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俄罗斯东正教报刊的发展[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进入转型时期,其媒体也进入寻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苏联解体导致的经济、文化、政治衰退,民众意识形态处于混乱、迷茫状态的特殊环境下,东正教报刊异军突起。它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丰富、繁杂的内容体系。它为宗教信徒和广大民众解读俄罗斯文化提供了一个承接平台,而且成为转型期宣传政治及社会政策的话筒。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东正教报刊
  中图分类号:B976.2;G239.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4-0063-06
  在俄罗斯纸质媒介的发展进程中,带有宗教内容、具有宗教性质的报刊一直以一种特殊的身份在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宗教生活在俄罗斯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俄罗斯转型与发展的新时期,传媒成为传达国家声音的重要工具。其中,东正教报纸、杂志便以其特殊的使命感不仅为宗教信徒和广大民众解读、争论俄罗斯文化及思想体系提供了一个承接平台,而且成为俄罗斯发展进程中宣传政治及社会政策的话筒。
  一、东正教报刊发展原因略论
  19世纪初,在俄国东正教报刊业已出现。在俄国家发展进程中,东正教报刊一直保持着重要地位,并且这样的势头一直持续至1918年。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发生了极大变化。无产阶级信仰和宗教信仰在此发生碰撞,东正教及其所属的报刊未能幸免于难。在苏维埃政权存在的七十余年间,东正教及其报刊遭遇了最低潮时期。许多东正教教士遭迫害,东正教报刊也被迫停刊。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具有民主改革思想的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迎来了宗教复兴的新纪元。此时,宗教活动领域的扩大为宗教媒体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空间,不仅许多旧的东正教报刊恢复出版,而且还出现了新的读物。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东正教报刊在俄大地上急速发展起来。它拥有一批稳定的受众,取得了对媒介市场的占领权。就东正教报刊在俄发展的速度及作用力而言,从某种意义上可谓是一个奇迹,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测力和想象力。俄报刊取得巨大成功并不是没有缘由的。“自公元988年罗斯受洗,由信仰多神教皈依为信奉三位一体的上帝之后,东正教便自始至终地在俄罗斯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用着俄罗斯民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体现着俄罗斯人的民族性和民族意识。”当东正教在俄驻足以后,便成为俄罗斯人精神和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孕育了俄罗斯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给予俄罗斯人以教育启蒙,赋予俄罗斯人新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通过东正教,俄罗斯文明产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作为俄国的上层和文化教育者阶层,东正教教士在俄成为最早的书报编辑者和检查者。
  在俄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伴随着东正教强有力的忠实辅助与支持。东正教一直遵循着它所认同的政治策略,即皇权、国家、民族的利益是一个永远不能剥离的有机体,而它就是这个有机体的粘合剂。这一文化认同策略正如俄著名的哲学家索洛维约夫所说的:“我们与基督的宇宙大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要把我们民族的天赋和我们帝国的一切力量,用于彻底实现社会的三位一体。在那里,三个主要有机统一体中的每一个--教会、国家和社会,都是绝对自由和强大的,而且与另外两个密不可分,它不会吞噬或消灭它们,而是无条件地巩固与它们的内在联系,使上帝的圣三位一体这个真实形象在尘世重现。”东正教自觉且成功地完成了它这与生俱来的超凡使命,把三者有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俄罗斯向前发展。
