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在俄罗斯全方位的制度转型中,文化政策的变道彻底改变了社会文化的面貌及其发展轨迹。文化在摒弃苏联文化的意识形态模式的同时,其服务于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政治功能得以形成,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得到焕发。虽然,俄罗斯文化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但是诸多的文化现实问题,却是俄罗斯新文化建设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与考验。俄罗斯文化政策的转轨给予我们深刻启示。 首先,现代化文化教育制度的确立是俄罗斯教育政策改革的最大成果。俄罗斯通过教育改革,重点解决了教育标准、现代技术教育、教育公平、办学性质、高校教育、教育管理、教育财政等方面的改革需求,从而使民主教育成为了俄罗斯教育政策的根本准则。其次,宗教文化教育的恢复阻止了俄罗斯最为严峻的社会精神危机。为此,首任总统叶利钦在政治场合“常常提到要努力奋斗,保护俄罗斯的‘精神遗产’”[13 ],并且“开始使用更多的民族主义言辞,谈论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复兴和祖国等”[14 ]。普京执政时期,“政府也投入到将文化秩序强加给俄国无序的自由的斗争中,并试图遏制文化的明显衰退……要求所有的学校学习‘俄罗斯东正教文化’”[15 ]。1997~1999年,国家开始在学校设置了东正教宗教课程。2002年,政府颁布了有关神学专业的国家标准。2017年起,开始在学校设置“世界宗教史”课程。目前,在小学3~4年级中开设有“东正教文化原理“的课程。 5.向市场经济文化的转变。“2001~2017年国家取得了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局面。个人的私有财产得到了保护,实施了对预算和税法制度的改革,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16 ],并促进了文化自由市场的日益形成。 “国家让教育走向了市场化”,[17 ]有偿教育制度、私立学校出现了。同时,国家把文化产业也推向了市场,实行文化机构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于是,首先是民间的工艺美术公司、印刷行业、文化娱乐业快速市场化。民营公司主也以最快的速度前来开发演艺业、画廊、音像制作和出版业。私营文化机构纷纷建立,如成立私人剧团成为文艺行业的新趋势。许多文化机构除了自身从事商业活动外,同时还接受赞助商在互惠互利准则下的资助。[18 ]当前,联邦政府通过《“俄罗斯文化”(2017―2017)联邦专项计划》,进一步强调了“支持国家的文化生产者并将他们的产品推向世界市场”[19 ]的政策目标。应当说,追求俄罗斯文化产业的市场效益化是国家文化政策的目标之一。 对俄罗斯文化政策新特质的几点辨识 第一,对于“非意识形态化”的特质。俄罗斯文化政策的“非意识形态化”犹如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具有自由与民主特性的一面,又存在着随时受国家传统意志约束的一面。如果前者是政策品质的显性表现,那么后者就是政策变化的隐性因素。至于后者,这里即指俄罗斯爱国主义和国家主义传统精神对决策的潜在作用。爱国主义和国家主义是俄罗斯传统精神的典型构成,它决定了俄罗斯文化政策在“非意识形态化”的建设过程中,一旦面对有悖于“爱国主义”或“国家主义”精神的文化现象,那么,“爱国主义”或“国家主义”将随时可能成为一时的国家意识形态。 俄罗斯独立以来,“国家主义”作用文化决策的典型事件,莫过于普京“采取从媒体入手的措施”对寡头势力实施的打击。而“爱国主义”对文化决策的作用,又最集中地体现在围绕历史教科书应当采取怎样的历史教育观的争论中。 正如梅德韦杰夫总统在2017年俄罗斯第二届雅罗斯拉夫“全球政策论坛”会议上所指出的:“民主国家减少对社会的调节和镇压职能,把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部分职能转交给社会本身。而文明程度的低下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不能宽容、不负责任和攻击性对民主起着破坏性影响。”所以,“民主不仅是自由,而且是自我克制”,“民主与责任是不可分的”[20 ]。综上可见,俄罗斯国家政治中的“责任”是避免民主被破坏的一种保障,同时,关于政治家就是从爱国主义出发并坚持国家主义这一“俄罗斯国家历来不二的政治立场及其深厚的历史认同”[21 ],并且“恪尽职守,以及负责任地‘应该给人民制定出一个能使俄罗斯复兴和繁荣的战略’”[22 ]。理解这一点,关于认识俄罗斯文化政策的“非意识形态化”的本质十分重要。 第二,对于“现代化”内涵的特质。在俄罗斯现代化语境下,全面意义的现代化内涵在俄罗斯文化政策中的表达,是在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执政时。然而,实现了这种表达并非是一步完成的。首要原因在于,国家领导者的政治思考受制于各自执政时期的国情与任务的非一致性。 具体来说,普京执政的当务之急是“国家需要数十年稳定的平和的发展。不要莽撞摇摆,不要以有时不合理的自由主义或者另一反面以社会煽动为基础进行一些草率的实验。哪一种我们都不需要。哪一种都会偏离国家发展的主干道”[23 ]。“我们必须寻找能够使俄罗斯稳步前进、建立起强大的创新型经济的措施,并且关于绝大多数的俄罗斯家庭来说,逐年的发展应当使公民生活得到实际的显著改善。我们政策的意义就在于此。”[24 ]因此,普京的“现代化”概念,则“通常指的是社会经济领域的现代化,没有政治现代化的命题”[25 ]。