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重生的俄罗斯银行体系[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俄罗斯现代银行体系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建立以来,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苏东剧变事件的结束,俄罗斯银行的规模与数量出现了急剧扩张的势头,然而好景不长,突然爆发的1998年危机给新兴的银行体系以破坏性的打击,2004年的金融危机再次雪上加霜。每一次危机之后,都是大规模的紧急调整以及重组,经过多次的危机-破坏-调整-发展的循环,俄罗斯的银行体系逐渐趋于完善。在俄罗斯银行业调整的过程中,“经济独立”始终被高度重视,“国家利益”始终被严格遵循,无论是从其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还是对外资参股俄罗斯商业银行的近乎苛刻的限制,始终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次贷危机的破坏性作用还没有完全显露,越南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印度股市岌岌可危,中国“滞胀”凸显、股市暴跌的不利国际国内环境下,探讨俄罗斯银行体系的演变过程无疑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艰难的演变:在危机中前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原苏联一直实行单一银行体制。国有银行发挥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职能,既承担着制定全国信贷计划等宏观调控职能,又开展如公司存贷款、个人储蓄和商业结算等具体业务。
  1995年5月1日,由叶利钦亲自签署并搁置了五年之久的《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法》和《银行及银行活动法》正式颁布,两级银行体制在法学上首次明确,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得以区分。自此,央行的职能转向宏观调控和监管金融体系安全,其具体职能被定位在四个方面,即制订货币和信贷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对信贷机构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进行监管、开展公开市场业务。而具体的信贷和结算业务由以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银行在俄分支机构组成的银行系统来完成。
  在职能明确的前提下,俄罗斯金融体系经历了三年较稳定的发展。然而1998年的“8.17”声明却使刚刚走上正轨的俄罗斯金融业遭受了重大打击。
  1998年8月,俄罗斯政府由于无法支付1000亿美元的到期债务,于8月17日宣布卢布大幅度贬值,引发了金融危机。一时间,国债市场停止了交易,股市和汇市指数暴跌,银行系统由于持有大量政府国债损失惨重,多数俄罗斯商业银行资信评级降低到最低级别,失去了国民的基本信任,整个俄罗斯金融业举步维艰。
  其后,俄罗斯中央银行开始了大规模的自救。从1998年11月17日开始,《俄联邦银行体系重组方法》草案、《信贷组织破产法》、《信贷组织重组法》相继颁布并生效,为银行体系的重组奠定了法学基础。1999年1月,国家“信贷组织重组代理企业”成立,中央银行与该组织协调工作,共同对银行体系的重组负责。根据不同银行在危机中损失的程度不同和资产流动性的异同,俄罗斯当时拥有的1500多家银行被划分为四类:约600家资产流动性较好的小银行,不需央行的帮助能够继续独立地正常经营;被央行视为地方经济发展支柱的190家地区银行在危机中遭受的损失不大,信贷组织重组代理企业大约投入65亿卢布的资金帮助其重组;占银行体系40%的资产和41%的私人储蓄的18家大银行在危机中损失惨重,已经不可能继续执行银行业务,央行有针对性地逐一制定重组方案,阻止其陷入破产深渊;剩下的720家银行,流动性不足,自有资本匮乏,逐步退出市场。
  经历了优胜劣汰的调整过程,在其后大约六年的时间里,俄罗斯的金融体系逐渐恢复。至2004年,俄罗斯银行业基本上恢复到了1998年之前的水平,无论是从资本金,资本充足率,还是外汇储备的增长情况,都可以证明。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洗钱、逃税、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要求、关联交易等等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公众对银行的信任逐渐消失,重大的犯罪案件不断出现。
