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世纪伊始,能源战略成为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随着新普京时代的到来,新一届政府在能源开采、运输和贸易等环节所面临的困境亟待解决,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走向值得关注。新普京时代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存在出口结构调整、开采重心北倾和贸易重心东移三大走向。面对新形势,中国应与时俱进地制定相应的对俄能源合作战略,以促进两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普京;俄罗斯;能源 中图分类号:F45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3-0025-05 2017年3月,弗拉基米尔·普京赢得新一届总统大选,即将于2017年5月再度入主克里姆林宫,俄罗斯随即迎来新普京时代。新时期俄罗斯的能源战略环境较2000年普京首度执政时已发生巨大变化,尤其在全球金融海啸后,俄罗斯能源战略困境日益凸显。 一、新普京时代俄能源战略困境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第二大的煤炭储量,第八大的原油储量。2017年,俄罗斯石油产量超过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一。丰富的能源资源为俄罗斯强国富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然而,由于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俄罗斯能源战略在新普京时代仍面临着诸多困扰。 首先,从国家经济安全上看,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国际油气价格的不稳定性令俄罗斯国家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国民经济发展迅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屡创新高,至201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已达8.535%(见图1)。然而,俄罗斯的经济结构畸形,带有明显的资源依赖性,尤其是过于依赖油气资源的出口,这种经济的脆弱性很快在随后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凸显。金融海啸的爆发令世界石油进口国需求萎缩,致使全球油价暴跌(见图2)。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由2017年6月24日的136.49美元/桶跌至2017年12月23日的30.28美元/桶,半年之内跌幅高达78%。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使俄能源产业遭受沉重打击,也对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2017年下滑到5.248%,2017年则跌至-7.8%,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升,俄罗斯经济出现复苏,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一旦油气价格再次波动,其经济安全又将面临威胁。这是俄罗斯能源战略面临的最大困境。 其次,在能源开采方面,俄罗斯传统油气产区产量下降,能源开采难度增大。油气产业一直是俄罗斯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柱,然而近年来,俄罗斯传统油气产区出现产量下降现象。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企业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企业,其天然气年产量自2017年达到5560亿立方米后开始走低(见图3),2017年仅达到4615亿立方米。虽然此后梅德韦杰夫政府鼓励天然气开采,2017年天然气产量有所回升,达到5086亿立方米,但与2017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17年该企业天然气产量又出现下降趋势,从5月的14.3亿立方米/天下降至12.9亿立方米/天。随着传统油气产区的连年开采,油气储量日益减少,对油气开采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开采难度也日益增大,出现油气产量下降的现象实属必然。北极地区虽然油气储量丰富,其“天然气储量能使俄罗斯天然气储量增加1/4,同时其石油储量也将增加1/3,但是俄罗斯需要大笔靠谱的资金和精良的技术来开采油气。”这使俄政府在北极油气开采上困难重重。 第三,在能源运输方面,俄罗斯油气管道建设正面临多重因素的困扰。多年来,油气运输问题一直困扰着俄罗斯政府。一方面,油气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尤其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能源运输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管道输送干线。东部地区油气运输能力相对不足,严重制约了俄罗斯能源出口。另一方面,俄罗斯幅员辽阔,领土面积居世界之首,而其油气资源却较少分布于边境地带,对外油气输出须铺设较长的油气管道。众所周知,油气运输成本与运输距离成正比,俄罗斯在对外能源运输方面的代价之高可想而知,国内外许多投资者都因油气管道建设成本高而对俄东部一些有潜力的油气田望而却步。此外,俄罗斯对外能源运输方式正处于由铁路运输向管道运输的过渡阶段,新老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俄语论文范文,对油气管道建设进程产生了消极作用。由此,油气运输问题已成为俄政府能源战略的“顽疾”。 第四,在能源贸易方面,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与美欧的博弈中处境被动。以石油贸易为例,俄美两国近年对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控制权展开了日益激烈的争夺。