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主义:俄罗斯学的百科全书[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欧亚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国外出现的一种运动,它是对20世纪初俄罗斯和世界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反映。欧亚主义反对“欧洲中心论”,提出“出路在东方”,其最终目的是选择俄罗斯的发展之路。欧亚主义学说的思想来源十分广泛,涉及各种不同的知识领域,欧亚主义者也汇集了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力量成为构建俄罗斯学的首倡者。当今世界,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着对欧亚主义的不同评价。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欧亚主义;俄罗斯学
  中图分类号:B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7)04-0019-05 收稿日期:2017-07-05
  
  欧亚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国外出现的一种运动,它是对20世纪初俄罗斯和世界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反映。在这些重大事件中首先指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此相伴随,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俄罗斯都出现了欧洲文明危机论。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中心论盛行。19世纪,几乎西方所有的大哲学家都持该论调,包括黑格尔和马克思。确实,马克思晚年对自己的历史哲学进行了修改。俄籍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费奥多尔・沙尼把马克思的这一修改称为“马克思晚年作品中对于资本主义外围的问题”。马克思收集了大量的对于俄罗斯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资料对《资本论》第一卷作了一系列的补充,但是这项工作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才做的,在有生之年他未能完成,而其亲密战友――恩格斯也没有继续从事这项工作。
  马克思的理论总体上是欧洲中心论,他的理论没有预见到,20世纪改变欧洲和整个世界的重要革命不是发生在欧洲和资本主义的主要国家,而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外围和薄弱环节,如俄罗
  ,斯、土耳其、中国、伊朗和拉丁美洲。世界大战后,欧洲中心论的观念开始动摇,特别是在饱尝“西方没落”的德国。
  20世纪,西方对东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费多托夫・F.II称这是世界大战后西方意识普遍的东方化,以欧洲为中心的普遍的、进步的历史发展模式被区域文明理论和文化多元主义概念所代替。但是,最激进的文化多元主义并没有改变普遍西方化观念的扩张和膨胀,这样就出现了早在19世纪保守主义者康斯坦丁、列昂季耶夫所说的虚假的文化多元主义现象。众所周知,列昂季耶夫以尚未完全被西方势力所侵蚀的东方和俄罗斯的多元复杂性与西方的简单的一元性相抗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多元主义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回应,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有颠覆一切力量的全球化相比这种回应处于弱势。
  真正的、非虚假的文化多元主义作为非西方化的现代意识形态是可能的吗?在无民族差别的世界主义文化的压力下作为传统文化价值保护者的真正的文化多元主义是可能的吗?一种不和剥削掠夺的、消费的资本主义相关的真正有效的经营方式是可能的吗?在充分理解和挖掘民族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建设作出正确规划,这种措施是可能的吗?这些以及其他一些现实问题是1921年由一些年轻的俄罗斯侨民提出来的,他们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出版了文集――《出路在东方预感与实现欧亚主义者的论断》,在其中集中体现了他们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确切地说,这些问题是更早些时候,著名的思想家尼古拉・特鲁别茨科伊在其《欧洲与人类》一书中就已提及的,俄语论文范文,而且所提这些问题也是19世纪俄罗斯哲学发展史中涉及的问题。