  作为东正教的传播媒介,东正教报刊自觉、有意识地遵循其主体文化制定的基本准则和方针政策。这些准则和方针已内化为其精神特质,俄语论文范文,既关注政府的需求,同时也体现、重视广大民众的疾苦和情绪。不仅与政府机关、精英人物,而且和普通百姓保持着积极、有效的互动、互助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它关注国家生活的政治动态,且没有忽略广大民众的民生问题;它重视文化精英的解读、评析,但不忘倾听普通百姓的心声和建议;它注重高雅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关注普通大众文化。它促进政府、民众对俄罗斯问题及俄罗斯文化产生共鸣,进而形成一种动态的,且相互有益的交流圈。每当发生重大的国内外事件,俄语论文范文,以及出现令人困惑的社会问题时,东正教报刊便会及时、主动地与大众进行研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东正教及其报刊与俄政治及社会生活的接触、融合使得政府机关、民众与其一同构成了统一的生存空间,相互依存、互补,缺一不可。东正教及其报刊的多元功能和发挥的现实影响决定了它们在俄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促使俄罗斯东正教报刊产生质的飞跃的原因之一是教界人士对报刊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这项改革蕴涵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不仅是出于办好刊物的简单诉求,而且是为了谋求扩大东正教势力,以实现它在俄罗斯的历史性超越。而这种明智的选择是建立在东正教教士的历史经验之上。因为历史印证了东正教的命脉完全是由政府的需求掌控。国家、政府关于虔诚的东正教教徒的扶持是有条件的,未曾也不可能一如既往地给予保证。所以,宗教界人士从俄罗斯的实际情况出发,摸索出一套兼容并蓄的报刊改革方法。该模式的定位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外部的一切积极力量,既保持传统的优秀文化因子,又纳入新的发展元素,在共进中把传统性和现代性有机、完整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全方位地发挥东正教的优越性。
  除此之外,不能否认的是,东正教报刊在俄的快速发展与俄当前所拥有的媒体生态环境不无关系。这个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生态环境首先是政府给予的。掌握新闻媒体,让新闻媒体为自己服务,一直是俄政府把握话语权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媒体如何发展,发展至什么状态,这些问题的解决与俄政府的行政干预息息相关。作为占据了俄罗斯人核心精神文化的东正教及其报刊,便是在政府需要利用它们为解决民众意识形态混乱,以及政治、文化衰退等问题时,得以复兴和重生的。俄政府需要它们,是因为东正教及其报刊可以成为拉近政府与民众关系、政府倾听民众心声、建立政府与民众互动关系的最为便捷和最有力的工具。   俄政府关于东正教及其报刊重视的突出表现便是给予其法学上的承认。并且,这些法学的制定对处于十字路口彷徨、焦虑和绝望的俄罗斯人民而言及时且适合,因为它们具有超强的安抚和稳定影响。这其中包括发挥着关键影响的《对于信仰自由与宗教组织自由》(1990年)的文件。该文件明确规定:“为了实现宗教组织自身章程的目的和任务,按俄罗斯联邦的法学规定,宗教组织有权创建文化一教育组织、教学及其他机关,甚至创办新闻媒介。”这项立法从根本上表明俄民主自由时代已到来,意味着宗教生活在俄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确立,宗教组织在文化生活领域拥有了话语权。宽松的政治环境与国家权力机关的保护,让低调生活了几十年的宗教报刊获得了正常的管理与发展秩序,并且扶摇直上,稳步前进。如今,俄东正教教界人士已成为拥有独立编辑权和经营权的特殊阶层。
  二、东正教报刊发展特征略论
  现今东正教报刊无论在受众和内容上较以往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谓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它们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一)广泛而深厚的民众基础
  东正教报刊最大的特点之一,也是它既能广泛传播开来,又能深层次传承下去的重要原因,便是它继承了东正教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因子,拥有广大的受众。并且,这种继承性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固步自封、维持近况,而是在继承中加以发扬光大。
  首先,在读者群的选择上,它显然超越了许多其他宗教媒体。而这个超越点便是没有把宗教信仰作为划分自己受众的尺度,即没有认定只有东正教教徒才能成为其受众。关于东正教报刊而言,所有的人没有年龄、性别、阶层、学历、信仰和地域之分,皆为其潜在的受众。这一理念一如《东正教特维利报》主编亚历山大所说:“教堂刊物应该成为传达大法师、司祭、圣像画家、教师、教授、军官、法官、文学家声音的刊物。”甚至在《阿穆尔真理报》的东正教插页《金色的圆顶》的编者按中这样写道:“本报首先针对的是非东正教信徒。”关于宗教报刊而言,这样一种特殊的扩充读者范围的方式,使得广大民众对其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表达了东正教大爱的思想,这份爱既包括了对芸芸众生的爱,也包含了对国家的爱。这样一种辽阔、宽广的感召力,不仅加强了东正教教徒对它的钟爱之情,也拉近了它与非东正教人士的关系。这种坦荡的胸襟,为保卫和巩固东正教的利益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且获得了更多的受众。
