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和俄罗斯就有着密切的来往。中国新疆不仅是古代通往西方的重要通商贸易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东正教伴随着两百年来 沙俄、苏联俄罗斯移民进入新疆乌鲁木齐、伊犁、塔城等城市而出现的外来宗教。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新疆俄罗斯人与东正教进行了宏观的概述和回顾。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人 东正教 新疆 两百年前,沙皇俄国和清政府签订中俄条约、伊犁条约、不仅划走了新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开设众多通商口岸,俄国人在新疆经商、做生意免缴各项税收,于是数十万俄国人涌入新疆,掠夺天山南北的各种资源,由于“无限免税政策”,吸引中国人和俄国人的通婚。俄国人可以大把大把的赚取新疆的真金白银。1884年,清朝政府在新疆设行政省,从此新疆政治、经济中心由伊犁让位于乌鲁木齐。清朝后期,欧洲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沙俄通过若干不平等条约抢占新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沙俄为了控制新疆政治经济首先要进入省会城市乌鲁木齐。现在的乌鲁木齐南梁至新疆大学、三屯碑、在100多年前号称“洋行街”,那是一条“极为开放的街道”,不仅有沙俄总领事馆、沙俄商人八大洋行,还有能容纳数千人做礼拜的乌鲁木齐东正教大教堂,上世纪三十年代,每年的圣诞节、复活节、大教堂里里外外挤满了祈祷的人群,在复活节晚上,数千人通宵祈祷守夜、唱歌赞圣母,热闹非凡。大教堂旁有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领事馆及商务处。“洋行街”以俄国人为主从政、经商。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斯大林政权曾三次驱逐旅苏的中国侨民,这些侨民是“苏联人的上门女婿”。几乎所有的侨民都是“中国爸爸,俄罗斯妈妈”。他们的后代新疆人叫“二转子”(即混血儿),二战结束前,乌鲁木齐的俄罗斯人有五千多人。二战期间,苏联东正教联合欧洲教会反抗德国法西斯,斯大林巧妙利用东正教召映民众和法西斯斗争。二战时期东正教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这个时期,乌鲁木齐的东正教发展较快,宗教活动相对活跃。 据新疆省前主席包尔汉《新疆五十年》所述,乌鲁木齐南梁在(1895年)有“帝俄贸易圈”,其范围是,北起团结路,南至三屯碑,东至民族坟,西至西河坝。乌鲁木齐贸易圈里有帝俄八大洋行。这一带居住着数万俄罗斯人。 沙皇时期,东正教为国教,俄国人进入新疆,自然把东正教带入中国。长期以来,新疆喀什,伊宁,塔城,阿勒泰,设有俄国领事馆,乌鲁木齐有总领事馆,领事馆既保护东正教的传播,俄语论文,又利用其搜集情报。南北疆主要城镇建有东正教церковь教堂。 东正教最早于1852年传入新疆塔城,并1856年沙俄驻塔城领事馆附近修建了一座小教堂,这是新疆最早的东正教教堂。此后80多年,东正教在塔城各地广为传播,前后建有十多座教堂。1910年,在今塔城市第三小学建有俄罗斯教堂。1932年俄国商人集资在塔城乌拉斯台河南岸(旧教堂地址)新建一座规模较大的教堂,取名“塔城НИКоЛой尼古拉教堂”。解放后,塔城地区的教堂由АГейМов阿盖莫夫和ДИМаКов吉玛阔夫两位神甫主持。1962年后,随着大批苏联侨民和俄罗斯人返回苏联,神甫也撒离,塔城东正教堂处于瘫痪状态,神甫撒离时将教堂物品造册移交娜捷日达・谢尔盖耶夫娜(中国名苏明克)管理,苏明克1979年去世。 1871年,沙俄进入伊犁后,俄国商人曾开设临时教堂。1877年,伊犁修建了新教堂。1937年,在伊宁市建成“НИКоЛайсКИй尼柯莱斯基大教堂”,从此该教堂成为全新疆俄罗斯宗教中心。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伊犁霍城县也有一座东正教堂。1932年后,霍城县的俄罗斯人又建起一座教堂。新源县、特克斯以及阿勒泰、布尔津都建有小型教堂。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俄语论文,苏联全俄大主教委派МуЛаДДИНЛовсКИй木拉德金拉夫斯基神甫到伊宁市,负责东正教的教务活动。该派在霍城、特克斯、新源、阿勒泰、7传入新疆与沙俄、苏联当局的政治政策有关。沙俄依据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派兵抢占中国新疆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俄国人派驻军把守。