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表示,俄政府已同意于201 1至2017年对11家国有公司通过实行股份制实现部分私有化。这些公司包括俄罗斯石油运输企业、俄罗斯石油企业、俄罗斯储蓄银行、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俄罗斯农业银行、俄罗斯联合粮食企业等。此举将使俄政府每年筹集约3000亿卢布(约合98.8亿美元),总计近8835亿卢布(约合290亿美元)。这也标志着俄罗斯在国有公司政策上出现重大转变。如此计划如期执行,这将是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私有化。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私有化――俄罗斯挥不去的痛苦回忆 私有化对俄罗斯人而言是个敏感的词汇,曾给这个国家留下过一段痛苦回忆。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私有化又被称为“全民私有化”、“证券私有化”,目的是迅速从计划经济和公有制向市场经济和私有制过渡。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私有化导致国有资产被贱卖,国家政治生活失控,国家基本上退出了对经济生活的调控,经济混乱,社会问题堆积如山。 1992年6月,作为叶利钦一盖达尔政权推行激进经济改革“休克疗法”的一部分,私有化正式开始实施。当年的俄罗斯改革派把建立私有制视为通往西方“文明社会”的法宝,将“私有化”看作是拯救俄罗斯的“灵丹妙药”。按照当时《俄罗斯私有化纲要》的说法,俄官方搞“私有化”要实现7大重要目标:形成一个私有者阶层;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利用私有化所得的收入建立社会保障资金体系;促进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提高竞争力、经济非垄断化;吸引国外投资;为私有化创造条件、建立良好的组织体系。然而,私有化的实际结果与最初目标却相差甚远。私有化既没有实现收入目标,也没有达到效益目的。私有化实际上成为一些国有优势公司的“大拍卖”,成为对国有资产的“大分割”。 俄罗斯私有化的悲剧在于:他们一夜间告别了过去,却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他们向往西方,却不知道如何从此岸到达彼岸。激进的改革把俄罗斯推向了经济崩溃的边缘。 首先,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统计,俄罗斯在私有化期间的损失总计为9500万亿卢布,约合1.7万亿美元,其中经济损失为1万亿美元,社会损失为0.7万亿美元,,原来国有的12.5万家公司仅以每家公司1300美元的平均价格被卖到私人手中。俄罗斯约有500家大型公司被以72亿美元的低价出售,而这些公司的实际资产要达2000多亿美元。 其次,经济长期衰退。伴随着私有化及其他一系列改革,俄罗斯经济出现了连续7年的雪崩式滑坡。据统计,俄经济转轨10年中,有7年经济是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近40%,工业下降46%,农业下降40%,国内生产总值降幅超过俄历史上降幅最大的三个时期。 再次,贫富分化加剧。在1992年至2002年十年的“私有化”过程中,占俄人口总数10%的最富有阶层的收入占全民总收入的32.9%,而lOOk的最贫困居民收入仅占全民总收入的2.3%。私有化形成了控制国家重要经济命脉和染指政治的金融寡头,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广大居民阶层,这招致了大多数国民的不满,使社会处于紧张状态。 十年的私有化不仅未能改善俄罗斯财政预算收入而且使俄各公司的经济效益更加恶化,不仅未能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反而造成了巨额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未能改善社会结构也未能实现社会公平。 为何私有化? 2017年9月29日,普京在莫斯科出席一个投资论坛时正式表示:“现在,俄罗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我们将减少政府的干预,俄语论文范文,逐步卖出政府持有的企业股份,推动私有化进程向前发展。”曾经认为俄罗斯在“私有化”过程中犯过严重错误,并对“私有化”过程中诞生的“金融寡头”们大打出手的普京为何在此时此刻提出要在俄罗斯搞新一轮“私有化”呢? 一、填补预算赤字。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俄罗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赤字财政。根据俄政府2017年9月23日通过的《2017年和2017-2017年联邦预算法》,俄2017年联邦预算赤字为29369亿卢布,占GDP的6.8%;2017年财政预算赤字为19341亿卢布,占CDP的4%;2017年预算赤字为16114亿卢布,占GDP的3%。这表明,俄未来3年都将是“赤字财政”。与此同时,俄国内银行和公司所欠的外债仍高于4000亿美元,这都让俄高层明显感觉到了“资金短缺”的压力。 俄总理普京今年7月28日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强调,俄政府的关键任务是重新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并希望到2017年能够实现预算平衡。