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俄罗斯立国18年来,其中东政策经历了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三个时期,呈现出叶利钦时期的先忽视、后重返,普京时期的强力介入和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保持积极进取但力有不逮的曲线。尽管梅德韦杰夫政府继承了普京的外交路线,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作用,俄语论文题目,国力下降,俄罗斯在中东难有大的作为,将更多扮演中东事务参与者的角色。 3、在中东热点问题上坚持独立立场 在中东热点问题上,俄罗斯不但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中东民主化计划,而且在具体问题上,表现出有别于中东和谈其他三方的独立立场和努力。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表示,“俄罗斯外交独立性是绝对的行为原则,是涉及到主权的问题。”。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俄国不顾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反对,邀请哈马斯领导人访俄,在伊朗核危机问题上,俄始终坚持反对用军事手段解决此问题的立场。普京曾表示,俄罗斯“不打算加入任何形式的最后通牒,那样只会把伊朗核问题推向死路,打击联合国的权威”。“我们相信对话而非孤立才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正道。在防止核扩散方面,我们认为应通过政治外交手段、以国际法为基础通过协商和妥协来解决问题。”俄一方面积极参与伊核问题的双边及多边谈判,劝说伊朗与国际社会及国际原子能组织合作;另一方面顶住强大压力,坚持与伊朗发展核能合作,并向伊朗提供防空武器。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对巴以双方劝和促谈,改善俄叙关系,推动叙以和谈。 4、俄罗斯加重了中东政策的经济色彩 俄罗斯在加大对中东事务的参与过程中,特别注重在经济层面上扩大俄罗斯与中东地区的联系,积极发展与该地区的经贸和军事技术合作。近些年来,世界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带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京2000年执政以来,俄GDP连续八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俄国力因此得到极大提升。俄基本偿还了所欠发达国家的债务,从而增强了经济决策的独立性。到2017年8月,俄外汇储备为5980亿美元,已跃居世界第三。“经济利益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莫斯科与这一地区的政治合作。俄罗斯在中东和整个世界的政策旨在发展经济联系,同时还可以归结为防止恐怖主义威胁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2017年6月,俄罗斯获得伊斯兰会议组织观察员地位。2017年6月,该组织秘书长埃克梅勒丁・伊赫桑奥卢访问俄罗斯。同年,俄外交部主持召开了名为“大中东地区与北非:政治改革和安全问题”的圆桌会议。普京于2017年2月访问沙特、卡塔尔和约旦三国期间表示,“不反对建立一个类似于欧佩克的天然气输出国组织,天然气出口国的确有必要协调彼此的行动。”普京还与沙特、卡塔尔和约旦三国签订了一系列经贸、能源和信息领域的合作协议。俄罗斯对恢复与伊拉克的能源合作持积极态度。当然,俄在积极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和能源合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发展与以色列的平稳关系。 (三)梅德韦杰夫执政初期的中东政策 苏联解体以来的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都是伴随着领导人的更替而展开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叶利钦的内外政策完全不同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新思维”理念,而普京的执政方针也与叶利钦时代相去甚远。那么,梅德韦杰夫在执政后是否会改弦更张呢?从近一年多的俄罗斯外交实践看,梅德韦杰夫继承了普京八年来的执政理念和强势外交政策。梅德韦杰夫时期,俄将继续在中东奉行独立自主、积极进取、与欧美保持一定距离的外交政策,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俄实力有所下降,只能与其他大国共同参与中东事务,争取逐步形成在中东多极合作的局面。 1、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展现外交新思维 2017年5月1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批准了俄罗斯202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2017年7月,梅德韦杰夫批准颁布了就任总统后的第一份外交政策指导文件《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承袭了普京的外交路线,系统地阐述了俄外交政策的目标、准则和优先方向。它明确指出,俄外交政策将遵循平衡性和多维性准则,奉行公开、可预见和务实的对外政策,愿与有关国家协同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也可能根据国际法独立行动,但不会卷入新一轮军备竞赛在内的冲突。