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俄罗斯佐领的起源[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俄罗斯佐领是由因为侵入中国领土而被清朝政府靖边时俘获的俄罗斯俘虏和投诚者组成的,大约有100人,1668年设置半个佐领,1685年设置整佐领。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清朝政府;俄罗斯佐领;中俄关系史
  中图分类号:K51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3-0083-03
  
  俄罗斯佐领源自清顺治时期开始的俄国入侵者。也是从顺治开始,清朝政府不断进行清剿俄国入侵者的战斗,直至康熙皇帝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结束。清军在反击俄国入侵势力的过程中,俘虏俄国入侵者和接收自愿投诚者上百名。清朝政府收他们为自己的臣民,将他们安置在北京,编成俄罗斯佐领进行管理。
  
  一、俄国入侵者强占雅克萨
  
  17世纪前半期,俄国侵略者在用了60多年的时间(1581年叶尔马克越过乌拉尔山开始到1643年以波雅尔科夫为首的哥萨克首次闯入黑龙江流域)将侵略势力逐渐渗透到了中国的土地上,开始了其殖民侵略活动。
  1643年,当俄国入侵者波雅尔科夫第一次侵入中国的精奇里江(结雅河)流域时,就遭到了中国边民的顽强抗击。
  1650年,哈巴罗夫强占了达斡尔头人阿尔巴西的驻地雅克萨,作为征服黑龙江流域中国边民的侵略据点。他们加固了雅克萨,改名为阿尔巴津城堡[1]。但是,哈巴罗夫及其后继者斯捷潘诺夫等率领的哥萨克并没能在雅克萨居住多长时间,就被顺治皇帝派来的清朝军队驱赶了出去。1652年3月24日,清朝驻防宁古塔章京海色奉命进击驻扎在乌扎拉村(今俄罗斯宏力加河口)的哈巴罗夫部队。这次战斗虽然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但清朝政府的军队“抑制了俄国人的放肆行为,俄语论文范文,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2]31。之后,清朝政府的军队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展开了大规模的清剿“罗刹”的行动。1658年7月11日,宁古塔昂帮章京沙尔虎达率领装备有大炮和小型火器、由47艘大船组成的部队,将接替哈巴罗夫继续在黑龙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流窜作案的斯捷潘诺夫包围在松花江和牡丹江的合流处(今黑龙江依兰附近),开始了围歼战。在这次战斗中,包括斯捷潘诺夫在内的270名哥萨克被打死,227人逃生。清军乘胜前进,于1659年收复了雅克萨。1660年,在清军的清剿下,黑龙江中下游的哥萨克残余全部被肃清[3]。
  清军将黑龙江中下游的俄国人剿灭以后,没有采取进一步巩固胜利果实的方法,乘胜溯江而上,彻底铲除盘踞在黑龙江上游尼布楚地区的俄国入侵者,只是将雅克萨城堡拆毁后就撤离了。这就给了俄国人卷土重来占领黑龙江流域的机会。对此,美国历史学家戈尔德说:“中国方面所犯的错误真是令人遗憾,这表明了中国至今对其敌人估计不足,而敌人正是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之下,又逐渐回来,并且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大。”[2]35
  1665年,在伊利姆斯克犯下大罪的俄籍波兰人切尔尼果夫斯基,纠集84名罪犯一同逃到黑龙江流域,重新占领了雅克萨,在哈巴罗夫从前所建的阿尔巴津城堡(雅克萨)的废墟上重新修建了一座长18俄丈、宽13俄丈的长方形城堡。切尔尼果夫斯基占踞了雅克萨之后,就开始了其抢劫当地居民的活动,并将抢劫来的贵重毛皮呈送给尼布楚的统领,以求得沙皇政府对自己罪行的宽宥。当他在1671年派人往莫斯科送交给沙皇政府大量贵重毛皮之后,得到了沙皇的“特赦”,作为对他们侵占黑龙江有功的奖赏。
  在沙皇政府的支持下,1771年,征得全体“阿尔巴津人”的同意,切尔尼果夫斯基等人在雅克萨上游不远的地方为“仁慈的救世主”修道院奠基,俄语论文题目,建成了修道院,并又建成了一座主复活教堂。阿尔巴津(雅克萨)因此逐渐成为了在黑龙江流域生活的俄国人聚居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俄罗斯人涌入。到1684年,居住在阿尔巴津城堡(雅克萨)的俄国人“有军役人员一百二十人,渔猎者和耕农四百八十人”[4]。阿尔巴津(雅克萨)的仁慈的救世主修道院建立起来以后,和俄罗斯本土的修道院一样,也有自己的地产,围绕修道院兴起了一个“孟纳斯梯尔希纳自由村,居住着依附于修道院的农民”[5]62。
  黑龙江地区俄国人殖民的初步成功,大大激励了俄国沙皇政府进一步开垦黑龙江流域的决心。沙皇政府为了永久占领黑龙江流域,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来巩固已有的成果:派出官员亲自耕种庄稼,做出示范;当地政府加大了移民的力度,大肆砍伐森林,开垦新土地;为了鼓励迁移过来的俄国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由政府贷给他们种子,专门为他们打造耕影响的农具;在清军清剿的时候,派出骑兵部队保护农民收割庄稼[5]64-67。沙皇政府妄图通过这些方法造成俄国已占领黑龙江流域的既成事实。
  
