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中日两国矛盾急剧尖锐,甚至一度要“兵戎相见”。面对日本的无理行径,中国政府强硬回击,国内更是掀起反日高潮。群情激奋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思考,“日本上述举动背后隐藏的民族根性和文化支撑是什么?我们如何汲取日本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以图少走弯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更多地了解对手、学习对手长处,才能占据优势地位更好地解决争端。因此本文选取了民族文化的独特视角,通过点描重要史实说明日本民族“善学和融会创新”的文化特性,并略论了该文化特性背后的“岛国根性”,希望对全面认识日本起到借鉴影响。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善学;融会创新;岛国根性;矛盾统一体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2 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特别是今年的“钓鱼岛事件”,中日邦交进入“冰冻期”。在我看来一个国家行为的实施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及民族特性密不可分,我们常说“知史明理辨天下”,要想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异军突起,必须要对日本这样的对手有一个全面客观地认知。 一、对日本历史的全面认知: 我们了解的日本历史只限于中学课本上“明治维新到侵华战败”的近代阶段,然而不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就很难理解它的现在。为此概述近代前的日本历史如下: 日本民族较单一,除北海道阿伊努族外,其余为“大和族”。据《古事记》《日本书记》记载,从天照大神那里获得三件神器的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公元4世纪关西地方出现统一的大和王朝。6世纪起日本接受儒教,佛教也经由朝鲜传入。645年大化革新仿效隋唐,建立起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710年定都平成京,律令国家进入兴盛期。8世纪末迁都平安京,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平安时代。10—11世纪,皇权旁落外戚藤原氏手中二百年,史称“院政时代”。12世纪末,日本进入武士掌权的军事封建国家阶段,即幕府时期,德川家统治日本260余年,称为“江户时代”。1868年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近代资本主义道路。 二、日本民族是善学和融会创新的典范: 我们可以把日本形象地比作世界文化袖珍博物馆,因为日本人总是如饥似渴地搜寻然后拿来异邦精华为己所用,许多被介绍到日本的“文化神灵”生根发芽后在樱花的故乡绽放出始料未及的巨大能量。 (一)日语的诞生: 语言文字积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基本,是其重要载体,因此有无独特的语言文字是判断民族文化独立与否的标志。 日本大量引进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也吸收中国文字为己所用。但笔画较多的汉字使表音的万叶假名难以推广,为此日本人在万叶假名的基础上创造出日本拼音文字-假名,平假名仿效简化的草书汉字,片假名选自楷书偏旁,日语毕业论文,这样日本语言终于脱离了汉字这根拐杖独立发展,同时还规避了沦为中华文化殖民地的危机。对汉字的改造,使我们看出日本人将外来事物巧妙“日本化”的本领,这一超强的改造同化力足以使任何外来文化本土化。 (二)古代日本效仿中国: 曾几何时,日本大力学习中国文化,从儒佛宗教到文学艺术,奈良城仿照唐都长安营构布局,东瀛岛国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甚至吃穿住行、民风民俗纷纷受到唐风熏染。 如果说奈良时代是全方位移植中国文化的时期,那么平安时代独具岛国特色的“国风文化”便是在咀嚼消化中华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独特审美意识,自此日本文化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发展为有意识的吸收创造。伴随政治中枢东移,日语论文,日本的文化中心也从京畿转向江户,商业与城市发展繁荣后,町人文化占据主流,为迎合平民百姓的口味,贵族专属的文学艺术逐渐世俗化,高深晦涩的思想学术也愈加贴近现实生活变得实用化。于是该阶段的江户文化显现出糅合汉、和、西三者特色的复合性征,这种复合性征不仅是日本长期效仿中华文化的成果,更是大和民族文化走向成熟的鲜明标志。 (三)近代日本学习欧美: 日本人汲取西洋先进文化的强烈愿望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使其拥有了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地位。如同学习中国又异于中国,近代日本也是将欧美发展模式“本土化”而非全盘西化。 1.Made in Japan的创新品: 日本人格外精通博采众长然后融会变通推诚出新,他们把欧美的高档商品拿回本国改造成“小商品”销往全球各地,电脑芯片、微型晶体管、手表、光盘等饱含日本精湛技术的缩小品与世界大文化短兵相接时毫不逊色甚至技高一筹。