续有效享有,俄联邦境内的所有老年者在莫斯科也都可以继续享有该项待遇。这对很多人来说是颗定心丸,在实际生活中也确实能解决他们的一定困难。 此外,8月29日普京总统与卫国战争的老兵们举行了见面会,会上普京总统宣布说,2017年将组织二战胜利60周年庆典活动,为此国家将划拨15亿卢布一次性地给老兵发放补贴,并给退休基金会划拨15亿卢布用于社会援助,此外,还划拨出30亿卢布用于购买30万张疗养卡发放给老兵们。普京的这一番讲话对老兵们来说是一种安慰。 综观整个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项改革之所以会造成半数以上民众反对,其深层原因是该法案的起草工作做得不够完善,缺乏政策透明的民主听证机制,法案起草前没有广泛听取各方利害人的意见,社会福利包方法的提出明显滞后,是在杜马审读法案一读遭到了激烈反对后才提出来的;其次是法案的宣传解释工作做得不到位,民众陷入一种惊恐不安之中,谈改革而色变,而俄卫生和社会发展部部长祖拉波夫的说法――这项改革只会给福利公民们带来好处、不会造成任何不利――引起大家的反感,民众的感觉恰好相反,认为国家不可信,这位部长更不可信;再者福利改革的面很广,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功勋者――卫国战争的参加者们,而政府官员们的福利却依旧。 总之,此次俄罗斯社会福利改革是普京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作用是深远的。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曾明确表示:我们别无选择,这是俄罗斯经济发展道路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性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