其基本目标是确保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威望,为俄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在地区层面,在继续优先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同时,推进同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合作关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说,中东问题始终是俄罗斯的外交重点之一。重返中东,不仅有利于为本国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还可以在推动建立多边国际控制结构的进程中,确立俄罗斯的重要地位。 2、出访北非_中东诸国,巩固前沿阵地,凸显俄罗斯的存在 2017年6月15日,梅德韦杰夫在叶卡捷琳堡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举行三边会谈,呼吁建立三边合作机制以解决反恐等共同问题。2017年6月26日,梅德韦杰夫结束了上任以来的首次埃及、尼日利亚、纳米比亚和安哥拉四国非洲之旅。在非洲之行的第一站埃及,俄埃共同签署了一份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领导人在协议签署后的一份联合声明中强调了在中东地区建立公正及和平的重要性。梅德韦杰夫表示,俄主张于2017年底之前在莫斯科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此举赢得了穆巴拉克的双手赞成。穆巴拉克也高度评价俄罗斯在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梅德韦杰夫此访再次向世人显示,俄罗斯将以强者的姿态重新在中东地区发挥大国的关键影响。 3、高调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倡议召开俄罗斯主持的中东国际会议 自2017年年初以来,俄在中东事务问题上的表现更加活跃。2017年1月4日,俄罗斯总统中东事务特使、副外长亚历山大・萨尔塔诺夫访问以色列时提出充当其与哈马斯接触的中间人,但被以色列拒绝。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2017年2月15日至19日出访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阿曼和巴林。俄外交部在通告中称:“拉夫罗夫中东之行的目的是恢复巴以协调问题,重点是消除加沙地带冲突的后果以向加沙地区的居民提供人道援助。”3月30日,梅德韦杰夫在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会议与会者的致辞中说,“当今的特殊任务是克服加沙地带不久前发生的危机”,希望各方之间继续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这有助于达到主要目标,那就是恢复中东和平进程。4月6日,梅德韦杰夫在会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时表示,俄罗斯将继续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和促进巴勒斯坦建国。他表示:“我们对巴勒斯坦人民怀有友好情谊,尽管我们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我们仍将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和促进巴勒斯坦建国而继续努力。”4月14日,亚历山大・萨尔塔诺夫在莫斯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虽然金融经济危机使得形势日益复杂,但我们还会继续积极加强工作。”他 说,俄罗斯将缓解不良趋势,保证中东地区和平成果不可逆转,并将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视作自己的目标,打算积极推动在中东地区的活动,调解该地区问题。2017年5月11日,拉夫罗夫前往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安理会中东问题部长级会议和中东问题调停人四方会议。2017年6月,梅德韦杰夫提出俄主张于2017年底之前在莫斯科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俄罗斯的提议获得了国际社会和阿盟的支持。2017年1月26,谢尔盖・拉夫罗夫在梅德韦杰夫总统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会谈结束后向记者表示,中东问题莫斯科国际会议将在阿以和谈恢复后召集。他表示:“最重要的是双方能够触及重启和谈的准则。” 4、在伊朗问题上策略趋于灵活 当今国际社会广为关注而俄罗斯尤为关切的莫过于伊朗核危机。美欧、以色列和一些温和的阿拉伯国家对解决伊朗核问题无法取得进展感到失望,对和平谈判失去信心,美欧加大了通过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制裁伊朗的努力。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俄罗斯既想保住自己在伊朗的利益,又不愿因伊朗而与美国决裂,更害怕美伊突然和解自己被抛弃,失去手中难得的筹码。因此,面对美国和欧洲的压力,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策略趋于灵活。2017年9月8日,拉夫罗夫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俄反对制裁伊朗,除了谈判、政治和外交途径,不存在任何其他解决办法。