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但是,俄罗斯民族还是表现出了一些具有共性色彩的民族性格。我觉得,俄罗斯民族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民族,是个非常爱走极端的民族,它的民族性格中经常会体现出左右摇摆的不稳定性。实际上,人的性格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说这个人坚强,但他有的时候又可能是脆弱的,但是,一个人性格的左右摇摆毕竟是在一定的幅度之内的,否则,性格就失去了界限。不过,在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中,我觉得这两极之间的距离非常大。举个例子:俄罗斯人非常剽悍,是英勇善战的,从历史上看,他们赢得了很多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否则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大的疆土,那都是靠战争和扩张赢得的。但是同时,我们也会觉得俄罗斯人有时是非常多愁善感的,俄语论文题目,很犹豫彷徨的。我以前读过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命运》一书,他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德国是欧洲的男人,俄罗斯则是欧洲的女人。我当时觉得很惊讶,因为我感觉俄国人是太男人化了,怎么会是欧洲的女性呢?当我在俄罗斯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觉他的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经过和俄罗斯人的交往,我发现他们还是有犹豫彷徨的一面,优柔寡断的一面。我想,通过喝酒这件事,就能感觉出俄国人的这种矛盾的性格。大家都知道,俄国人酗酒成风,有许多人都染上了酒瘾,其中包括女人和老太太。他们和中国人不一样,在中国,喝酒是一种交际的润滑剂,而俄国人却不一样,他们喝酒有些近似于吸毒,他们喝酒就是为了醉倒。因此,和俄国人喝酒不必劝酒,他会自己先把自己灌醉的,因为酒是好东西,可以让他享受一下。但是,在喝完酒以后,一多半的俄罗斯人都会变得非常伤感,会和人谈起非常伤心的事情,甚至声泪俱下。在这个喝酒的过程中,俄罗斯人既豪爽又脆弱的天性得到了典型的体现。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另一个矛盾性的现象,就是粗与细的并存。俄罗斯民族性格中间有很粗糙的一面,同时也有非常精细、精致的一面。十几年前,我在莫斯科大剧院看芭蕾舞,我觉得在那里看到了真正的芭蕾。为什么一个在生活中显得大大咧咧的民族,却能把这样一种精细的艺术玩得最好呢?还有一个例子,我曾经在莫斯科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的宇宙馆里看到一对模型,展示的是1975年美苏一次太空合作的成果,一边是美国的“阿波罗”太空舱,一边是苏联的“联盟号”太空舱,这两个航天器能在空中对接,就说明它们在科技水平上是无高低之分的,但是,将它们放在一起则不难看出,美国的东西做得非常精致,而苏联的东西外表却显得很粗糙。大家都知道,俄罗斯在航天、军工等高技术领域一直保持着国际一流水平,可是轻工业却长期上不来,这和他们的民族性格是有关系的。俄罗斯民族性格中间还有一种分裂的东西,就是大度和狭隘的二元对立。他们是非常乐于助人的,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是比较大度的,但另一方面又往往显得非常小气,颐指气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五六十年代的中苏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对我们进行了几百个大工业项目的援助,那种无私援助的规模和力度在国际关系史上是很罕见的,中国的工业底子基本上还是那时打下的。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分歧之后,俄国人很快就撤走了所有的专家,撕毁所有的项目合同,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中国五十年代末开始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很多人,自然灾害是一个原因,苏联的背信弃义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个国家能在几年之前那么无私地帮助你,几年之后又能那样撕破脸皮对待你,这种左右摇摆、忽冷忽热的性格真叫人哭笑不得。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总结一下: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两面性,有时非常懒惰,有时又非常勤奋;有时非常霸道,有时又非常恭顺;有时非常蛮横,有时又非常虔诚;有时非常暴躁,有时又耐性十足。我觉得其他民族不像俄罗斯人,性格的摆幅如此之大。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俄罗斯民族有这样一种性格分裂的状态呢?我觉得,俄罗斯民族性格中这种二元对立,或者说是矛盾性格或双重人格,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我感觉到,在造成其性格复杂性的诸多因素中,有两个原因也许比较重要:一个就是地理上的东西方之间的矛盾,一个就是社会结构上的上下层之间的矛盾。 