  其次,东正教报刊的很多内容适合于各年龄段的人们。其中的家庭读物或礼拜日读物考虑到家中每个成员,是广大家庭喜爱的休闲读物,如摩尔曼斯克东正教兄弟会发行的、有俄语与英语彩色插图的杂志《礼拜日》;莫斯科大牧首管辖教会的插图杂志《东正教倾谈》。该类读物不仅为成年人提供了共享东正教文化的平台,同时也使孩子们有机会了解东正教文化。
  再次,东正教报刊读者类型众多,但其中的军人、青年和儿童读者显然是该类报刊极其关注的对象。虽然他们并不是新的信息接纳者,也不是最忠实和最稳定的受众,但是这些数量众多的读者恰恰是俄罗斯东正教文化在时间上得以传承、空间上得以传播的最为活跃的因子和高效扩散的加速器。
  军人读者:在东正教报刊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军人一直是它极为重要的目的受众。这皆源于俄军队与东正教的关系。19世纪当弗拉基米尔·马拉马和第一次为士兵们举行祝圣仪式,把基督信仰转变为爱国热情之后,俄罗斯民族的爱国主义便烙上了宗教的印记。自此,俄国士兵在牧师的祷告下,高喊着“为了信仰、沙皇和祖国”的口号,通过无数次的战争促成了俄帝国的形成。与此同时,神职人员把对国家的爱转化到实际行动中,组织救助伤病员和难民的医疗队,为战争的最终取胜发挥了关键影响。东正教教会在每次战争中所做的一切,为它在国家权力机关和民众中占据一席之地加上了重要的砝码。为了给予奋斗在前线的神职人员以精神支持,教会创办了《军队和海军神职人员通报》杂志。未曾预料到的是,该读物不仅把上帝的声音传达给神职人员,也传递给了每个士兵,并积极推动他们去保卫国家。现今俄罗斯最为著名的针对军人读者的报纸,便是由名为“为了陆军与海军的士气”联合会发行的《祈祷前的钟声》。它旨在向军人们宣传东正教信仰,以及通过该信仰来传播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
  大学生读者:1995年1月25日莫斯科大学教会创办报纸《塔吉亚娜日》,开为青年创办东正教报纸之先河。该报创建的目的是“力图与非宗教信徒、徘徊在宗教附近的人、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同时代的人,用他们明白的语言进行对话”。《塔吉亚娜日》的受众定位非常宽泛,除大学生外,非教会人士、徘徊于宗教附近的人,以及对东正教感兴趣的人都是该报的接纳对象。因为该报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向读者灌输把东正教信仰、文化修养和对科学的热爱融合在一起的思想”。《塔吉亚娜日》内容丰富,涉及了文艺、科学、政治、社会及宗教领域的问题。其中,艺术是其最为关注的话题。除此之外,青年杂志《多马》、大学生杂志《相遇》、圣彼得堡的大学生报《彼得与帕维尔》都是年轻人喜爱的东正教读物。其中,《塔吉亚娜日》、《相遇》与《多马》成为青年科学家们的研究项目“俄罗斯:宗教、哲学与艺术”的倡导者。
  儿童读者:因其特殊的发展潜力而成为东正教教会关注的重点和东正教报刊的现实受众。19世纪,这类报刊基本上针对的是教区学校的学生们,扮演的是教学参考书的角色,如《教堂教区学校》、《教堂学校》等杂志。而现今儿童报刊的读者群为所有的少年儿童。登载着故事、诗歌、天使和神灵的读物,对孩子们东正教信仰和兴趣的培养发挥了重要影响。同时,这类报刊注意引导、培养孩子们的爱心,拉近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使其远离邪恶和残忍。如莫斯科大牧首管辖教会的《蜜蜂》月刊、俄罗斯儿童基金会的《上帝的世界》都极其关注这类人群健康成长的问题。考虑到少年、儿童和幼儿不同的需求和理解、适应能力,报刊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进行了细分。如《蜡烛》的幼儿栏目《东正教的妈妈》、《和妈妈一起做饭》、《心里话》、《福音和孩子》等,传递给孩子的是每天与自己在一起的妈妈天使般美好的形象,促使孩子在爱妈妈的同时,去爱天使和神。   在办刊策略上,教界人士同样遵循的是群众路线。他们没有垄断对宗教报刊的拥有权,反而吸纳一切对自身有益的人或物。由于在俄罗斯宗教组织有权创办新闻媒介,因而几乎所有的东正教组织无论大小都出版自己的报刊。没有地域之分,教堂、主教管辖区、教区、修道院、教会会馆,以及东正教兄弟会、社团、信徒联合会等都纷纷出版自己的读物。但东正教会深知自身能力的局限性,所以,当其政治、社会势力日趋高涨之时,并没有把自己与其他社会力量疏远、隔绝起来。相反,它相信各种社会力量的潜能,因而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张巨大的社会网络,来为自己服务。实际上,东正教教士办刊的意图与民众对东正教的推崇之意不谋而合。所以,除个人以外,各种社会组织、政治党派和团体,甚至世俗媒体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东正教的传播。