在中亚-里海油气外运线路上,美国极力推动包括巴库-杰伊汗和巴库-苏普萨线在内的西向油气管道方案,目的是减少俄石油出口量,遏制“能源牌”对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削弱俄在该地区的作用力。在对欧贸易方面,俄对欧油气出口受制于过境运输国,因频繁发生“斗气”摩擦,已极大地损害了俄作为可靠能源供应商的形象。欧洲对俄的担心也使其加紧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2017年9月,欧盟理事会授权欧盟委员会负责与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谈判铺设跨里海天然气管道事宜。预计该管道将从土库曼斯坦开始,跨越里海海底进入阿塞拜疆并与该国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相连接。此举不仅利于欧盟摆脱对俄乌天然气管道的依赖,还实现了对俄能源战略的遏制。美欧将中亚能源绕过俄罗斯输送到西方市场,使俄罗斯能源出口面临极大挑战。 二、新普京时代俄能源战略走向 近年来,俄罗斯一直将能源出口作为其经济复兴和大国崛起的重要支柱。全球金融海啸后,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但其经济增长模式并未发生根本转变,仍以能源原材料为出口导向。2017年,能源产品在俄罗斯对外贸易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对非独联体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中,俄罗斯能源产品占72.6%(2017年为70.8%),在对独联体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中,能源产品比重达56.6%,较2017年上涨3.6%。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增强了国力,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这种畸形的经济增长方式背后隐藏着巨大危机。从目前形势来看,新普京时代俄政府仍会坚持能源出口战略,但适时作出战略调整乃大势所趋。新普京时代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基本走向如下: (一)调整能源产品出口结构 2017年全球金融海啸带给俄罗斯深刻教训,能源产品出口结构极不合理是其经济随油气价格涨落而跌宕起伏的根本原因。从能源出口类型上看,俄罗斯能源产品出口种类单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过于依赖石油和天然气。2017年俄罗斯财政部长库德林表示,目前俄40%的预算收入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国内生产总值的25%来自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这种高度依赖性给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安全留下巨大隐患。另一方面,从能源产品出口级别上看,俄罗斯能源出口多为初级产品,缺乏深度加工,这使能源产品竞争力大打折扣。以天然气为例,未来十年全球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将成倍增加,而俄罗斯在液化天然气生产上较中东甚至是澳大利亚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调整能源产品出口结构势在必行。俄罗斯能源部门将加紧实现能源产品出口结构多元化,提高非油气能源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担经济风险,从而降低油气产品价格下降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的威胁。同时,俄罗斯政府已经意识到能源深加工的重要性。2017年3月,普京在接受《今日巴库》采访时指出,“俄政府要提高远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深加工能力”。可见,增强对能源的深加工将是新普京时代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能源开采重心向北倾斜 鉴于老油气田产量下降、储量减少,俄罗斯希望通过拓展油气开采范围来缓解经济压力。俄政府认为,开发北极海域大陆架和北方领土上的油气资源是使老油气田摆脱能源生产困境的有效途径。《俄罗斯2030年前能源战略》指出,“为解决2017-2030年间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可能出现的开采量下降问题,期望开发俄罗斯北极海域大陆架和北方领土上的潜在油气田能对油气开采量起到稳定影响。”俄罗斯北部是其能源资源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根据《科学》杂志探讨小组2017年的统计数据,约830亿桶石油(相当于100亿吨,占世界未开发石油储量的13%)蕴藏于北极冰面之下。同时,几乎所有的北极天然气资源(约1550万亿立方米)都位于俄罗斯海域,在巴伦支海、伯朝拉海和喀拉海已发现200多个潜在的天然气田。尽管开采难度较大,北极地区油气资源所具有的巨大经济魅力将吸引俄政府在未来十年加大对该地区能源开采的投人。能源开采重心向北倾斜,是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能源贸易重心东移 欧盟参与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项目之举向克里姆林宫传递了这样一种信号:俄罗斯在对欧盟天然气贸易上的竞争对手日益增多。目前,俄罗斯对欧盟出口的天然气占其出口总量的80%,而欧盟近年来却力图摆脱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实现天然气进口多元化。跨里海天然气管道一旦建成,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下降,这势必会对其能源战略利益造成极大损害。另一方面,东北亚地区是典型的能源进口区,中日韩三国均是能源消费大国。2017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费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5.2%。