  欧亚主义者提出的“出路在东方”关于俄罗斯不是一个时髦的东西。这一口号与西方殖民主义政治的翻版没有任何联系,其代表者英国作家吉普林对西方殖民主义政治进行翻新的依据是,他认为,东方和西方永远没有交集,但是为了让西方成功地统治东方应探讨东方。
  欧亚主义者对历史哲学、文化和政治哲学的正式贡献是把俄罗斯换成了“欧亚”,实际上是揭示出俄罗斯意识不是欧洲主义而是欧亚主义。俄罗斯意识完全不需要任何模仿、仿效或艺术地嫁接东方文化的因素,因为东方文化从来就不在俄罗斯文化之外,而是自在其中。从这一立场出发,欧亚主义者认为,十月革命是彼得一世所开创的欧洲现代化时期的终结,是探究独特的文明之路的欧亚主义的复归。
  应当指出,欧亚主义思想是很多俄罗斯思想家所固有的,例如,普希金曾说:“应该用不同于西方‘公式’的另一种公式来解释俄罗斯的历史。”霍米亚科夫在《世界历史札记》中首次大力批判黑格尔欧洲中心论的哲学。还有丹尼列夫斯基,他肯定俄罗斯文明的独特性,反对附属于日耳曼罗马文化历史类型,并且还首次在《俄罗斯与欧洲》一书中证明了独立的中国文化历史类型的存在。甚至恰达耶夫,一个西方主义者、俄罗斯历史经验的批评家也指出落后于西方的俄罗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可以使俄罗斯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的覆辙。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列宁的“俄国作为帝国主义薄弱链条”理论也是坚持这种“落后优越性”的逻辑。别尔嘉耶夫认为,自古以来在俄国历史、文化、哲学中就存在着东方源头和西方源头的矛盾结合,他坚信,俄罗斯既不是西方,也不是东方,而是“东西方”。
  整体而言,古典欧亚主义作为一个流派把哲学家(卡尔萨文)、语言学家(特鲁别茨科伊)、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萨维茨基)、历史学家(维尔纳茨基)、法律家(阿列克谢耶夫)、神学家(弗罗洛夫斯基)联结在一起。实质上,在宏观尺度上略论1917年十月革命的原因、历史根源和前景的基础上,可以说欧亚主义是革命后俄罗斯的思想方案。欧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选择今后俄罗斯的发展之路。古典欧亚主义存在时间并不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停止,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一些学者和政治学家又开始关注欧亚主义。原因在于十月革命后,包括今天的俄罗斯还是像从前一样,依然处于对未来道路进行选择的阶段。
  应当指出,欧亚主义哲学实际上是当代俄罗斯哲学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在逻辑意义上而言,因为欧亚主义者提出了一些迫切的现实问题,而且是在时间先后的意义上。例如,特鲁别茨科伊比别尔嘉耶夫小16岁,欧亚主义著名的组织者苏夫琴基1985年才去世,古典欧亚主义最大、最晚近的代表古米廖夫生活在苏联时期,他的文明进程理论为俄罗斯哲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古米廖夫作为俄罗斯当代哲学的代表在国外很著名,喀山民族大学就是以古米廖夫命名的。这些事实证明,俄罗斯哲学是跨越国界的,欧亚主义的传播范围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很广泛的。欧亚主义者证明,“俄罗斯哲学”这一概念不是种族的、民族的,在这里没有给种族主义留任何空间。在俄罗斯哲学探究真理的视野内不存在什么独立俄罗斯的、专门俄罗斯的问题,因为,它所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世界哲学的问题,尽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独特的,并且这些问题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欧亚主义者追随列昂季耶夫的思想,明确表示反对把俄罗斯文化消解在抽象的和浪漫的泛斯拉夫主义中。欧亚主义者批评泛斯拉夫主义者的一个主要之点是,指出泛斯拉夫主

义意识形态的欧洲源头。早些时候,尤里・克利扎尼奇提出的所谓斯拉夫维度上的俄罗斯思想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斯拉夫人中间不仅有信仰东正教的,也有天主教徒和穆斯林。在欧亚主义者看来,是宗教决定文化,而不是相反。欧亚主义者赞同斯拉夫主义者将俄罗斯文化、命运与东正教联系在一起的观点,但反对他们将斯拉夫一俄罗斯世界看成是整个文化世界。他们认为,最大限度可以说,斯拉夫主义文化是欧洲文化海洋中具有同源性的群岛。由此,欧亚主义者以“欧亚―俄罗斯文化世界”代替了“斯拉夫一俄罗斯文化世界”,因为这样更富有多样性。俄罗斯的同一性在这里不是种族的,而是跨越国界的,它不仅产生于俄罗斯的土地上,而且也生成于俄罗斯人民生活于其中并由此形成了一定民族特征的欧亚地域。欧亚主义者反对将俄罗斯思想界定为单一种族内容,但不忽视俄罗斯民族意识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的基础是莫斯科宗教民族思想,莫斯科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和基督教世界真正的中心。