  为了推动东正教文化传播载体的发展,个人及团体都会采用一些措施来提高其传播力度。其中,最为常用的措施是:(一)出资合办报刊。“在推进以东正教为基础的民族复兴的爱国主义思想中,最大的宗教政治报纸之一《大国的罗斯》便是得益于俄罗斯民族银行的参与。”不同社会团体出版的宗教文学一艺术类与哲学类报刊在东正教报刊中占据重要地位,如阿斯兰基督启蒙出版社与奥萨那基督青年俱乐部共同出版了文艺丛刊《烛光》;全俄社会组织“东正教的俄罗斯”于1997年出版了《俄亩》。(二)世俗刊物发行副刊或插页。如《九月报》的周副刊《礼拜日学校》,它的读者范围为“东正教和世俗学校的学生、教师、家长及所有善良的人们”;于1998年起成为独立刊物的《苏维埃俄罗斯报》的副刊《东正教的罗斯》,以及自1998年起《阿穆尔真理报》出版的插页《金色的圆顶》。
  在政府的支持下,各种社会力量积极配合,借助东正教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其报刊。实际上,这一切是源于俄罗斯人对俄罗斯思想及文化所产生的认同感。在对俄罗斯文化产生认同和共鸣之时,俄罗斯人期待获知的是他们自古就在找寻的以下问题的答案:“我们来自哪?”“我们在何方?”及“我们将去何方?”这三个涵盖了“俄罗斯思想”基本内容的历史哲学命题几乎都浓缩在东正教的话题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正教报刊更像一个交流平台,注重的是与受众的相互浸润,而非强制性地实施传播。同时,它超越了不少宗教报刊仅仅关注自身宗教内部生活的局限性,把信息、传播权利进行升华和提炼,扩大信息空间,增强信息量,完善媒介生存环境,注意媒介自身角色的正确转换,注意国家问题与民生问题。它把东正教教义、文化融合在公众关注的社会生活中,用新的视角及传播模式与广大民众分享、发展俄罗斯文化,并解决其文化中的疑问和难题。东正教报刊有意识地以教育者、文化工作者、心理咨询者、政客等多重身份与上下阶层、东正教信徒、非东正教信徒进行倾心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它希冀唤起俄罗斯人业已减弱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逐渐沦落的道德良知,同时,去推动大众构建公共的道德和价值认知体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不可否认的是,在从推崇西方大众文化到回归于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曲折路程中,东正教的影响不可低估,而作为宣传东正教教义的东正教报刊无疑功不可没。
  (二)丰富、繁杂的内容体系
  较传统的东正教报刊来说,今天这类报刊极为显著的一个变化便是内容的极大丰富性和扩充性。尽管东正教报刊一直秉承着反映现实生活的传统创办理念,但实际上,以往的该类报刊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生活新的发展出现了文化的多元趋势,东正教报刊及时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世俗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与时俱进地定位自身活动的新领域。新时期该类报刊的报道取向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已远远超出仅限于阐述各教派内部生活、宣传宗教信仰及进行宗教教育的传统模式。它对自身的传播功能进行了全新解读。在兼顾传统继承性的同时,重视创新发展性。这是今天其内容最具特色的地方。
  东正教报刊的传统继承性主要体现在宗教类报刊中,这显然是它最基本的文化内容和价值所在。该类报刊旨在阐述、解释和讨论自身宗教生活、宗教教义等一系列问题,受众多为东正教神职人员、神学院和神学校学生。
  宗教类报刊由两大领域组成。一为艺术一哲学类。这类读物的很多内容围绕着教堂艺术话题。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安德龙尼科沃救世修道院的杂志《神幡》,以及由教堂艺术复兴独立基金会创办的带有彩色插图的《教堂》杂志。二为理论类。它旨在提高神职人员的神学修养和教育水平。内容多为对于教会的历史、神学教义、道义和弥撒等问题。较为权威的如《圣经委员会消息报》、杂志《俄罗斯牧师》、年鉴《神学著作》及《历史一神学社会杂志》等。
  在创新发展性方面,它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内容的拓展性和扩散性。而这双重性最大的特点便是不孤立于社会,同时较大范围地辐射到民众生活中,与大众紧密联系。由于拓展性、扩散性与世俗生活丝丝相扣,因而可称其为世俗社会类报刊。世俗社会内容无论是在对俄罗斯人的道德教育方面,还是在民情舆论领域都起到了重要影响。因而它成为东正教报刊现今最吸引受众的领域,一跃为其核心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东正教报刊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这部分内容。
  世俗社会类报刊可划分为以下三大部分:一为启蒙一教育类。这类读物经常登载宗教和教堂的历史、内部生活、显灵的圣像和圣物、祷告、布道、神的训诫等内容。实际上,该类报刊起到了神学启蒙和宗教培养的影响。它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让丧失了精神航标的俄罗斯人找到了寄托的支点,培养了儿童、青少年对东正教的热爱之情,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活观和伦理道德观。由东正教教育周报、俄罗斯教育部与莫斯科东正教圣大牧首公署合办的《礼拜日学校》便凸显了这一功能。