在梅德韦杰夫执政时,普京时期的社会紧要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政治趋稳、国力提升,这时将国家的政治车轮也推上现代化轨道就有了可能。因而,属于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概念,就像他在2017年4月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所谈到的,“我的方针就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生活现代化。”[26 ]今天的现实是,当俄罗斯的政治改革进程刚告一时段,梅德韦杰夫则迅速地将俄罗斯文化政策的现代化内涵,也同时推进到了两元结构,即民主性和科学性。 第三,对于文化保护与继承的特质。应当指出,俄罗斯文化政策一方面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责任重大,任务十分艰巨,而另一方面它对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又提供出一种最连贯、最全面以及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而更新最快的政策规划,从而优化了政策体系的保障性品质。并且,政策安排既全方位地体现了文化政策的现代化内涵,也表明了其与俄罗斯现代化国策相适应的文化服务目标及其必不可缺的既定语境,这就是:俄罗斯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一体化、俄罗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价值。 俄罗斯文化政策的现实问题及其发展趋向 在与自身的政策源流发生“背离”与“对立”的过程中,俄罗斯新文化政策已经形成。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所产生的俄罗斯文化政策利用20年的时间,将母体文化从过去的单一文化转变为今天的多元文化,从过去的专制文化转变为今天的民主文化。由此,一种新制度下的社会文化生活在俄罗斯呈现了,这是可叹的政策实践,可观的政策成果。然而,也正是因为只有20年的政策形成史,所以俄罗斯新文化政策体系还显年轻,承担健全社会文化重任的能力仍然有限。事实上,俄罗斯文化政策的超现实性十分明显,从而也直接作用到政策蓝图的实施与落实。如,大量的政策规划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更多的政策要求不具备解决的必要条件;政策的实践与实效远远落后于政策的愿望与规划。因此,造成官样文件难以革除,形式主义依旧严重。 另外,社会转型和制度新建过程中的政策真空以及新文化政策本身尚存的不成熟性,同时还造成了文化新问题的大量出现。如:严肃文化被冷落,大众文化广泛流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商业文化潮流严重冲击本土文化,并使商业价值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充斥电视、电影、网络和读物;人们的阅读习惯被电视和网络文化所消磨,图书征订量大幅下滑;因工资待遇不高,普通的文化、教育及科技人员职业思想不稳固,等等。这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问题使民众忧心忡忡,尤其是为青年人的健康成长而感忧虑。 显然,如何架起稳固的政策框架,完备政策机制,使政策具有延续性、协调性、预见性、可操作性和对策性等,是俄罗斯文化政策的当务之急。同时,如何通过政策治理以正确解决文化自由与文化秩序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则是俄罗斯文化政策必须长期面对的课题与考验。 最后,崇尚以俄罗斯东正教宗教传统为依托的爱国主义文化,将是今后俄罗斯社会文化向前发展的政策基调。放眼2017年俄罗斯大选,无论结果怎样,视“文化是现代化的资源”,引导建立现代化文化,加强文化对发展现代化的服务功能,将是俄罗斯未来文化政策的重心。目前,俄罗斯官方已对外发布了2017年文化财政的预算情况,在2017年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将增至940亿卢布。此外,重点发展并保护俄罗斯民族的传统文化,将是未来文化政策优先考虑的方面。正如普京近日所言:“需要对俄罗斯文化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没有俄罗斯文化就不会有俄罗斯国家。”[27 ]而梅德韦杰夫此前对于“毫无疑问,应当给予俄罗斯文化以特别关注。这点是根本,是我们整个多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28 ]的讲话,恰为普京的“俄罗斯文化”的含义与分量做出最好的注解。 俄罗斯文化政策转轨的启示 从文化发展史来看,国家阶段的文化能以何种内质与形式发展,首先受制于国家文化政治的动机及其道德程度,这取决于文化对社会生活的次级反映与能动影响的属性地位。苏联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所给予的教条化解读,推生出了斯大林模式的意识形态文化,并使苏联的文化政治走向了为我所用和反道德的一面。其结果,文化丧失了本位意义中的人文精神,传统文化难以延续,民族精神出现危机,社会发展受到阻碍,乃至国民最终一致地接受了苏联解体的事实。历史证明,文化的蜕变势必作用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国家文化政治道德的存与废,即能否保障大众独立认识、参与、评介和选择文化的权利,能否提供社会以真正的自由与民主文化,能否捍卫文化所应有的属于人类共同的道德精神准则等,必然成为作用社会持续发展走向的内力。