但是,在欧洲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思想被歪曲和替换为欧洲帝国主义实证政治学,结果俄罗斯帝国无意中成为昔日敌人――欧洲的同盟者。欧亚主义者对俄罗斯历史中的彼得堡时期以及国家欧化思想持批判态度。特鲁别茨科伊认为,彼得一世时期的俄罗斯是帝国主义、民族虚荣以及生活的宗教基础、民族情感遭到破坏等一些东西的结合。欧亚主义对莫斯科繁荣时期――“第三罗马帝国”学说评价较高,认为它是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条件下形成的统一的完整的世界观。与此相关,可以说,那种极力使俄罗斯帝国在欧亚范围内合法化的欧亚帝国主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并且,“莫斯科一第三罗马帝国”的思想完全不是俄罗斯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是在整个中世纪欧洲普遍流行的永恒罗马的思想,在欧洲想扮演第三罗马帝国角色的还有波兰的克拉科夫,在俄罗斯不只是莫斯科,还有普斯科夫。
  欧亚主义者着重强调东正教是俄罗斯文化和人们生活世界的根基,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封建等级建制的东正教教会绝对不是基督教理想的真正实现。在欧亚主义者那里,起源于霍米亚科夫所提出的对于理想教会的“聚合性”学说演变成为由卡尔萨文所建构的神哲学思想。在欧亚主义者的集体宣言中俄罗斯思想俨然成为类似于宗教意识形态的东西。“欧亚”被理解成为东正教教会和文化在和谐基础上的个性化存在,这样,俄罗斯思想的宗教哲理就具有了“工具性”的内涵,在欧亚主义以追求真理性思想的目标中找到了自己的表现形式,因此,应该实现由生活向思想观念和由思想观念向生活的双向运动。为此,欧亚主义者创造了各种概念,如“俄罗斯一欧亚思想”、“思想和观念的国籍”、“思想的主宰者”等来表达这一主张。萨尔维茨基是“由生活向思想观念措施”的拥护者,并把“俄罗斯一欧亚思想”理解为不仅是形而上学和宗教价值的汇合地,而且也包含重要的物质现实性来源。因此他说:“我们(欧亚主义者)既是形而上学的,同时也是民族的和地域的。”(欧亚主义学报,柏林,1923年)萨尔维茨基认为,俄罗斯思想的使命就是保护和增加更多的神圣的、宗教的和民族的价值。因此,彼得一世改革的重要产物――持欧洲意识知识分子,应该根本改变观念。他们应致力于消除“上层”与“下层”文化之间的断裂,给精神的自我认知指明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民族特色。欧亚主义者将失去文化特色的国家称为“恶的国家”,还经常批评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把它作为“恶的国家”的代表,认为这是一种火热的共产主义信仰,却是没有经过检验的、幼稚的和错误的共产主义的信仰。
  应该承认,欧亚主义者对于俄罗斯的独特设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是十分富有成效的。这种学说汇集了“俄罗斯一欧亚思想”最广泛的光谱,其思想来源于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哲学、神学、历史、地理、语言学、文艺学、艺术、音乐文化。欧亚主义者集中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力量成为构建新的多元学说――俄罗斯学的首倡者。俄罗斯思想具有更具体、更多维的文化学、民族地理学的基础和根据。
  欧亚主义理论家内部的思想也不是完全统一的,r.B.弗罗洛夫斯基是欧亚主义神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曾期待扮演欧亚主义精神领袖的角色,他曾用“欧亚主义的诱惑”这一术语来表示他对欧亚主义运动的否定态度。实际上,欧亚主义者内部的矛盾当时并不为人所知,因为反映这方面内容的资料只是最近才公开。特鲁别茨科伊在1923年12月20日给苏夫琴基的信中说:“弗罗洛夫斯基离我们很远。”
  而弗罗洛夫斯基作为神学家不接受“俄罗斯思想摆脱教会的作用成为世俗的”的这一说法。由于坚持神学的纯洁主义,他甚至不接受欧亚主义者对费德洛夫的亲近,他认为,费德洛夫在《俄罗斯神学之路》中的世界观完全不是基督教的。弗罗洛夫斯基和特鲁别茨科伊、苏夫琴基和萨维茨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在弗罗洛夫斯基那里教会问题是第一位的和主要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问题。弗罗洛夫斯基将改革东正教神学作为自己的使命。和弗罗洛夫斯基对于俄罗斯思想的论述不同,特鲁别茨科伊着重强调,对俄罗斯而言,追随西方模式的经济西化派是有一定的成绩的。与此同时,他也斥责了“向共同人类文化努力的虚假形式一世界主义和国际主义”。他认为,将欧亚主义的实质理解为西方的敌对者和亚洲化的崇拜者,这种根深蒂固的刻板的公式是根本不对的,任何一个东方学家将某种亚洲文化和欧洲文化对立起来是无知的行为。H.H.阿列克谢耶夫是欧亚主义法哲学的重要理论家,他着重指出,俄罗斯和世界亚洲化是为了在东方和西方综合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文化。(阿列克谢耶夫:《俄罗斯人民与国家》,莫斯科2000年,第145页)他认为,欧亚主义的观点在于克服轻浮表面的西方主义,西方主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极力否定文化的特殊性,尽管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粹的所谓西方文化。因此,阿列克谢耶夫说,欧亚主义想战胜西方,不能从外部而应从内在的,从西方文化的精神出发,而这种精神关于欧亚主义者而言是其自身所固有的。