  二、被清朝军队俘虏及投诚的俄罗斯人数考
  
  清朝政府在驱逐侵入中国领土的俄国人时,采取了招抚和征伐并举的策略。因而,历次战役,均有俘虏或前来投诚之人。
  顺治朝被俘或前来投诚的俄罗斯人。清代学者俞正燮在《俄罗斯佐领考》中提到一个叫伍朗格里的俄罗斯人于顺治五年降清,他后来在康熙七年间编制的半个俄罗斯佐领首任总管。此人也是中外历史文献中提到的最早归顺清朝政府的俄罗斯人。
  顺治十年,驻守宁古塔的清军11名士兵将俄罗斯俘虏押送到了北京[6]10。
  顺治十二年,“尚书、都统明安礼达自京率师往讨,进抵呼玛尔诸处,攻其城,颇有斩获。旋以饷匮班师。”遗憾的是,到底俘虏了多少俄罗斯人没有明确记载。
  康熙朝被俘或前来投诚的俄罗斯人。康熙年间,是清朝军队大规模清剿“罗刹”军事行动最频繁的时期,收归的俄罗斯俘虏和逃人较多。
  1670年,从尼布楚来的米洛万诺夫使团在北京的时候,曾和两名俄国投诚者见过面。他们是“勒拿河军政长官德米特里・弗兰斯别科夫的属下阿纳什卡・乌鲁斯兰诺夫和费奥多尔・普辛的仆人帕霍姆”[7]。
  1676年,康熙十五年,俄国政府派出的尼古拉・斯帕法里使团在北京期间打听到了当时在北京有俄国人。他在出使报告中叙述了当时在北京的俄国投诚者的人数:“现在中国的俄国人大约有十三人,其中只有两人是在阿穆尔河被俘的,其余都是从边境城寨,主要是从阿尔巴津寨逃跑出来的叛逃者。”[8]
  1683年9月9日,马喇等奏:“索伦总管博克等所获罗刹,及军前招降者,共选五人,遵旨送京。余二十六人,皆迫于大兵,始行投诚。索伦距罗刹近,不宜久留,应一并解至。"[9]
  1684年,先前投诚的俄罗斯人宜凡招降了21名俄国人并20支鸟枪。人和枪都被送到了北京。
  1684年8月17日,马喇上奏康熙皇帝:达斡尔副头目倍勒尔在侦察雅克萨地形时,抓获一名叫费要多罗的俄罗斯人,他供出了雅克萨的守备情况。康熙皇帝下令将他带到北京,由户部安插。
  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初,驻额苏里的清军在精奇里江口附近打了一个胜仗,俘虏了三十余名从雅克萨城堡出来准备到牛满河地区抢夺粮食的俄国入侵者:“顷者,罗刹诸人沿黑龙江而下,遇我将卒,降其三十余人。奏至,朕体好生之德,未戮一人,皆加豢养,使各得其所”[6]50。
  1685年6月,第一次雅克萨战争结束后,驻守雅克萨的俄军副头目瓦西里・扎哈罗夫等40人不愿意回国,心甘情愿地要求留在中国。都统公朋春(彭冲、彭春)将他们带回了北京[10]。
  自顺治朝始至第一次雅克萨战争,前后归顺清朝政府的俄国人大约百名。清代学者俞正燮考证说,在1685年以前的三十多年间清朝政府“总得罗刹近百人”,俄国历史文献据此通常把被清朝政府编成的俄罗斯佐领称为“百人队”。

  
  三、清朝政府编制俄罗斯佐领时间考
  
  编制俄罗斯佐领是随着俄罗斯投诚者的增多从半个佐领过渡到整个佐领的,清朝政府对俄罗斯佐领的管理也经历了由俄人自管到由满人专管的过程。编制整佐领的时间和编制半个佐领的间隔不长。
  设置半个佐领的时间在1668年。前文已述,康熙七年,清朝政府将屡次被俘和投诚的俄罗斯人编成了半个佐领,由顺治五年投诚的名叫伍朗格里的俄罗斯人管理。
  1685年设置整佐领,其最初的首领是俄罗斯人,后来由满洲人专管。俞正燮考证:“八旗通志旗分志云:镶黄旗满洲第四参领之第十七佐领,系康熙二十二年以尼布绰地方取来鄂罗斯三十一人,及顺治五年来归之伍朗格里,康熙七年之宜番等编为半个佐领,即以伍朗格里管理。” “后二次又取来鄂罗斯七十人,遂编为整佐领。伍朗格里故,以其子罗多珲管理。罗多珲故,以大学士马齐管理,今以丰伸济伦管理;谨案此即今承恩侯尚书恭阿拉所管理之佐领也。”伍朗格里、罗多珲是父子,俄罗斯人;马齐,康、雍、乾时期的大学士;丰伸济伦,嘉庆时期的兵部尚书,是和俞正燮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
  对于编制整佐领的时间问题,还有两份中文原始档案可资佐证。康熙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户部题:投诚罗刹四十人,不足编为半个佐领,酌量归入上三旗内。上曰:此议亦当,但率领投诚之人,不与议叙,实属可悯;应量给伊等原带品级。”[6]56
  又说:“罗刹归顺人颇多,应令编为一佐领,令其彼此相依,庶有资藉。”这两件原始档案文件完全佐证了编制俄罗斯整佐领的时间:康熙二十四年,按公元纪年是1685年。
  
  参考文献:
  [1]维谢洛夫斯基.俄国驻北京传道团史料:第1册[G].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7.
  [2]戈尔德.俄国在太平洋上的扩张(1641―1850)[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1.
  [3]中国科学院近代史探讨所.沙俄侵华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18.
  [4]П.И.卡巴诺夫.黑龙江问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11.
  [5]普・季・雅科夫列娃.1689年第一个俄中条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62.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1编上册[G].北京:中华书局,1981.
  [7]班・卡缅斯基.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1619―1792年)[G].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5.
  [8]苏联科学院远东探讨所.十七世纪俄中关系:第1卷第3册[G].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627―628.
  [9]瓦西里・帕尔申.外贝加尔边区纪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12.
  [10]加恩.彼得大帝时期的俄中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64.
  [责任编辑:初祥]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