  二为社会问题类。快速发展的社会产生了许多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这一特殊的转型时期而言。在这个完全不同的经济、政治结构转换的时代,关乎各阶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社会问题蜂拥而至,让政府与百姓们措手不及。这类报刊的出现不仅为彷徨、迷惑的民众提供了答案,同时又为他们搭建了宁静的精神港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莫斯科牧首教堂慈善与社会服务协会在塔斯社的协助下发行的信息略论通报《教堂与社会》。它的一些栏目,如《国家与教堂》、《多宗教的俄罗斯》、《复兴》及《神圣罗斯的苦行者与忏悔者》等都涉及到东正教与社会生活。其他社会类型的报纸,如《东正教的莫斯科》、《预兆》、《在家人》、《长明灯》都是读者喜爱的读物。因为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类读物在今天的俄罗斯发展得相当迅速。东正教报刊没有停留在仅仅作为宗教传播工具的影响上,它开始发挥自身潜在的历史功能,去传播、作用和参与国家生活。   三为政治问题类报刊。随着国家政治生活民主性的增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此时,东正教教会从对政治领域的低调态度转向积极参与。实际上,东正教教会从未间断过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注,只是新时期的俄罗斯给了它表现的条件和平台。
  东正教报刊一直在寻求媒体与政府之间有序发展的平衡,因而它把视角放在了政府及民众十分关注的政治问题上。在东正教较多的报纸杂志中,基本的主题是把爱国、强国的目标与民族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特维尔教区的《东正教特维尔报》、社会爱国主义联合会所属俄罗斯民族会议的《俄罗斯大教堂报》,以及维护塞尔维亚和黑山社会委员会在列宁格勒州发行的《塞尔维亚报》等等,它们对俄罗斯现今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去发展国力都做了深度略论与评价,并毫不掩饰地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与意见。
  三、结语
  俄罗斯东正教报刊获取的极大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它的成功具有必然性,因为其厚重的历史积淀以及内化的精神特质,完全符合俄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整个历史进程。
  就俄整个新闻媒介体系的发展状况而言,国家推行的改革没有让新闻媒体得到过多的自由和预期的效果,反而增强了政府对它们的掌控和设防。在苏联解体后的近二十年间,俄新闻媒体遭受了不少磨难,至今依然在无比艰难的探究道路上行进。但东正教在国家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它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其宣传媒介所扮演的角色及追寻的目标,决定了东正教媒介体系的发展前景。作为信息载体,东正教报刊不仅极大地发挥了媒介功能,而且没有忘却自己与生俱来、毋庸置疑的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社会任务。这一切便是它的灵魂所在,即促进国家机关和普通百姓的积极互动、高度融合,并使之成为牢固的统一体。东正教报刊演变为客观传播政府思想、正确引导舆论民情的喉舌,协调国家和民众关系的工具,培养俄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机器,宣扬、提升俄文化的手段和抵御西方思想对俄侵蚀的武器。这一正向、积极且符合国家机器运行和全民族思想意识高度统一的办刊路线,其结果是使民众增强了恢复俄罗斯世界大国地位的信心,展示了俄罗斯民族的英勇气概和俄罗斯悠久的文化传统。这对当今深感国力削弱的俄罗斯人民而言无疑起到振奋、鼓舞的影响,并滋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东正教报刊不仅获得了精英人物和普通百姓的大力推崇,而且还赢得了政府的好感。它以自己的感召力吸引着更多的人向东正教靠拢。正是依靠自己营造的良好媒介生存环境,东正教报刊得以稳步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东正教报刊的发展不只是反映了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的演变,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它为人们了解和认识俄罗斯的思想、文化及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东正教报刊并没有刻意宣传东正教信仰,但是它却用东正教思想潜移默化地作用了受众,从而实现了作为宗教报刊的最高价值。从这个意义来说,对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世俗刊物而言,东正教报刊成功复兴无疑有一定的借鉴影响。
  [责任编辑:张梅]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