  俄罗斯一欧亚的东西方精神不仅为欧亚主义者所具有,同时,其他许多思想家都具有这种精神,因为在东方,俄罗斯被视为西方的全权代表;而在西方,人们认为俄罗斯是东方的载体。
  国外思想家坚持“革命前的思想”,认为俄罗斯文化只体现在十月革命之前;而欧亚主义者持“革命后的思想”,不同意这种说法。尽管坚持革命后的思想的欧亚主义者有左派和右派之分,但在有些立场观点上又是统一的。例如,俄语专业论文,他们认为,一方面,十月革命是彼得一世改革逻辑的完成;另一方面,十月革命也证明俄罗斯命运与欧洲命运是相对立的。与此同时,欧亚主义并不认为实现俄罗斯命运是一种类似于法西斯主义和民族社会主义的民族学说,而是全世界的任务,是一种致力于保存文明多样性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对于

未来的设计。对于这个任务,毫无疑问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对于反全球化和“第三条道路”的现代政治哲学。随着欧亚主义的扩展,欧亚主义者逐渐承认苏联是俄罗斯历史的一部分。在卡尔萨文看来,索洛维约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所理解的俄罗斯思想是指向未来的宗教社会理想,应当将其诠释得更为具体和明确,使俄罗斯的历史和国家现存主体更加具体化。这种主张为欧亚主义将俄罗斯思想运用到苏联时期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认为俄罗斯思想是有机的一体的,苏联时期也是俄罗斯思想的一个阶段。
  在当代,俄罗斯改革使社会按财产进行划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分层,人们对欧亚主义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一些富有创造精神的哲学家对欧亚主义进行新的理解,他们不是把欧亚主义看成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而是把它看成是宝贵历史经验的核心。A.c.巴纳林认为:“欧亚主义是提供充分的依据和崭新未来的强有力的思想。”另外一些亲西方的欧亚主义的略论家和批评家努力将欧亚主义者塑造成为斯宾格勒和《西方没落》的拥护者。最后一种观点与最初的欧亚主义的自由主义批评家,如基泽维捷尔、米留可夫相比没有任何新意。基泽维捷尔在《欧亚主义》一文中说:“欧亚主义最重要的目的是:‘宣传亚洲的因素战胜欧洲,这是一种落后的胜利’。”显然,在21世纪这种观点是完全落后于时代的。
  德国斯拉夫主义者列奥尼特・留克斯对于欧亚主义的阐述比较值得尊重,他承认欧亚主义者思想独特而新颖,不是知识肤浅的人和政治上脱离实际死守某种教条的人,而是掌握某种严谨精致的略论艺术的人们。但是,列奥尼特・留克斯认为,他们是孤独主义者,他们独特的思想不可避免地陷入失败,因为不存在既选择西方,同时又保存俄罗斯遗产的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因此,他把欧亚主义方案放置到一个无法通往当代世界的荒芜的仓库中。苏联解体后,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一些苏维埃学家意识到俄罗斯宗教哲学比共产主义、马克思一列宁主义意识形态更仇视西方和西方的价值。后者尽管具有反资本主义的目标,却是彻头彻尾的西方的产物,是欧洲哲学的最新成果。在当今西方世界,关于俄罗斯宗教哲学中反西方化的内容是持严厉批判态度的。而在当代探讨俄罗斯哲学的中心之一的中国存在着与西方对待俄罗斯宗教哲学的不同态度。中国学者特别是年轻一代,把俄罗斯宗教哲学看做是,在对任何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都存在威胁的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寻找民族思想的一种方案。(刘左源:《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索洛维约夫和别尔嘉耶夫作品中俄罗斯思想的形而上学》,莫斯科大学哲学副学位论文摘要,2017年)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位中国学者写道:“每一个民族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应保护本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独特性,避免被全球化所同化。”(李海燕:《丹尼列夫斯基的文化历史类型理论》,莫斯科大学哲学副学位论文摘要,2017年)这种观点不能不赞同。
  
  [责任编辑:劲草]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