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了多党制的雏形,以西方民主国家为模板的政治体制在俄罗斯建立起来。在普京时期,超级总统制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俄罗斯政党政治越来越呈现出“弱参与型政党政治”的特点,由此产生的政党功能逐渐工具化,失去了政党政治的真正意义,而这正是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俄罗斯 弱参与型政党政治 政党工具性价值 2017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誓就职,接替连任两届的普京,成为俄罗斯第三任总统。随即,梅德韦杰夫提名普京为总理。日前,普京再次宣布参选总统,并表示一旦当选,将提名梅德韦杰夫担任政府总理。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风云背后,俄罗斯政党政治格局和体制发生了怎样变化呢? 叶利钦执政后,俄罗斯实现了由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过渡,并且在1993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中确认了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然而在俄罗斯政治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政党政治呈现出与西方多党制不同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俄罗斯政党功能与国家政权之间的疏离。 弱参与型政党政治的形成 何谓“弱参与型政党政治”?选举是民主的本质,而政党政治是选举的载体。因此,西方国家的民主制是通过政党政治实现的。现代政党政治的基本框架,就是民众通过政党影响于公共权力的过程。①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对民主作了划时代的界定:“民主措施是为达到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竞取人民选票而得到作出决定的权力。”②这一定义被亨廷顿称为民主的程序定义,拉里・戴蒙德则称之为民主的底线定义。据此,判断一个“政治体制是否民主所依据的标准是看其中最具作用的集体决策者是否通过公平、诚实和定期选举产生,在这种选举中候选人可以自由地竞争投票,而且基本上所有成年人都可以参加选举。”③ 苏联解体后,各类政党和政治组织的数量迅速增长。但是,由于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其通过选举获得国家政权的道路被切断,因此政党只能通过选举而存在,与“权力”相分离,因此,俄罗斯政党政治可以被称为“弱参与型政党”。这不但指参加竞争性选举的参与动力匮乏,而且还包涵在政治体制架构中参与国家政策制定的能力薄弱。 弱参与型政党政治形成的历史脉络。每一个新的制度设计都是路径依赖的终点,同时成为下一个制度变革的起点。因此历史的转折点“可能带来极其深远持久的作用。”④当前俄罗斯的弱参与型政党政治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制度变迁的历史转折点所形成的。 受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政治文化传统左右,苏联共产党一党执政在实践中逐步演变为一党集权的统治模式,党内缺乏民主,党外缺乏监督。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民主化浪潮中,苏共开启了结构性的、自上而下的民主化改革。在改革初期,戈尔巴乔夫的初衷是在社会主义的制度框架下来改革苏联的政党制度,以使苏共成为符合西方民主化标准的政党。戈尔巴乔夫认为,党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是造成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总统后,立即颁布了俄罗斯国家机关非党化的总统令,并于7月份的苏共二十八大最终确立了党的新体制。“8・19”事件后,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自行解散,可以理解成是其个人出于保住苏联总统位置的考虑,他想以超党派身份继续保留苏联的一个尝试。“保位不保党”也反映了俄罗斯人对政党政治的工具化认识逻辑。 普京担任总统后,2001年颁布了《政党法》,俄罗斯政党政治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但是普京政党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建立“有两三个或四个政党参加的多党制”⑤。然而,时至今日,俄罗斯政党政治并非按照严格的多党制准则组织起来,而是按照专业的准则建立的⑥,是“以议会多数派为依托的政府”。⑦正因为如此,普京认为目前俄罗斯的政党体制还不成熟,缺乏稳固的全国性政党,不具备由议会多数党组阁的条件。 俄罗斯政党功能的工具性价值 政党在政治制度中独特的政治角色定位,使其在政治制度的实行和自身的活动中,不仅能通过权力和政治制度,而且还能通过思想意识和各种社会单位,组织和指导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⑧然而俄罗斯政党功能却体现得不明显,表现出特有的工具性价值,具体表现在: 政党在议会中没有组阁权,与国家权力绝缘。