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学院既是语言文化交流的平台,又是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俄罗斯孔子学院的建立为增进中俄友谊发挥了重要影响。目前,俄罗斯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还很多,如师资缺乏,教材陈旧,硬件条件也亟待补充。如能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重心,形成良性循环,孔子学院就能为中俄两国间的交流沟通做出更大贡献。 2000年,我国政府在远东国立大学设立了汉语中心,由我国教育部全额资助建设了两个共计八十余平方米的多媒体语音室。在这里先后举办了六次HSK汉语水平考试等国家级考试,参加考试的大多数学生没有使用过这样的多媒体教室,考试前主考教师都要作详细的说明学生才能使用。由此可见俄罗斯高校在汉语教学方面硬件条件的落后。 三、俄罗斯孔子学院今后应发挥的影响 上述俄罗斯高校在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给孔子学院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17年底对全球40所孔子学院所作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孔子学院平均运行时间不到半年,但已开设汉语课程300多门,开班人数达1.3万人次,课时总数达1.67万,相当于每所学院60人连续半年每周上课10学时;同时,举办了文化、经贸讲座,展览,演出等活动,参与者达22万余人次。特别是在已经成立的俄罗斯孔子学院中,通过汉办赠书、公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教师、汉语教室和办公场所改扩建等,使俄方直接受益达120余万美元。 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自开课以来,来自黑龙江大学的教师每周向学生们讲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他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请中医专家讲授中医理论课,请华人书法家现场书写演示中国书法,观摩中国电影,开设太极拳讲座,等等。久而久之,中国灯笼、中国结、长城和天坛等成了学生们熟悉的事物。与在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一样,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儒家文化在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中,展示了独特的魅力,慢慢地浸润他们的心灵。 除了满足渴望了解中国文化和学习汉语的学生的需求之外,俄罗斯的孔子学院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影响: (一)利用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培训当地师资,且多种形式相结合 目前,国内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仅有3000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计6000人。与教师数量缺口问题同时存在的是教学措施问题。据反映,尽管绝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师的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丰富,也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如何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年龄、不同层次需求的外国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经验还比较欠缺。能够像孔子那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许多对外汉语教师目前的新追求。 解决师资问题的首选办法应该是利用孔子学院这一有利平台培训当地优秀的汉语教师,当地事情当地解决。一所孔子学院一般可以涵盖周边三四个大城市。孔子学院的师资由承办院校培训。孔子学院现有的国家公派教师可为有需求的高校开办汉语教师培训班,利用暑期俄假期较长的有利条件,一年开办两期,俄语毕业论文,每期两个月。这样,一年就可以基本缓解师资压力,两三年就可以全面提升汉语教师的水平。 用国际汉语志愿者教师对孔子学院进行必要的补充,是解决师资问题的另一途径。以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自2017年起,它每年向国家汉办申请志愿者教师三名,让他们分别承担该校汉语系汉语课程和孔子学院汉语培训班(4个班共60人)的教学任务。虽然志愿者教师缺少教学经验,但是他们年轻、有活力、肯吃苦,经过出国前的集中培训,完全可以胜任在俄罗斯的汉语教学工作。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三名志愿者教师分别承担听力、口语和汉字课,每周14学时,他们成为孔子学院教学的中坚力量。这种做法比个别孔子学院聘任社会上的中国人任教,无论是学术性还是规范性都要强很多。“是个中国人就能上讲台教汉语”,这样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通过孔子学院这样的正规渠道引进师资才是正道。 (二)规范汉语教材的使用,大力推广对俄汉语教材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指出,今后教材编写要坚持贴近外国人的思想、贴近外国人的习惯、贴近外国人的生活的准则,目前中国正采取向外招标、中外合编的办法,加紧编撰国别教材,增加多媒体的内容和措施。在教材建设方面,根据国务委员陈至立的有关指示,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成功编写了《汉语900句》,并实现了编写、出版及发行一条龙;与国外出版企业签署了14个语种的翻译协议;与国务院侨办合作改编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和《中国文化常识》,并将其翻译成英、法、西、德、日、韩、俄、阿、泰等九种语言;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全年共向85个国家的839个单位赠送59万册图书;组织了首次国际汉语教材评选。 以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自2017年12月正式运营以来,它接受汉办赠书二百余册,通过中方项目承办单位黑龙江大学购买《汉语教程》、《汉语听力教程》、《汉字读写练习》、《汉语会话301句》(俄文注释)等教材五百余册。在俄罗斯孔子学院学习的学生普遍反映,现在使用的国家汉办推荐的汉语教材内容很新、知识点很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教材和教师是孔子学院发展的“瓶颈”。目前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鼓舞,但与全球强劲的汉语学习需求相比,孔子学院供不应求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外汉语教师、汉语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的不足也开始显现,对外汉语教学思路亟待扭转。孔子学院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对俄汉语教材的编写和推广工作。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的专家利用孔子学院这一平台,与远东国立大学的汉语专家们合作编写了第一套对俄汉语系列教材《汉语新目标》和《汉语新起点》共21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汉语教材没有针对俄语国家这一空白。当然,孔子学院要推进汉语走向国际化,仅靠一两套对俄汉语教材还是远远不够的。 四、俄罗斯孔子学院的运营展望 《孔子学院章程》明确指出,“孔子学院系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的运营经费由中外双方共同筹措,最终将通过孔子学院项目的实施和授课收入实现自负盈亏”。那么,俄罗斯孔子学院在现今的俄罗斯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下能否实现自负盈亏呢?我们简单算一笔账。 以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中方一次性投入10万美元作为开设孔子学院的启动经费,加上外方大学的部分经费投入,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学院必需的校舍装修和改扩建工程、购买办公设备等支出(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目前使用面积206平方米,包括两个教室、两个办公室和一个多媒体大教室)。2017年9月,孔子学院开课,共开设四个学习班,月收入约为20万卢布,相当于8000多美元;按照每年招收四个学习班、每个学习班学习两期共八个月来计算,一年的收入约为7万美元。除去用于教师讲课费和税费等日常的支出,一年可净收入5万美元。这样一来,中方只要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每年追加3万美元左右的经费用于鼓励开设相关项目,就基本能够保证孔子学院的正常运营。五年间中方投入25万美元,俄方收入也大约是25万美元,所以基本上五年以后中方就不必再进行资金投入,俄罗斯的孔子学院也能够正常运营,实现自负盈亏了。 假设在俄罗斯开办20所孔子学院(包括孔子课堂),未来五年内中方投入500万美元,就能解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占全球面积1/4和拥有1.7亿人口的俄罗斯推广汉语工作的经费问题了。 关于俄罗斯的孔子学院来说,除了应加强师资培养、规范和推广教材以及发挥政治效应外,挖掘俄罗斯合作高校的自身潜力和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也应该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心。只有这样,才能为当地社会所认可、接受,并最终融入其中;才能真正在中俄两国关系中起到沟通和交流的影响,使两国人民能进一步地相互理解,共同为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而努力。 [责任编辑:张 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