由于沙俄暴政和中亚地区连年饥荒,大量的俄国人进入新疆讨饭吃 主要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由于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俄国人在新疆做生意、搞贸易一律不纳税。对于俄国人开“洋行”不纳税。新疆前省主席包尔汉的作品《新疆五十年》这样描述:。。。。。。这些乌鲁木齐俄罗斯人的洋行,几乎掌握了北疆的商业经济命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经营进出口贸易不纳税。1851年《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规定,“通商为两国和好,彼此两不抽税”。。。。。。到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写到,“。。。准俄民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乌鲁木齐及关外天山南北两路各城贸易,暂不纳税。“《新疆五十年》书中称,“。。。清政府多次向帝俄政府交涉,取消不纳税的规定,但无结果。” 我(包尔汉)到乌鲁木齐时,帝俄商人经营贸易依然不纳税,这样,帝俄商人获得的利润就更大了。)这个天大的机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俄国人在新疆经商。十月革命后,苏联反政府武装白卫军逃窜新疆边境,苏联红军入疆清剿。苏联实行农村改革时,不少富农不愿参加集体农庄逃入新疆。中国东北义勇军一万多人在苏联参加卫国战争后,斯大林不报恩,苏联政府将义勇军遣返送入新疆塔城,义勇军大都带俄罗斯眷属进入新疆。苦了义勇军的将士。自1852年起沙俄、苏联在新疆边境地区开设领事馆长达八十多年,还有苏侨协会,数千名俄罗斯公务人员长期在新疆工作。 根据沙皇俄国、苏联政府与清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10项条约、协议、自1852年至1964年112年间沙俄和苏联在新疆各地建制总邻事馆。 乌鲁木齐总领事馆:1895-1964 1895年5月年沙俄在吐鲁番新建的领事馆迁到乌鲁木齐称为“新疆总领事馆”。 抢占了乌鲁木齐南郊商业区。领事馆内设立邮局。苏联建立后1925年6月改名为“苏维埃乌鲁木齐总领事馆”。 首任总领事彼斯图饶、 苏维埃俄国在乌鲁木齐设领事馆长达69年。1960年代,中国政府取消了“双重国籍”政策,保留苏联国籍的俄罗斯人一部分去了澳大利亚,一部分回到苏联。目前,乌鲁木齐有2600多名俄罗斯人,绝大部分已是古稀之人,他们的后代,族别为俄罗斯。 伊犁领事馆:1852―1962年,沙俄在伊犁驻有领事馆,首任领事扎哈罗夫,以后有10任领事,即拉罗托维基、庞龄、鲍德林、乌斯本、彼得罗夫、库布诺夫、巴列克什、布罗丹、柳巴、施继礼、1920-1925年, 苏维埃俄国在伊犁设领事协议会,历任负责人:巴列鄂克、库里克夫、巴拉巴耶夫、1925-1962年,苏联政府在伊犁设领事馆。30多年间7任领事:即瓦西里・彼得罗维奇、拉扎乌斯克、恰特金、达巴申、阿里斯托夫、申沈、沙鲁诺夫。 在领事馆的支持下,1934年伊宁市兴办俄语小学(即胜利小学),1950年初筹建有(俄语)斯大林中学。解放前,伊宁市建有(红十字)苏联医院。 塔城领事馆:1851-1955年,沙俄、苏联在阿勒泰设领事馆长达42年,苏联时期有7先后担任领事。解放初,阿勒泰各县办有俄语学校。 100年来,伊犁、塔城、阿勒泰领事馆除了、履行国事公务,在保护东正教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传播和发展起了重要影响。东正教从沙俄到苏联到独联体俄罗斯,一直是俄国人的国教。上述人员进入新疆的同时也把东正教引入新疆各地。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东正教在新疆、乌鲁木齐生存发展有其社会民众基础。 进入新疆奉行东正教等教派的俄罗斯人大约有三批:第一批是ДИЛДИяК吉尔加克旧礼仪派移民。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1943年有295户,1200多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他们中大部分吉尔加克人迁居澳大利亚。 第二批移民主要是商人和外交人员。1851年,沙俄和清政府签订《中国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条约》后,沙俄获得了在伊犁和塔城设立领事馆、建设贸易圈的权力。由于俄国人在新疆经商免税而获得高额利润,大批俄国人纷至沓来,中俄通婚相当普遍,主要是利益驱动。凡有俄国人的地方都建有东正教教堂。 第三批移民主要是十月革命后俄国白卫军和难民。不少溃败的白卫军在苏联红军的追击下无路可走,只好�胁大批难民进入新疆边境。这些苏联人大多定居在伊犁、塔城和乌鲁木齐。他们随之带来了东正教。一方面吸收中俄通婚的配偶及子女入教,借以扩大东正教的作用。 沙俄最早进入伊犁所辖塔城,沙皇俄国从1852年在塔城设领事有68年的历史,苏联时期在塔城设领事44年的历史,这112年的领事史中,仅1861年进入塔城俄国人就有35万之众!