  从2004年开始,俄罗斯中央银行加快了行业清理的步伐。在其后的两年时间里,大约有70家有问题的银行因被吊销执照而被迫倒闭,或因犯罪活动而遭到制裁。2004年5月12日,俄罗斯央行以涉嫌洗钱为由吊销了某银行的许可证,同时披露“黑名单”与“白名单”,暗示多家银行有类似违规行为可能会受到查处,由此引发了俄罗斯银行间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是客户的疯狂挤兑,另一方面大多数银行收紧在银行间同业市场的拆借额度,致使部分中小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按核心资本排名第26位的古塔银行因此而宣布倒闭;排名第五的阿尔法银行也岌岌可危。一场大规模的信任危机蔓延开来演化成名副其实的金融危机。为缓解危机,俄罗斯中央银行采取了几个关键性的方法,俄央行在20天时间里两次大幅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9%急降至3.5%,为商业银行减负;7月10日,俄国家杜马紧急对《存款保险法》进行修改,规定由俄央行对居民在银行的存款提供保险担保与赔偿。一段时间之后,“组合拳”生效了,局势被控制,危机得以缓解。随后,在存款保障法案的支持下,俄中央银行一方面继续打击问题银行,另一方面继续推行一系列银行改革法案,增加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逐渐解除了人们对银行的警惕心理。
  应该说,这一时期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因此,改革遭受的的阻力也是空前巨大的。2017年9月13日,被称为俄罗斯银行业改革“旗手”的俄罗斯中央银行副行长安德烈•科兹洛夫在莫斯科一足球场外被枪杀。原因是作为分管银行监管工作的副行长,科兹洛夫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改革方法,“不止一次触犯了肆无忌惮的金融家的利益”。
  科兹洛夫被刺杀,俄语论文,举国震惊。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住俄罗斯金融业前进的步伐。经过几次危机的洗礼,银行体系不断完善,银行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12月31日,俄罗斯共有信贷机构1296家(银行1243家),总注册资本7317.36亿卢布,活期存款3.826万亿卢布,定期存款5.287万亿卢布。其中外资参股的信贷机构共202家,外资全额控股的63家(其中3家未付清注册资本金,尚未取得执照)。
  经过多次危机的洗礼,俄商业银行体系呈现一些特点:
  特殊国情、鲜明特色。俄罗斯的国情比较特殊,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是俄罗斯经济事实上的统治者,而俄罗斯商业银行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俄罗斯传统重工业部门和军工业的利益。排名前二十位的大银行中,大多分属于不同的金融工业集团。其中,天然气工业银行属于天然气工业集团,莫斯科国际银行属于莫斯科集团,俄罗斯银行属于英特罗斯集团,阿尔法银行隶属阿尔法集团、Soyuz隶属于基本元素企业等。
  数量趋少、规模较小。从数量上看,经过2004年以来的清理整顿以及兼并联合,银行数量由1995年的2500多家减少到2017年初的的1136家。从资金实力上,进行一下横向对比很能说明问题。2017年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市值前25名的银行中,俄罗斯唯一上榜的是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排名第24位,而其市值总额只相当于排名第四位的中国工商银行的39%。相较宏观经济而言,银行业的总体规模还是太小。俄罗斯2017年的GDP相当于中国的39%,但银行业资产只相当于中国的11.3%,俄罗斯银行信贷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2001年、2017年、2017年分别仅为4.4%,8.3%,
  8.9%,远不及内资以及联邦和政府预算的贡献。
  资产集中、异同悬殊。整体而言,俄罗斯银行体系资产多数分布于大银行,中小银行数量众多但力量微弱。根据2017年初的数据计算,前200家银行集中了91.6%的银行资产,前20家银行集中了63.7%的银行资产,资产高度集中。而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目前排名第一的俄罗斯储蓄银行总资产约为136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外贸银行总资产只有28.2亿美元,第十五位的古塔银行只有3.5亿美元,资产规模异同明显。

  
  严格遵循的基本准则:经济独立
  