但梅德韦杰夫2017年9月15日在莫斯科对俄罗斯专家讲话时说,西方国家对伊朗的核计划普遍感到不安,其实不仅是西方国家,俄罗斯和中东地区国家也对伊朗核活动的目的感到不安。他表示,“尽管对伊朗的制裁影响不是很大,但许多时候制裁还是必要的。而对伊朗实施新制裁已经不是很远的事情了,但国际社会在讨论对伊朗实施新制裁问题时应该特别谨慎。”梅德韦杰夫在伊朗核问题上的表态,显示出俄罗斯的立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正趋于灵活。 二、冷战后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特点 尽管俄罗斯加大了对中东外交的投入,力图成为参与、主导中东事务的主角,梅德韦杰夫政府也继续奉行普京政府的中东政策,但客观地说。俄罗斯目前在中东仍是配角。俄罗斯的中东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务实性、均衡性、独立性、主动性、灵活性。 1、务实性。俄罗斯的中东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其国内目标。在俄罗斯500年的历史中,其对外战略与行为存在着一个恒定的特征,即始终将境外利益作为优先追求的目标。这或者表现为持续的地理扩张,或者表现为对国际政治主导权的不懈追求。这种对境外目标的追求造成了严重后果:恶化了自己的国际环境,形成了空前的安全困境,无限的军备竞赛耗尽了国家的财力,损害了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国家变得虚弱不堪,无法集中精力于国内事务,使国家内部改革异常困难。这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的外交调整是迫于国力衰退,但内心仍希望保住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不过西方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而是一个“弱而不乱的俄罗斯”,因此对俄罗斯采取的是挤压、限制和削弱的政策。叶利钦对此感到失望,开始提出双头鹰外交。普京上台后,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和俄罗斯面临的现实任务的基础上,着手调整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力求将俄罗斯国家的对外战略、政策建立在实际国情的基础上,改变对外战略被动应付的状态。他在八年间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和成熟的对外战略构想。梅德韦杰夫继承了普京的外交战略思想,即“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规定了对外战略与政策之于国内发展利益的从属性质,首次使对外战略从目的变成了手段。2017年是俄罗斯近十年来经济最困难的年份,联邦政府首次出现了财政赤字。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克列帕奇宣布,2017年1至11月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9.1%,但2017年预计将增长3.1%。梅德韦杰夫2017年多次强调,俄外交思想的基本准则是实用主义,外交工作必须同国家的经济需求和长期发展目标挂钩。据此,未来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仍将服务和服从于俄罗斯国内发展利益的需要,即参与中东事务,在参与中实现俄罗斯的经济、安全和大国复兴的追求。 2、均衡性。即俄罗斯的中东政策重视经济与政治战略的平衡、巴以平衡、两伊平衡,以凸显自己作为多宗教国家的地缘政治优势,希望能在穆斯林世界与美欧之间发挥调停者的影响。如在伊朗核危机时刻,作为伊朗最大的武器装备供应国,俄罗斯提出了将伊朗的铀浓缩移到俄境内的方案,其目的不仅是希望保住俄伊军贸关系,还想通过“民生核燃料国际惯例构想”将铀浓缩的国际中心吸引到俄罗斯,提升其在核领域的地位。 3、独立性。美国由于失败的反恐战略和单边主义方式,深陷伊拉克,难以在中东有立竿见影的作为。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阿拉伯国家民众既不满美国偏袒以色列又希望和平,希望有大国能够牵制美国,推动和谈。这就使俄罗斯成为最佳人选。俄罗斯要想在中东有所作为,就必须显示出自己政策的独立性及在伊拉克、伊朗、中东和平问题上持与美国及西方不同的立场。 4、主动性。俄重返中东既可为国家发展塑造和维护有利的外部环境,努力在俄罗斯周边建立睦邻带,又可在推动建立多边国际控制结构的进程中,确立俄罗斯的权威身份,维护其具有重要作用的大国地位。普京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毗邻中东,中东的局势关系到我们大家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后出访中东诸国,再次向世人显示,俄罗斯将以强者的姿态重新在中东地区发挥大国的关键影响。俄罗斯未来将会按照自己的需要确定中东政策,以彰显俄罗斯在中东中立和公正者的角色。 5、灵活性。俄罗斯量力而行,不与美国争一日之长短,而是采取灵活策略与美国、阿拉伯国家讨价还价。譬如在伊朗核危机问题上,俄罗斯是伊朗唯一的核合作者,俄希望借此树立其大国地位,获取实利,俄语专业论文,但也不愿因此而与西方国家甚至阿拉伯国家对立,因而立场反复。梅德韦杰夫2017年9月15日在莫斯科对俄罗斯专家讲话时说,“尽管对伊朗的制裁影响不是很大,但许多时候制裁还是必要的”。不再坚持其坚决反对制裁伊朗的政策,充分体现了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灵活性。 [责任编辑:吕 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