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的历史遗产,特别是那些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历史遗产,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历史,亲身感受历史上的那些重大事件,感性地体会它们的历史意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白俄罗斯有不少让我感兴趣的历史遗产,其中有三处对我最有吸引力。 一是位于首都明斯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它在苏联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的会址,俄语论文范文,可以说是苏共的摇篮。二是布列斯特要塞,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就是从那里开始的。三是别洛韦日森林的维斯库利,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在那里终结的。 在明斯克寻访苏共诞生地 我在大学任教时曾经讲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所以早就知道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明斯克诞生的历史。1898年3月1--3日,在明斯克扎哈列夫街133号的小木屋里,来自彼得堡、莫斯科、基辅等地社会民主主义组织的9名代表秘密举行会议,通过了对于建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议,并选出了由3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尽管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成立后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明斯克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作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历史起点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正因为如此,2002年3月我就任驻--白俄罗斯大使抵达明斯克后,亲眼看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会址便成了我的一个强烈愿望。当我向几位先来的同事打听这个地方时,都说没去过,只是听说有个“共产主义小屋”。也不清楚在什么地方。我只好“自力更生”,利用第/“五一”节假期亲自去寻觅。经过向当地人询问,很快了解到会址的确切位置,顺利找到了这个吸引我的地方。 这是一座绿色的小木屋,位于胜利广场附近的斯维斯洛奇河边,周围绿树掩映,异常幽静。据说,原来的小木屋在卫国战争中被炸毁,现在的小木屋是战后照原样重新修复的。地点也是新的,因为市政建设的原因由旧址搬迁到此,不过墙上还挂着写有“扎哈列夫街133号”字样的门牌。正面入门处的一块白色牌子上写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博物馆”。我望着这块牌子和这座小木屋,浮想联翩。有一句名言说:“伟大出于平凡。”这座普普通通的小木屋以它不平凡的历史验证了这句话。一百多年前在这座小木屋发生的那次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俄罗斯的历史,而且也作用到中国乃至世界。我为有机会亲眼目睹这座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不寻常小木屋感到兴奋,同时也有一种政治上的满足感。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小木屋,里面唯一的一位中年妇女起身迎接我。她自我介绍是管理员兼讲解员。当她听说我是来自中国的客人时,显得非常高兴,热情地带我参观当年举行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房间,讲解里面的展品。房间不大,只有8平方米左右。里面的桌椅和其他陈设都是按照原来的样子摆放的。她说,俄语论文,这个博物馆在苏联时期享有很高的地位,直属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党中央管理,那时参观的人很多,除了苏联人,还经常有很多外国客人。苏联解体后,曾经有人主张取消这个博物馆,但遭到拒绝。大家认为,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历史负责。虽然博物馆保留下来,但地位已-大不如前。博物馆转由白俄罗斯文化部管理,成为白俄罗斯文化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经费长期短缺。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博物馆兴趣日益减弱,现在来参观的人很少,外国人就更少了。她还说,看到我很高兴,她知道中国的社会主义搞得很成功,让白俄罗斯人很钦佩。中国共产党是好样的。 我在墙上挂的展牌中看到有法国共产党总书记多列士、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乌布利希、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等人参观博物馆时的照片,可以想见当年这里门庭若市的热闹情景。如今,这里真是门可罗雀,冷清得很。在我逗留期间,博物馆里只有我一个参观者。 布列斯特要塞两次沉痛事件的见证者 布列斯特是白俄罗斯西南部的边境城市,距明斯克350公里,位于穆哈维茨河和布格河交汇处,是布列斯特州的首府,人口29万。布列斯特历史上是俄国重要的西南边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贾集散之处。该市与波兰接界,扼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通往东欧和西欧铁路、公路交通要冲,是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枢纽。十九世纪初,沙俄政府开始在这里修建要塞,从修建到不断完善历经近30年。 布列斯特是苏联历史上两次沉痛事件的见证者。 一次是1918年在布列斯特要塞签订的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还处在与德国交战的状态,列宁为了避免德国的进攻,保护新生的脆弱的苏维埃政权,决定单独与德国媾和,并在谈判和约时,接受了德方提出的要求俄方割让大片西部领土的苛刻条件。双方于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要塞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该条约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机”,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具有重大意义。 另一次就是1941年从这里开始的苏联卫国战争。当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法西斯军队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这里发动了对苏联的大举进攻。守卫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奋起抵抗,打响了苏联卫国战争的第一枪。这场战斗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到7月末,守卫要塞的苏军官兵几乎全部阵亡,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苏联卫国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第一页。1965年,布列斯特要塞被授予“英雄要塞”称号。在要塞遗址上修建了保卫要塞历史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关于我这个曾经探讨过苏联历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人来说,这座城市对我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2002年5月26日,我陪同总参谋长傅全友上将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来到布列斯特要塞参观,这是我第一次与这座著名要塞零距离接触。