受金融海啸余波作用,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重压之下,俄罗斯政府需要获得足够的资金提振国家经济,恢复市场信心,平衡财政赤字。虽然俄罗斯现在仍持有4670亿美元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但是如果用这些资产弥补赤字,却可能造成卢布升值,并损害地方工业。因此,私有化也许是俄罗斯政府能够选择的唯一道路。 俄罗斯最初计划进行私有化的公司数量规模很小,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和政府预算亏空的扩大,进入私有化公司名单的公司大幅度增加。根据俄政府通过的2017年私有化计划,2017年将对28家进入战略公司名单的企业进行私有化,收入将达540亿卢布。另外,俄政府还将出售449家股份制公司及包括俄罗斯国家保险企业在内的5家大型公司的股份,行业涉及港口、机场、船运和石油等。据俄财长库德林预测,在新一轮“私有化”推动下,从2017至2017年,俄联邦预算赤字占GDP比重将呈逐步下降,每年占比分别为4%、3%和2%。这就可以实现普京提出的“在2017年前彻底告别赤字财政”的战略目标了。 二、提高国企效率。近几年来,普京的“重新国有化”战略又使俄政府几乎在每个重要战略领域都建立了一个大型国有控股公司,大大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主导影响。目前,俄罗斯政府持有本国约5500家公司的股份,俄政府直接和间接控制的公司占俄经济总量的45%一50%,这一比例远高于全球30%的平均水平。而国有公司又往往缺乏效率,经营模式僵化。俄政府希望通过私有化来降低目前过高的国有成分比重,推动结构lj生改革,促进民间投资,改善国企的经营管理。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目前俄罗斯国家资本在银行领域的比重高达60%,在加工工业中的比重为50%,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比重为45%,即使同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这一比重也明显偏高。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近年来多次批评俄国有公司缺乏效率,要求对垄断眭公司进行结构性改革,引进市场竞争机制。2017年6月,他宣布将俄战略公司从目前的211家缩减到4I家,将国有公司从230家缩减到159家。略论人士普遍认为,此举旨在为俄国企大规模私有化创造条件。 俄罗斯私有化将扭转普京执政时期出现的局面:即经济中的国有比例有所上升。也可加大公司的压力,使其对私人投资者保持透明和责任。同时吸引外国战略投资者带
来资金和技术。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纳比乌林娜表示,国企私有化虽然是弥补俄预算赤字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私有化同时也是为了推动结构性改革。她说,目前俄罗斯经济中国有成分过高,应当逐步降低,“我们希望开展竞争,发展私有经济”。普京2017年批准的联邦财产私有化计划补充文件建议,将非战略国有公司与一系列开放式股份企业列为私有化的对象,其中包括具有很强投资吸引力的公司。 三、推动经济现代化。俄高层决定对国企重新进行“私有化”的深层原因,是为推动本国“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创造更为宽松的经济环境,通过剥离国有财产,为相关公司吸引额外投资,并提高公司管理效率和优化竞争环境等。俄总统梅德韦杰夫2017年6月18日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言时曾明确强调:“借助命令自上而下无法构建当代经济,俄罗斯推进现代化进程首先应依靠私有经济力量,同时必须引入竞争机制;而国家的影响就是为国内外公司家创造良好的商业氛围以及诚实的竞争环境。” 英国《金融时报》社评称,俄罗斯正拼命将字母“R”重新放回到“Brits”(金砖四国)里面。2017年,人们几乎觉察不到巴西经济的萎缩,中国和印度表现强劲,而俄罗斯经济却下滑了8%。不禁使人们开始质疑其是否够得上“金砖四国”的资格。为了追赶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俄罗斯还需10年的快速经济发展。与1999-2017年不同的是,现在的俄罗斯不再有多余的资金和劳动力资源;油价也未必会像危机以前那样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俄罗斯要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唯有靠改革。此时推行私有化是理性选择。 推动俄罗斯经济现代化是俄高层达成的共识。2017年11月1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向议会两院作“国情咨文报告”时,正式将俄罗斯实现现代化作为国家未来十年的任务和目标。梅德韦杰夫曾表示,“不实现现代化,俄罗斯经济就没有未来。而不改善投资环境、不吸引投资,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俄罗斯总理普京也指出,在后危机时期,俄罗斯应形成现代化、有竞争力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私有化是实现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必要之举。 此私有化非彼私有化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任期内进行了第一波私有化改革。