比较而言,东方的广阔市场更利于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实施。早在2003年,《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就已将目光投向东方,“亚太油气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正在促使能源工业的发展重点转向东方。”但由于资金、技术以及当时欧洲能源战略环境等因素,能源贸易重心东移一直未能实现。在国际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的情况下,俄罗斯更需要中日韩这样稳定的能源市场,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可见,俄能源贸易重心东移是应对欧洲能源战略环境变化的最佳抉择。 三、新时期中国对俄能源合作的战略选择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在新时期发展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两国的国家战略和经济利益。 首先,在能源产品深加工领域加强中俄技术合作。关于中俄能源产业而言,能源深加工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俄罗斯的能源深加工能力亟待提高。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石油天然气化工企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亚历山大·斯塔罗杜布采夫曾表示,“我们有优质的、有保障的资源供应,但石油加工业现代化工艺水平比较低,在这方面希望借助中国的先进技术”,并希望两国在类似合成橡胶这样的石油深加工领域展开合作。中国政府应在此方面与俄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中俄能源深加工合作公司,形成俄方出资源、中方出技术的合作模式,在“资源-资金-技术”链条上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中俄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两国能源产业的优化升级。 其次,加大对俄能源开采与能源运输的投资力度。近年来,中国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加大能源进口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随着中俄能源贸易量的与日俱增,俄罗斯能源开采和对华能源运输越发关乎中国的能源安全利益,加大对俄能源投资力度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均有益处。目前,“俄罗斯的萨哈林方案、东西伯利亚能源基地建设以及科维克京天然气田的开发等,都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问题”。俄罗斯北极海域油气田的开发同样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梅德韦杰夫曾表示,俄罗斯应在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煤炭采掘、港口转运以及热电站建设等领域积极吸引中方投资。这为中国加大对俄能源领域的投资提供了契机。中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北冰洋、萨哈林和东西伯利亚等地区油田的开发,同时,通过加大对俄油气运输管道的投资,引导俄罗斯的管道铺设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第三,扩大中俄能源贸易,实现互利共赢。随着能源贸易重心的东移,俄罗斯必然加大对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出口力度,中国应抓住这一良好时机,在互利共赢的准则下扩大中俄能源贸易。这要求中俄两国都能顾全大局,以两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为重,深化两国能源产业的合作,利用贸易互补性促进两国能源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增强两国的经济互信和能源战略互信,尤其在危机时期能够互相扶持,共度难关。“2017年以来,在低油价和国际金融海啸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中俄以‘贷款换石油’方式达成了一揽子能源合作协议,充分考虑了双方的利益关切,应该说是两国践行‘互利共赢’理念、携手应对危机的理性选择。”此举推动了中俄能源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第四,建立、健全中俄能源合作相关机制。欲使中俄能源合作步入健康稳定的轨道,建立健全双边能源合作保障机制极为必要。早在2017年7月,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和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就在北京启动了中俄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目前,该机制在推动中俄油气、核能、电力等领域的能源合作中发挥了重要影响。2017年11月,温家宝总理向俄罗斯副总理谢钦颁发了“中俄能源合作突出贡献奖”,感谢他在此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政府应致力于此类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当今国际能源价格走势极不稳定,建立中俄能源价格调控机制有利于两国在危机时期的经济安全。此外,俄语论文,中俄两国还应建立矛盾协调机制,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能源合作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纷,实现两国经济利益的协调与共赢。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