大家知道,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俄罗斯人非常喜欢用一个俄语词来界定自我,这就是“EBpaзия”,翻译成汉语就是“欧亚”或“欧亚大陆”。俄罗斯认为自己既是一个欧洲国家,也是一个亚洲国家,既是东方,也是西方,有时它也为此而感到很骄傲。俄罗斯人非常强调自己的西方特征,但是西欧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是真正的欧洲人。面对西方,俄罗斯是东方;而面对东方,俄罗斯又成了西方。它夹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两个巨大的文化板块之间,但是它又还没强大到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之“极”。我们经常做一个比喻,说俄罗斯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钟摆,一直摇摆在东西方之间,它有时是亲近东方的,有时又是摆向西方的。也就是说,俄罗斯民族始终有一种文化上无归属的困惑,或者说,在文化身份的定位上它一直面对着一种艰难的选择或取舍。在当今的世界上,当然也有新崛起的文化,比如说,我们以前经常把欧美文化并列在一起,美国尽管非常强大,但是美国的文化却似乎还是欧洲文化的附属。现在情况已经有所不同,美国渐渐成了世界的惟一霸主,俄语论文题目,尤其是现在的全球化,实际上就是美国化,不管是互联网也好,大众传媒也好,还是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秩序,都越来越多地受到美国的作用和控制。我们感觉到,美国文化正在试图脱离欧洲文化,成为一个单独的“极”。另一方面,以前我们认为,中东、中亚都应该包括在东方文化之中,可是现在,他们认为他们和东方文化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们在努力地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文化拉开距离。也就是说,整个伊斯兰文化有一种崛起的强大愿望。所以,现在美国的反恐斗争,背后实际上隐藏着这两个新文化板块的“文化冲突”。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国力空前下降,刚刚结束扮演世界政治和意识形态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之一,目前还谈不上文化的崛起。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文化并不像北美文化或伊斯兰文化那样,并没在一心一意地谋求建立一种独立的文化,它更多地是在犹豫和彷徨,所以它的文化暂时还不可能称霸一极。必须要确认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文化属于东方还是西方,成年累月地面对这种选择,民族的性格就难免出现一定的分裂。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俄罗斯民族社会结构上的矛盾。俄罗斯起源比较晚,在西欧已经开始进入工业时代的时候,俄国还保持着农奴制度,俄国农奴制度的延续时间之长,在欧洲是比较罕见的,它直到1861年才正式废除农奴制度,也就是说,在俄罗斯,人奴役人的制度曾长期合法地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得不到教育和发展的机会、因而相对愚昧的阶层,即广大农奴。与此构成对照的,是俄罗斯社会自彼得改革之后出现的“文明化了的”贵族阶层。彼得要求贵族阶层完全欧化,当时主要就是“法国化”。他要求贵族必须说法语,穿欧式的服装,跳欧洲的宫廷舞蹈,否则甚至没有权利结婚。绝对的西化,强加的欧化。在压迫、盘剥广大农奴的基础上,俄国出现了一个受到良好教育、非常富裕的贵族阶层。这些贵族子弟甚至是先会说法语然后才会说俄语的,普希金的第一首诗就是用法语写的。不仅是普希金,其他人也是这样。无论就财产和富裕程度来说,还是就受教育的程度来说,甚至是就接受先进西方文化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来说,俄罗斯贵族都不亚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的贵族。19世纪的俄罗斯大作家,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出身。总而言之,在整个俄罗斯民族的构成中,上下层之间的异同很大,就是说,整个社会一直存在着一种上下层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 地域上的东西方矛盾和社会构成上的上下层矛盾,一直是俄罗斯社会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两大矛盾一横一纵,形成一个十字交叉,就像是俄罗斯民族要永远背负着的沉重的十字架。这两大矛盾的存在和延续,对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无疑会产生某种深刻的作用。 (摘自《在北大听讲座――俄罗斯文化之旅》,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版,定价:19.80元。社址: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邮编:100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