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又有十多万俄罗斯人进入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1955-1963年遣返苏侨2。8万人。1964年中国取消“双重国籍”后,保留苏联国籍的俄罗斯人几乎全部返回苏联。据统计,2000年,新疆有俄罗斯人8935人。 乌鲁木齐俄罗斯人有2600人。伊犁全州有俄罗斯人4482人。其中伊犁州直有俄罗斯人1179人(奎屯72人,伊宁市561人,伊宁县31人,察布查尔县115人,霍城县195人,巩留县80人,新源县60人,昭苏县23人,特克斯县1人,尼勒克县41人),塔城地区俄罗斯人2948人(塔城市2049人,额敏县92人,乌苏市455人,沙湾县101人,托里县12人,裕民县208人,和布克赛尔县31人),阿勒泰地区有俄罗斯人355人(阿勒泰市158人,布尔津县134人,富蕴县39人,福海县9人,哈巴河1人,清河县10人,吉木乃县4人)。 新疆东正教教会 1925年成立。由北京东正教总会管辖。1906年在乌鲁木齐建教堂,主堂面积110平方米,辅助用房600多平方米。1915年在伊犁、1931年在塔城等地建有教堂。1931年教徒达一万多人。曾有波克罗夫斯基大司祭、克拉索夫大司祭、索罗申科司祭、什托卡尔科司祭、谢拉菲姆司祭、费久申司祭、穆罗江诺夫斯基司祭、索夫罗尼监督司祭等主持教务。1954年以后,由于俄国侨民大量迁出,新疆东正教信徒人数锐减,奉事活动衰微。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1950年初苏联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喀什、设总领事馆,在伊宁、塔城、阿勒泰设领事馆。乌鲁木齐总领事馆关于乌鲁木齐东正教堂、俄罗斯公墓起到了保护影响。由于五十年代中苏两国以“无神论”治理国家,东正教在乌鲁木齐的发展受到某种限制。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错误的宗教政策,中国当局执行限制、取消宗教政策。乌鲁木齐的东正教大教堂被当作“四旧”拆除。南梁的俄罗斯公墓也被红卫兵捣毁。教堂里各种名贵、精致的艺术品破坏无遗。如伊犁大教堂的两件文物遭劫:一件是油画圣母像、出自俄罗斯名画家之手,是白卫军军官ДуTов杜托夫带来的:另一件是重400普特的大铜钟,原来悬挂在乌鲁木齐教堂,1952年运到伊犁大教堂。1966年8月28日,红卫兵冲进教堂,烧毁了圣母像、砸碎了9个小铜钟,搬走了大铜钟。伊犁、塔城、阿勒泰各县的教堂全部被拆毁。。。 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逐步恢复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乌鲁木齐的东正教列为合法宗教。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政府资助在乌鲁木齐南梁新东街90号重建一座小型教堂,能容纳数十人礼拜。有的因不能接受“洗礼”,不受东正教的约束。根据当局现行政策,新东街教堂不能安排教父,教堂无人主持奉事。乌鲁木齐东正教的善男信女每逢星期天可在教堂画十字、点蜡烛、放录音听赞圣词、唱赞圣歌。奉事完后,信徒们聚集在教堂二楼边进餐边议事,有时也饮酒回首侨民往事。乌鲁木齐俄罗斯后代只能在家庭或国外接受“洗礼”。乌鲁木齐的俄罗斯公墓保存下来。旧公墓无人管的“孤魂”。仍然长眠在那里,墓碑横断,亡灵哭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落实宗教政策中东正教列为合法宗教。由于乌鲁木齐数千名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无处做礼拜,有关部门经过调研,决定重建乌鲁木齐的东正教堂,1983年市政府在俄罗斯人聚集区南梁新东街90号买下一宗土地,作为新教堂的地址,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于1985年9月底建成。教堂可容纳数十人礼拜。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安排神甫。原教堂的宗教物品无法找回。现在乌鲁木齐新东街90号东正教堂每逢星期日上午开放,由于没有神甫引领奉事,祈祷仪式相对简单,教徒进门要“画十字”,然后购买蜡烛点燃,听赞圣诗歌。这小小的教堂抚慰着年过古稀留在乌鲁木齐的俄罗斯人追随上帝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乐峰:《东方基督教探究》2017年 [2]马福珍:《俄罗斯国情与文化》2017年 [3]《俄罗斯族简史》2017年 [4]《塔城地区志》2017年 [5]包尔汉:《新疆五十年》1983年 [6]朱又可:《俄罗斯人的南梁旧梦》2017年 [7]李丹慧:《新疆苏联侨民的历史考察》2003年 [8]王宪举:《俄罗斯》199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