叶利钦的私有化改革是政治、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而这一次私有化改革则是获得流动性的过程。两者在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别,其结果也必将迥异。 一、目的不同。俄罗斯90年代的私有化改革与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掀起的第二轮私有化浪潮的目的截然不同。前者是通过先放开价格和迅速将国有财产私有化,造成新生政权从政治到经济上与苏联彻底决裂的事实,再通过短期内“急风暴雨”的全面改革,赢取民众支持,巩固新政权基础。前者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或政治目的。私有化主要设计师之一丘拜斯在2002年曾经坦言道,当时95%的任务是政治方面的,只有5%是经济方面的。而后者则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解决政府预算赤字,遏制官僚主义,具有明显的经济目的。 二、形式不同。虽然都是“私有化”,但“梅普组合”在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第二轮私有化改革是“有限私有化”战略,与叶利钦当年的“完全私有化”的做法,有本质区别。在这次私有化浪潮中,俄罗斯吸取了以前的教训,重要的战略性的国有公司并不在此次私有化之列。据俄媒体报道,改革之后,俄政府仍将拥有统一电力系统联邦电网企业、石油管道运输企业、现代商船企业各75%的股权,其他8家国企和银行中,政府的持股比例均为51%。也就是说,减持后国家仍保持绝对控股地位。另外,俄罗斯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强凋国有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不允许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私有化公司经过认真筛选,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战略公司仍然实施保护,足见俄政府的审慎态度。 三、社会反响不同。1992年开始的私有化只不过为“资本向少数人手中集中”提供了法学依据。具有平民主义色彩的证券私有化,并没有形成作为市场关系基础的广大私有者阶层,反而成了各种官僚和各种基金会大量收购居民手中的私有化证券、将国有财产变成私人财产的一种手段,私有化没有出现人人拥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公平现象,相反,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此新一轮私有化,俄政府采取了更为理性和谨慎的方式,俄语论文网站,力争将经济收益与战略利益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远没有以往那样强烈,也没有引起居民的强烈不满情绪。 私有化改革前景如何? 俄罗斯第二轮私有化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结果会是怎样?能否为俄罗斯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一时间很多人开始讨论俄罗斯政府的做法会不会引发些什么。 俄政府出售国有资产的计划公布后,相关上市企业的股价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上涨。市场略论人士认为,此次待售资产均为俄经济领域的优质资产,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日趋明朗,这些资产具备升值空间,有望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追捧。而手握资金的投资者们则既欣喜又厨可惑,现在无法判断他们能从买来的股票中得到什么。当然,俄舆论对此次出售国有资产也有质疑之声,如有人担心重蹈覆辙,导致国有资产被贱卖,催生新一轮腐败。但无论是从俄政府的官方表态、具体举措还是从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来看,“国退民进”将是俄未来几年内经济改革的一大趋势。 当然,与以往任何时候一样,在俄罗斯,关键将在于如何执行。为保证国企私有化的公开透明以及收益最大化,俄政府初步计划聘请20家投资银行作为承销商和咨询顾问,其中11家为外国投行。从名单上看,国际知名投行几乎全部囊括其中。俄经济发展部长纳比乌林娜今年7月29日表示,私有化的方式既包括向战略投资者出售资产,也包括在境外公开上市售股。可以说,本轮大规模私有化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国投资者,因为俄罗斯国内市场上缺少足够的长线资金。关于此次“私有化”进程,国际和俄国内的资本早已“蓄势待发”了。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已经明确表示将参加竞购俄罗斯公司。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也表示出参与俄私有化的意愿。可以预见。目前经济形势处于相对良好境遇下的亚洲国家和公司将在本轮私有化大潮来临的时候抢滩俄罗斯。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探讨所) (责任编辑:王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