由市区进入要塞的通道上修建了一个巨大的五星形状拱门,墙上有介绍要塞简况的牌子,拱门内播放着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当走进这道拱门时,立即被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通过拱门后,走过一段路,就进入要塞旧址。只见到处是布满弹痕的残垣断壁,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当年要塞保卫战的惨烈。我发现在一堵比较高的断墙上贴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1918年3月3日在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经向解说质了解,当年签约的这座建筑在要塞保卫战中被炸毁了。再往前走,是一个大广场,那里有上世纪60--70年代兴建的纪念雕塑群和一座高达100米的方尖纪念碑。广场的高处有长明火,长明火前的地面上写着:“死有所值英雄光荣”。我陪着傅总参谋长在长明火前敬献了花圈,然后向要塞的正门走去。正门保存的比较完整,上面弹痕累累,仿佛人们默默诉说段重要历史的老人。我拍下了这个卫国战争开始的历史见证,后来把这幅照片收入了我在明斯克举办的个人摄影展。 最后,我们来到要塞博物馆参观。里面陈列着大约4000余件展品,其中有要塞保卫战时用过的军旗、各种武器、战士们的衣物和照片等。一个被炸坏的马蹄表引起我的注意,表的时针指向4点钟,正好是战争爆发的时 间。这只表以它特有的方式把那个作用苏联乃至世界命运的历史时刻定格下来,让后人永不忘记。更让我感动的是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士写在墙上的留言:“我们不会屈辱地死。”“我们很艰难,但没有丧失斗志。我们将像英雄一样死去。”“我将会死去,但决不投降!永别了,我的祖国!”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些视死如归的英雄留言,都无法不被震撼。这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任何一个民族只要有这样的精神,就一定是不可战胜的。 我在参观时发现,博物馆里没有说明书。解说员向我解释说,以前有说明书,后来因为经费不足,就无法印制了。我听了心里感到很压抑,回到使馆后与有关同志商议,决定资助布列斯特要塞博物馆印制说明书,以此表达中国人民对反法西斯英雄们的敬意,加强中自两国人民的友谊,同时也可以帮助博物馆更好地宣传反法西斯光荣传统。2002年秋季,我再次来到布列斯特要塞博物馆,代表中国大使馆赠送资助印制的说明书,在说明书上印有我们写的一句话:“反法西斯英雄永垂不朽――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白俄罗斯共和国大使馆”。 后来这些年我一直把这份说明书带在身边,里面的布列斯特要塞照片和博物馆里的展品照片让我感到亲切,使我时常回忆起参观要塞时留下的那些难忘情景。 别洛韦日埋葬苏联之地 在距布列斯特约半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那就是著名的别洛韦日森林。别洛韦日森林系欧洲最大的平原森林,里面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植物,包括许多珍贵树种。还有各种野生动物,如野鹿、野猪等,其中最珍稀的是欧洲野牛。这种野牛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动物之一,也是欧洲体积最大的动物,壮者体长3.5米,高2米,重1000公斤,寿命25---30年。野牛虽体形巨大,但性情温和,非常可爱。由于人类多年猎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别洛韦日森林里的野牛已经绝迹。1946年从波兰引进5头,经有关组织精心呵护,现在已经增长到300头左右。上世纪70年代,在这里建立了别洛韦日国家公园,现在公园面积已达一百多平方公里。1979年,别洛韦日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遗产。 历史上这片森林曾是俄国沙皇及皇室贵族钟爱的狩猎地和休养地,在里面修建了许多豪华建筑供来此游玩时使用,后来在历次战争中基本都被破坏。至于签署《对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所在地――维斯库利政府官邸的历史,则与当年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有关。 1956年赫鲁晓夫访问南斯拉夫时,铁托陪同他数次打猎。赫鲁晓夫从没见过那么舒适的狩猎营地,决定回国后也要修建类似的设施。不久,白俄罗斯部长会议收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的指示(实际上是赫鲁晓夫的指示),在别洛韦日建造一个狩猎营地,其规格不仅可以接待国家领导人,还要能接待外国贵宾。接到这个指示后,白俄罗斯部长会议不敢怠慢,立即指示有关部门迅速落实,经过认真探讨,决定选择森林中最好的地段维斯库利作为营地所在地,然后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仅用半年时间就完工了。1957年12月,柯西金接到狩猎营地迅速竣工的消息,既意外又高兴,立即报告了赫鲁晓夫。1958年1月5日,迫不及待的赫鲁晓夫来到别洛韦日,这也是他第一次来此地。当他看到维斯库利的狩猎营地后,大失所望。一是建筑风格与莫斯科的建筑雷同,没有新鲜感,二是水泥建筑,而不是铁托那样的木质建筑。他只在那里住了一夜,就回到自己的专列上去住了。赫鲁晓夫走后,白俄罗斯部长会议赶紧安排在已建成的狩猎营地对面又修建了三个木质房屋,作为营地的配套建筑。 赫鲁晓夫后来经常带着政治局成员到此打猎,同时也邀请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来此地消遣。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同样有打猎爱好,也是维斯库利的常客。苏联解体后,这座狩猎营地便成为白俄罗斯领导人的活动场所,称为政府官邸。 然而,真正让维斯库利闻名全球的还是1991年12月在这里发生的导致苏联灭亡的那次呀史性事件。苏联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即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凯维奇经过秘密沟通,商定于12月8日在维斯库利会晤,就终结苏联做出最后决定。12月8习,此三人在《对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中宣布:“我们,白俄罗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作为苏联的创始国,1922年联盟条约的签字国,共同确认: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已终止存在。”这是一份名副其实的苏联死刑判决书。维斯库利从此以埋葬苏联之地载入史册。 2002年5月26日,我陪同傅总参谋长一行专程来到维斯库利参观这座闻名遐迩的政府官邸。这是一座灰白色两层小楼房,看上去就像它的颜色一样平淡无奇,远不如它的名声那么吸引人。怪不得当年赫鲁晓夫看不上它。不过,在那个决定苏联命运的关键时刻,历史却选择了它。我站在楼前广场,凝视着它,想象着10多年前在这座小楼里上演的那场作用全世界的政治剧的情景,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我还想到,由于种种原因,几十年来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与苏联这个国家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我却站在了终结这个国家的地方,不能不说是命运的安排。苏联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还在,他们正以新的方式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我的工作和生活也与他们新的历史继续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