  自普京上任之后,俄罗斯迅速走上了国家复兴之路。经过近十年的高速持续增长,俄罗斯目前的GDP总量达到13400多亿美元,人均接近1万美元,2017年已成为世界第八大经济体。如此具有活力的市场自然是外国资本觊觎的对象,伴随着“入世”谈判,俄罗斯的多个领域逐渐放开,金融领域开放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外资通过参股、购并等方式不断渗入俄商业银行体系。最近的一个事件是法国兴业银行入股罗斯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因巨额欺诈案被搞得身败名裂,但在2017年2月13日宣布成功并购增长势头迅猛的罗斯银行后,曾一度大跌的股价不仅收复失地,且创出了5年来的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金融市场开放的策略问题。在俄罗斯的入世谈判中始终坚持不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在市场开放中始终牢牢把握关键行业的控制权。2017年5月5日,普京签署法学,对金融、能源、电信、航空甚至出版业和渔业等42个战略性行业的外资进入进行限制。2017年7月10日,普京宣布亲自出任俄罗斯政府监控外国投资委员会主席,表明了俄罗斯对确保本国金融和战略产业安全的重视。
  外资进入俄罗斯金融业是在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银行产权多元化的渠道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俄联邦银行及银行活动法》以及俄中央银行1997年4月23日颁布的《对于外资信贷机构登记的特殊性和已登记的信贷机构利用外资增加法定资本金获得批准的程序》的规定是俄罗斯管理外资银行的两个基本法学文件。
  依据基本法学,俄语论文,遵循“国家独立”的准则,俄罗斯确定银行私有化的对象是本国公民和企业,外资的进入要受严格管制。方法包括:外国资本在俄罗斯银行总资本中的比重不得超过12%,外资银行认购俄银行股份超过1%时需自动通知俄央行,认购超过10%以上股份须事先征得央行同意;只允许外国银行在俄成立以独立法人形式经营的子银行,不允许外国银行在俄建立分行;按照2017年1月15日起生效的《俄罗斯反洗钱法和打击恐怖主义法》修订案的要求,责成所有俄罗斯银行、典当行和保险企业等机构对外国官员、商业管理人员及其家属办理的资金业务及其资金来源进行监控,防止相关人员利用俄商业银行之便进行洗钱操作;按照《俄罗斯有价证券市场法》的规定,要求外资银行向管理机构公开每个董事会成员的报酬制定标准和额度或董事会成员的年度报酬总额;严格管理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的现金流动;在紧急情况下,俄杜马可授权俄政府限制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俄境内从事银行业务。以上规定保证了俄政府对金融业的绝对控制权,维护了国家的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事实上,自俄罗斯同美国就俄入世进行谈判之初,美国就要求俄无条件立即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但俄自始至终坚持“经济独立”准则,坚持国家利益为上,所以,俄罗斯现有商业银行75%的股权依然控制在国家手里。
  
  值得思考的问题:开放的尺度
  
  在经济全球化已成常态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各国市场的开放已是必然趋势。如何不违背世界市场开放的大潮流又不危及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尺度很难把握。在危机中重生且日臻完善的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发展给我们作了榜样。
  无可否认,外资的进入好处多多,市场的开放不可逆转。但是,在市场开放的同时,我们是否准备好了?
  看看周边,一些活生生的实例同样可资借鉴。越南为何陷入如此严重的危机?外资泛滥是重要的原因。越南2017年加入WTO后,一下子将外资持有上市企业的股票上限放宽到49%,导致外资大量涌入,当年吸收的FDI达400亿美元,而2017年越南的GDP只有700亿美元,如何消化如此大量的外资?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推高资产价格,产生资产泡沫,同时内需大幅上升令进口大增,造成巨大的贸易赤字,恶化了经济环境。外资进入以逐利为根本目的,在没有健全的监管体系的前提下,它的影响就是“双刃剑”。
  印度股市的情况很类似。2017年9月一个月流入股市的外资达32亿美元,是去年全年的1/3,如此巨额的外资注入必然引致股市暴涨,而外资逐利回流将会导致股市暴跌。印度政府意识到了这样的危险,果断出手。当年10月,印度政府宣布限制外资活动,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要求,参与凭证方式持有印度股票的海外投资者在18个月内必须清仓。从去年年底到今年第一季度,流入股市的外资都乖乖地撤出了印度股市,局面得以稳定。
  中国的情况与越南和印度不一样。中国对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股市的风险,但就金融业的整体开放而言,同样面临着如何对待外资的问题,前段时间盛行的“贱卖论”反映了人们的担忧。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如何保证“经济独立”,我们可以借鉴俄罗斯的经验。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