而文化成分及其特质是促成社会发展道路与国家命运之历史轨迹的精神引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随行而起的社会文化的转型,使俄罗斯文化开始转入了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准的轨道,诚如其以往历史,对推动社会变革发挥了极大影响。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核心因子是东正教文化,其反映在苏联解体的进程中,就是人之心灵得到关怀与抚慰;历史得到深刻反思;政治蒙冤获得平反;专制制度遭到讨伐;向善与救世的传统道德精神重返人心。因而,即使改革局面已远远超出改革派的设想和控制力时,改革也没有致使社会陷入血腥的政治仇杀,或社会恶势力的趁火打劫,或矛盾冲突下国家内战的泥潭。改革的成本没有被肆意扩张,社会终以和平方式下的制度转型过渡到了新时代。 此外,文化信仰与道德精神准则关于转型之中的社会,在凝聚社会力量,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快速复兴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自然地理位置带来的融入中心欧洲并不受挤兑的历史心理,以及在基督教世界中的自我使命感,促成了俄罗斯文化信仰中强烈的爱国主义与强国主义精神。服从国家和集体、坚忍不拔、富于牺牲、爱憎分明等既是这些精神的实质体现,俄语论文,也是个人的道德精神原则。因此,社会转型初期经济改革的失败,不仅没有压垮俄罗斯民众的精神,而且得益于文化政策的同步转轨,重构的社会文化的现代价值体系推进了俄罗斯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俄罗斯传统的文化精神在复苏之中,与现代文化信仰及其道德精神准则相融合,从而发挥了更加有效的社会功能。如,人性苏醒,社会开始远离野蛮侵害的政治行为,无序的社会局面得以控制,社会仇视心理得到了遏制,人本主义成为社会与政治道德在现实中的根本准则,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增进了理解及友善,公共意志获得了发展,个人的行为规划趋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改革秩序保持了基本稳定。最终,俄罗斯社会转型抗拒了内外反对势力的各种干扰,社会经济复苏,国家快速复兴。特别是作为公民个人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本点这一执政理念,早已成为社会的政治共识,所以,俄罗斯社会转型的成果必然排斥了大国小民化的利益格局,实现了公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事实上,一方面俄罗斯民众为社会转型付出了巨大代价,而另一方面当国家经济复苏后,国家以首先提高社会民众对财富的支配能力为政治目的,在医疗、教育、退养等社会保障以及工资待遇等方面,使公民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改革的成果。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证明,重视文化建构,树立文化信仰,俄语论文网站,拥有道德精神,以及促进现代文化发展关乎民族存亡,国家盛衰。而积极进行文化革新,不断吸收先进文化的养分,以保持自身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这是国家发展战略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20][21]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杨烨、卿文辉译.俄罗斯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452、452、576、577、608、608、639. [3]俄罗斯社会经济和政治国际基金(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奔向自由.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310、15、39. [4][5][6][7][17][15][18]Л.В.Кошман и др.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IX-XX веков.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КДУ.2017: 444、444、444、444、444、458、453、455、454、 454. [8][13]弗拉季斯拉夫•伊诺泽姆采夫,徐向梅等译.民主与现代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03、8. [9]ВладимирПутин.РоссиянаРубежеТысячелетий. [10][11][26][25][23][24]吴恩远、孙力.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327、11、11、327、327、328、328. [12][14][22]刘英.普京外政与俄罗斯国家传统精神.兰州大学学报,2017(5). [16][19] [27] [28] 编辑 秦维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