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森林大火终于逐渐被扑灭,其中有则新闻却颇为耐人寻味:在火灾极为危急的时候,俄媒体公布了一段普京视察重灾区时被灾民“围攻”的视频片段,现场不少群众愤怒地大声指责普京处置不力,还不时打断普京的讲话。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根据多年来关注类似天灾人祸事件与新闻的经验教训,我大胆假设:如果类似的事件不幸发生在国内,那么呈现出来的新闻将会怎样;或者说是类似事件发生在国内并成为新闻的可能性有多少呢?以下分别从时间、内容、下文以及媒体四方面小心求证,并试图得到更多的经验与教训。 其一,从时间来看,它显得很不合时宜。当时正是火灾肆虐的危急时刻、抗灾救援的关键时期,一切新闻报道都应当围绕干群、军民通力协作救灾来宣传,任何有违这个宣传主题的报道都是难以生存的。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只有竭力强调干部群众的一团和气才能体现和谐社会的优越所在,而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民群众的大事小情都必须体现干群和谐、官民一体的主旋律。非如此,便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出现偏差,而一旦出现有违主旋律的偏差事件,官员干部便惶惶不可终日,劳神苦思掩盖“瑕疵”惟恐不及。因而,可以基本判定,此类事件在国内难以成为新闻而传播开来,即便不幸发生,也只会在坊间私底下流传。 其二,从内容来看,它显得很不和谐。双方分别是总理与灾区群众,普京总理的辩解一再被愤怒的群众毫不客气地打断,当时与普京会面的俄罗斯群众显然没有经过当地接待和主管部门严密细致的安排,以至于他们都敢于直言政府处置不力。依法来说,举国的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应当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高级官员也不能例外。然而实际情况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公仆反客为主、作威作福的情况时有发生。因而人们似乎习惯于敬而远之,即便当真有机会接触,也总会有相关公仆要求他们以毕恭毕敬的姿态、受宠若惊的心理,中规中矩地你问我答,力保和谐的氛围,即使经常有人在私底下称要拿各种不够公平正义的问题向政府“发难”。 其三,从下文来看,它的下文不见踪影。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却没有有关“发难”的群众担惊受怕、远走高飞的后续报道,这在国内也是比较难以置信的事。在国内,情况经常是这样:某网民在网络上发了一通牢骚,要不了多久便会遭到当事者以诽谤、诬蔑等名义的追缉;而敢于向到访的官员直言当地不良近况的某些人,甚至需要逃离家乡以躲避各种报复性后果。即便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小――因为源头上会抓得很紧,不是每个敢言的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更不是每个有怒气的人都能够承担生命中比较沉重的代价,比较残酷、比较现实的例子并不是遥远的传说。 其四,从媒体来看,它不加避讳。俄罗斯媒体的做法还是很值得称道的。要知道,总理当场被责难,无论在哪国都不算好事,公诸于众需要太大的勇气。在当今的国内各类媒体中,尤其是电视媒体,为观众所诟病的一大病灶便是党政新闻过度膨胀、会议新闻铺天盖地,且赞颂之词一统天下。有一则调侃《新闻联播》的网络段子颇为流行:前面十分钟领导忙碌,中间十分钟人民幸福,后面十分钟世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虽是调侃得极端,却说明广大媒体存在宣传意味过于浓厚的问题,敢于揭露时弊的节目实在少之又少,而俄罗斯媒体人看来“大胆”的做法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洋洋洒洒地求证了这么多,其实并没有抬高俄罗斯民主制度、贬低中国民主制度的用意,很明显,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发展正遭遇众多的艰难险阻,并不比中国的道路平坦顺畅,森林大火中相关部门的表现正印证了这一近况。然而通过诸如此类的事件与新闻,却足以给中国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若人民群众敢于在光天化日而不仅是街头巷尾之间、敢于在高级官吏而不仅是亲戚朋友面前直言政府的过与失而不仅是功与得,无疑是文明的开化、民主的进步。 换言之,将群众的诉求与现实情况、政府的努力与实际成效这样确实存在的矛盾晒在阳光下,只会有益于矛盾的妥善化解;一味地藏着掖着,将矛盾冲突视为不可外扬的国丑家丑,除了得到暂时、表面的虚假和谐外便一无是处。 ,俄语论文范文,俄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