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兼具东西方特色的俄罗斯对语言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运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这样的培养模式对高校课程设置、人文素养教育以及高校外语评价机制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略论,并借鉴其精华部分应用在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略论探讨 从18世纪起,学习外语知识则成为提高俄罗斯人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是教育的最后一个阵地,是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俄罗斯高校不断在探究适合社会发展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运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运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为实现运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围绕此目标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活动的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对运用型人才培养的风格和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范型性[1]。 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方向探索 基于运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理念,面对教育全球化,俄罗斯学者们认为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是适应现代生活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们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将能力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因此,俄罗斯很多高校的外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时会考虑到专业方向。有的高校在系别设置时会针对具体某个区域,学生们除了要学习这一区域的本土语言外,还要再学一门外语。而有的高校会在系别下分设多个教研室,进一步细化专业课程的设置,便于学生们进行专业性极强的外语学习。课程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俄罗斯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有33%的经理和公司主能够流利地使用一门外语,外语能力已经是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志[2]。外语能够在职业规划中起到重要影响,外语也从课堂真正地走进了生活当中,来为人们服务。 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文素养教育探索 俄罗斯是一个非常注重素质教育的国家,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让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措施,而在当今的俄罗斯高校教育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所谓的人文素养教育,是指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如对历史、政治、艺术、法学等知识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人文措施和人文思想。多年来,虽然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却从未削弱。 由于俄罗斯特有的地缘优势,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延伸的社会背景,以及俄罗斯自身的经济和政治需求,使得俄罗斯高等学校的外语教学呈现多元化趋势。英语、法语、德语等依然是学生们的首选。多种语言的交汇,开放的语言格局也是多种文化的汇集,让学生们能够平等而宽容地对待各种文化。。语言中包含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艺术、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接触语言的同时,多元性的文化也随之进入到学习者的意识当中,这就是外语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展现,成就了俄罗斯外语教学中独特的风格,使外语教学成为了外语教育的一部分。 俄罗斯的外语教学历史悠久,到了19世纪末,交际法的出现,融合了多种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等,使学生在接收和理解语言的同时,融入到文化情景当中,俄语毕业论文,在活动和功能状态下应用语言,交际教学法是外语教学中展现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人文素养教育的一种体现。 三、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评价探索 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一个反馈,根据评价的结果,并对其略论能够有利地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俄罗斯的外语测试和中国一样,基本都在本校来进行,并不是全国统一的考试。俄罗斯的外语测试主要是两种形式,俄语专业论文,书面考试和口语考试。书面考试是最传统的外语考核方式,主要是对所学习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检查,侧重考查学生的笔头能力。而口语测试包括阅读和翻译外国作家改编的著作,简要阐述课文内容,并表达出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态度。第一年期末的口语测试要求准确无误地朗读350-400字的课文;20分钟内口头叙述3000字左右的文章;即兴对某一题目进行转述,并能和老师进行对话。第二年期末的口语测试则要加大难度和题量,朗读600字以下的文章;经过20分钟准备,有表情地复述4000-4500字的文章;根据所给题目与教师进行对话;口述听到的文章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的问题。这种评价机制有利于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外语能力。 结论:根据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俄罗斯高等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将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紧密相联,市场和课堂挂;俄罗斯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俄罗斯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评价机制能够综合考察出学生的外语技能,同时可以充分发扬学生的外语潜力,俄罗斯高等学校的外语教学中的这些特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国钦.高校运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152. [2]张朝意.俄罗斯外语教育概貌[J].中国英语教育,2017(2). [3]巴晓岩.论俄罗斯高校外语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7(6). [4]赵伟.中俄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的比较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