再比如起步较晚的日本摩托车业,20世纪50年代起不遗余力地向欧美取经,山姆大叔敞开大门迎接日本的考察团,并提供大量技术情报以期合作。狡猾的日本人在参观学习后把资料、样机带回国内比较探讨,博取各家之长后设计出美观低廉却性能优良的“新型”摩托车,美国唯一的摩托车生产企业随之在丰田大军的挑战下败北。 2、“质量管理学”理论的引入及运用: 在美国备受冷落的“戴明制造管理理论”被精明的日本人一眼看中并大力应用,“质量管理学”由此诞生。日本管理者在新时代参照戴明理论改良管理措施,公司上下为同一目标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很快日本产品的质量大步赶超欧美。日本人四处留意蕴含重要价值的神力,一旦掌握神力要领就会相当用心的学习应用,于是能够迅速成为神力所在领域的佼佼者。 三、善学与融会创新背后的“岛国根性”: 日本是位于东方世界最东方的一个孤岛,而且这个狭小的岛国自然资源非常贫乏,生活在这样一种四面环海远离大陆的特殊环境中,日本人与生俱来的“岛国意识”也就外化为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造就了日本人的自卑感和极强的自尊心。为了达到自强的目标,对外来批评极为敏感的大和民族不断完善自我,从未停下追求先进文化的步伐,这却恰恰反映出日本人害怕被孤立于世界文明之外的自卑感。 另一方面,封闭的地理环境容易产生内聚力强、文化性格独特的单一民族,而单一民族无论语言文字还是历史文化文明程度,都存在高度的同一性和延续性,于是天皇万世一系。同时这种超强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力也极易膨胀为排外的自大。日本当然有其自傲的资本,历史上亚洲称霸,战后废墟上崛起,除“9.11”事件也只有日本偷袭珍珠港让美国蒙羞。骨子里傲慢的日本人为了保持民族优越感,必不断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并能在此基础上创新出一种适合本国发展、彰显大和民族特色的“文明助推剂”来提升自我。 岛国根性孕育了兼具“自卑与骄傲”矛盾性格的日本民族,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在《菊花与刀》中的所述:“日本人既有菊的柔顺和伤感,又有刀的锋利和进攻性,但他们总能在看似对立的两事物中找到契合点,充分发挥其各自的长处”。的确,日本人最擅长“批判地继承引入先进的外来文化,并与本国文化相融合”,在这一汲取、附加、转用、置换甚至质变的过程中,日本文化也就变得更加另类和风格独特,却又不乏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正确看待日本: 曾受日本侵略的中国大概是对日本心态最复杂的国家,一方面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创造经济奇迹的能力,另一方面对这个与自己同种同源的邻居又极度不信任,憋着劲与日本一争高下。 其实中日两国都是要强自傲的民族,同属儒家文化圈,又有类似的历史经历。战后 “Made in Japan”的日本货和今天“Made in China”一样,是廉价商品的代名词。 然而民族性格决定国家命运,中国人内向重文,讲究以和为贵,日本人外向尚武,崇拜强者力量。 古代追捧隋唐盛世文化,明治维新后选择 “脱亚入欧”,战败后又跑去美国寻访法宝,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人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精神。中国要想尽快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必须放下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架子,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世界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要像日本那样努力做到“善学与创新”。 总之,面对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中日联系,中国人既不能因为过去的发展失误就妄自菲薄,也不能因为日本近年的经济低迷就误认为日本已经一蹶不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毕竟我们这位近邻的实力在亚洲依然无人能出其右。而日本人也需像冲绳岛矗立的“和平基础石”一样正视历史,中日两国只有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才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最终建立起成熟的“成人化”邦交。 参考文献: 1、王勇《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 高等教学出版社 2017年7月第9次印刷 2、子安宣邦《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 赵金华编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第1版 3、坂本太郎《日本史》 汪向荣˙武寅˙韩铁英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7年6月第1版 4、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商务印书馆2017年2月第12次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