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莫斯科多日了,老天总是阴沉着个脸,好像全世界都欠它卢布似的。今天早晨室外一片光明灿烂,打开窗子,金色的阳光便洒满宿舍。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几只鸽子落在我的窗前。莫斯科人善待动物,鸽子一点不怕人,而是像小狗一样,一见人开窗就飞来要东西吃,毫不客气,似乎人类就应该招待它们似的。我想:这在国内根本做不到,不管人们对鸽子怎么好,它们总是充满警惕,只是为了谋食,才被迫与人打交道。我拿出些面包,撕成碎屑,摊放在窗台上,三只鸽子便一起争抢起来,顿时宿舍里生机盎然。 我的心情立刻好起来,但前不久发生的那件尴尬事儿又浮上心头。那天我和杨老师――他是我在莫斯科师范大学的进修导师,我和几个朋友按照音译给他起了个中国名字:杨琴科,他和中国姓杨的人家没有任何关系――还有一位刘,正坐在高尔基纪念馆院落里的连椅上小憩,这时飞来几只鸽子落到我们面前,瞅着我们绕来绕去。杨老师告诉我和刘:鸽子是在向我们要东西吃。可是我们三个人谁也没有带任何可吃的东西,弄得几只鸽子来回走动,讪讪的,有些失望的样子,搞得我们也很难为情。从那以后我每次外出,都要带点面包准备着。 莫斯科人不但善待鸽子,而且也善待所有动物,这一点不像我们国人也要把动物甚至植物分出三六九等来,肯定一批,打击一批,在俄罗斯的文化中根本就不存在像“走狗”、“王八”、“蠢驴”这等用动物骂人的文化现象,一切动物包括人都是来自自然,都是平等的。比如我在户外经常见到在公路旁和草坪上,有很多乌鸦从容地踱着步。乌鸦这可是国人最讨厌的鸟类,在这里和鸽子有着一样的待遇。还有莫斯科的狗不论体型大小,除了猎犬外几乎都是宠物狗,因为它们对人没有任何伤害,也许经过多年的习惯,狗似乎把人也当成了同类了。俄罗斯人养狗恐怕没有一个是为了看家护院的,都是因为喜欢。狗肉是绝对不许吃的,很多狗都是老死的,我就经常见到一些老狗走不动了,躺在马路旁,有时躺一天,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绕着走,充满了同情与怜悯。 俄罗斯地大物博,相对人烟稀少,人们生活在自然的怀抱里,与自然格外亲近。在都市里生活的人们,差不多都在郊区有别墅,一到周末或假日,街道上的车就像潮水般地涌向郊区,很多车里还载着狗,狗的头露在外边,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儿。一提别墅人们就以为莫斯科人生活有多么富足,其实他们所谓的“别墅”都很简陋,有些简直就是个木棚子,即使这样,活着时可以一直住着,死了以后却一定要交上去。别墅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什么森林啦、草地啦、河流啦,在这里可以钓钓鱼,采采蘑菇,有本事的还可打打猎,吃点野味,想想吧,一家人围坐在篝火旁,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该是多么放松和惬意呵! 长期与自然为伍,俄罗斯人的生活节奏比较慢,有人说他们懒散,实际上他们更重视生活本身,享受生活,享受自然,这也是人生的最主要目的。在这样广袤无边的环境里,培养了俄罗斯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大气磅礴气象,著作纵横驰骋,博大精深,想想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其气魄多么大呵!联想到我们中国人虽经历的战争苦难也不少:军阀混战,八年抗日,四年内战,抗美援朝等等,有这么多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发生,竟没焕发出一部大气派的文学著作来,这是不是和地理环境还不够大有关呢?就这样俄罗斯人还不满足,还要跨过欧洲,到东方的亚洲地带,到高加索,到异域山水,寻找真正的“自然”,十九世纪的作家,从普希金、莱蒙托夫,到托尔斯泰,都有描写高加索题材的经历。特别是托尔斯泰,一生崇尚卢梭学说,死后就埋在家乡的树林里,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土丘,连墓碑和十字架也没有,真正实现了他“回归自然”的理想。其实这种对自然依恋的情结,还作用着俄罗斯人的政治选择。他们对西方文明一直抱有抵触心理,文明固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但也打乱了自然生活秩序,降低了人的生活质量,也就是当今人们常说的“幸福指数”。人们更多的为物所役使,搞得身心疲惫,生活的手段,变成了生活的目的。因此,当我们说俄罗斯人懒惰时,其实并不是真懒,而是他们所持的一种生活态度:悠闲、舒缓、惬意。当托尔斯泰为一部著作可以创作十年,修改十几遍时,这种沉稳的心态是一般国家的作家所做不到的。俄罗斯人有句朴素而有哲理的谚语:“谁走得慢,谁走得远。”联想到我们国家正在全方位地接受西方文明,甚至达到了狂欢程度,可是回头看看,沉下心来想想,我们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的东西。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一个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决定着这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热爱自然吧,它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的精神源泉。 ,俄语论文,俄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