政党政治的真正意义在于政党代表一定的利益群体对国家权力分配的竞争性参与,即政党通过竞争性选举争取成为执政党,继而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在俄罗斯,在议会中获胜的政党,却没有组阁的权利。 大部分政党成为个人攫取政治权力的工具。大部分政党的建立是由领袖推动的,而不是政党推出领袖,俄语毕业论文,相应的,政党的运作不是靠成熟的制度和纲领,而是取决于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和领导力。 党的组织纪律涣散,很多政党和政治组织虽然都有自己的政纲和政治主张,但对其章程的制定却流于形式,没有严格的纪律。这导致一些政党的领导人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暂时结合到一起,事后分道扬镳的现象很普遍。 政党不具有代表社会阶层或利益群体的代表性。表达功能和沟通功能是政党的两个最重要的功能,但是在俄罗斯超级总统制下,政党只是充当政治权力的工具和合法性来源,缺乏对社会利益的代表性价值。由于俄罗斯政治的两极分化,使得政党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支持或反对总统的立场上,而非以利益结构为基础。因此,政党在确定和协调利益方面的努力实际上只是激化了矛盾。马西雅・A・维格尔指出:“俄罗斯的政治危机源于政府缺乏稳定的社会基础。权力转移的特征必然是精英转换,而不是极权体制向民主的激烈转轨。尽管苏联共产党解体以来,俄罗斯政党数目激增,但是依然不存在转轨背景中为政治统治开发社会基础的代表性的政党体制。” 政党纲领雷同,政党去意识形态化。俄罗斯政党体系中各政党政治界线模糊不清,各政党和政治组织大多从实用主义出发,在政治斗争中左右摇摆,甚至抛弃党的立场和准则,因此,各政党纲领雷同现象严重。突出的表现为,各政党都把“民主”、“自由”等流行概念作为本党的主张。因此,在实际政治运作中,各政党相互攻击和拆台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现象使得选民感到无所适从,很多人甚至干脆放弃投票,从而出现投票率空前低下的状况。 俄罗斯超总统制政治体制的结构性诱因 政党与总统――超级总统制的制度安排。俄罗斯的政党政治之所以处于弱势地位,之所以不能在竞争中产生一个执政党,与人们对政党的“极度不信任”和厌恶有关。后苏联时期人们之所以选择叶利钦而拒绝给各种政党以实质性的政治支持,就是受到:总统=秩序,政党纷争=混乱观念的支配。 俄罗斯产生“超级总统制”自有俄罗斯自身发展逻辑的必然性。考虑到历史上俄罗斯议会制试验失败的教训,人们相信俄罗斯没有议会制的历史基础。在总统集权制下,总统高踞一切分支权力之上,不仅对建立制衡机构不感兴趣,俄语论文范文,而且还拒绝建立执政党。然而,高高在上的总统依然需要杜马这样的代议机构存在,需要政党制度的存在,使自己更具合法性。 政党与议会――政党体系的局限性。俄罗斯采取的是比例代表制和多数制结合的混合选举体制,议会比例代表制造成了难以形成一党过半或一党垄断的机制,从客观上促成了政党政治的软弱。而总统选举以多数制为基础,由于政党脆弱、不稳定,因此总统候选人则起着政党领导人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整合议员观点,而这又加剧了政党的边缘化倾向。 根据杜马选举法,国家杜马450名代表中,半数由全联邦选区选举产生,代表候选人名单由经过登记的全联邦性政党、政治运动或其他竞选联盟提名,获7%以上选票者有权进入议会,在议会中产生议会党团。俄罗斯杜马各议会党团之间的协同水平很低,导致议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利。由于缺乏执政党起整合和稳定影响,议会联盟没能起到有效制衡、监督总统和政府的影响。 结 论 俄罗斯由党国不分的政党体制转型为当前的“超级总统制”下的弱参与型政党政治,这种政党体制也可以看作俄罗斯向西方政党政治的过渡阶段,然而也有可能回归到政党政治功能的彻底丧失,由此,俄罗斯政党政治转型路径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单位:中共沈阳市大东区委党校) 注释 ①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探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8页。 ②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37页。 ③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5~6页。 ④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10页。 ⑤⑦普京2004年《国情咨文》。 ⑥[俄]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时期――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第230页。 ⑧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探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