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都曾经在历史上对俄罗斯外交产生重大作用,而在20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从苏联分出后,这三种外交思潮曾先后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导致亚洲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俄罗斯与东北亚各国尤其是中国的关系也随之不断提升。 在对西方国家态度不断强硬的同时,亚洲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俄罗斯开始重视发展同东北亚各国的关系。 (一)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作用最大的中国关系不断升级。1993年开始,中俄两国外交接触明显增加,两国副部级以上代表团互访达到25次,1994年增至36次。1994年9月,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将两国关系升级为“建设性伙伴关系”。此后,双方在政治、军事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加。1994年,中俄签署了《中俄国界西段协定》,划定了中俄两国存在历史遗留争议问题的西段55公里共同边界。1993年11月和1994年7月,俄中两国国防部长互访,双方先后签订了《中俄两国政府预防危险军事活动的协定》《对于不将本国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等一系列协议。 (二)俄蒙、俄朝关系有所改善。1994年9月俄总统叶利钦致电金正日,祝贺朝鲜国庆,打破两国之间冰封3年的外交关系。1995年俄朝两国外交部正式签订1995~1996年的交流计划,开始增加两国外交部门的接触。1995年9月7日是1961年签订的《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期满时限,两国均表示愿意签订新的《俄朝友好关系条约》,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除此之外,俄罗斯还积极谋求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对策,在其不断推动下,由中、美、朝、韩参加的“四方会谈”于1997年底正式启动。俄罗斯与蒙古的关系也开始走上正轨,1993年1~2月,俄罗斯与蒙古签署了《俄蒙友好关系与合作条约》及《俄蒙军事合作协定》,1995年4月两国签署了1995年经贸合作协定书第10个文件,同年11月叶利钦致信蒙古国总统,充分肯定蒙古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重要位置。 (三)与韩国、日本的关系有所发展。东北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既是美国的同盟者,又是与俄罗斯有利害关系的国家。前者决定了俄罗斯必然会对日韩两国有所戒备和防范,后者则决定了俄罗斯需要增进与日韩之间的合作。俄罗斯与日本有北方四岛的领土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了俄日关系。相关于日本,俄韩之间因为没有领土纠纷问题,合作要顺利一些。1992年底两国签署了《俄罗斯联邦与大韩民国关系准则条约》等一系列文件,叶利钦在韩国议会演讲,明确表示俄罗斯要积极参与亚太的各项事务。除此之外,俄韩还先后于1995年和1996年签署了《军事秘密保护协定》和《军事合作备忘录》,增进两国军事合作。 这一时期,在斯拉夫主义作用下,俄罗斯在对外战略上尤其是对东北亚关系更为积极务实。但是,随着国际形势和俄罗斯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更为客观现实的欧亚主义逐渐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新欧亚主义对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作用 1921年萨维茨基、苏符钦斯基、特鲁别茨科伊、弗拉洛夫斯基四人合著的论文集《走向东方:预言与现实――欧亚主义者的主张》在索非亚出版,标志欧亚主义诞生。欧亚主义认为俄罗斯在地域上横跨欧亚,但既不属西方,也不属东方,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发展道路,俄罗斯必须根据这一特点来设计自己的道路,吸取西方和东方的优点,在西方和东方之间寻求平衡。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在大西洋主义一败涂地、斯拉夫主义作用日渐消退的情况下,欧亚主义东山再起,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增加了若干新内容,我们可以称之为新欧亚主义。 1996年1月5日,叶利钦任命普里马科夫取代科济列夫担任外交部长,这一重要人事变动标志着新欧亚主义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普京上台后,继续奉行新欧亚主义,并在9.11事件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在新欧亚主义中加进了一些大西洋主义的合理成分,但并未改变新欧亚主义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主导地位。 (一)新欧亚主义主导下的对外战略主要内容 1、制衡。俄罗斯应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利用地缘优势在欧亚各国和各种国际势力之间构建一种均衡的态势,从而为俄罗斯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这种制衡主要体现在在东西方之间寻求平衡,通过积极开展对东方尤其是亚洲国家外交来平衡对西方各国的外交,这从1996年以后俄罗斯明显更加重视与东方尤其是东北亚各国发展外交关系可以得到印证。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应该在欧美之间寻求平衡,通过积极开展对欧外交来平衡对美外交,例如在2003年俄罗斯和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共同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 2、国家利益至上。俄罗斯在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必须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2002年4月18日,普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指出:“今后也将根据我们的能力和国家利益――军事战略、经济和政治利益,绝对务实地制定俄罗斯对外政策。”这表明在新欧亚主义的作用下,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已经逐渐回归客观理性的现实主义层面,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对外政策。 3、捍卫俄罗斯大国地位。俄罗斯对外战略应该有利于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逐渐沦为“二流国家”的现实使俄罗斯痛心疾首,“无以数计的人为自己失去作为伟大的多民族强国公民的资格而着实感到悲伤和沉痛”。重振俄罗斯大国声威成为全民族的共识,正如普京总统《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指出:“俄罗斯过去是,将来也还会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特征决定了这一点。在俄罗斯整个历史进程中,它们还决定着俄罗斯人的思想倾向和国家的政策。即使在今天它们依然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从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等问题的强 硬、对格鲁吉亚动武等一系列事件中都不难发现这一准则的作用。 4、构建“多极化”世界。俄罗斯应努力促成世界的多级化格局并力争使其成为独立的一极,坚决反对世界“单极化”的趋向。1996年5月,叶利钦总统在外交部作了题为《俄罗斯在多极世界形成时期的地位和影响》的演讲,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俄罗斯“多极化”的外交战略,这一准则开始成为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重点。普京也同样重视这一准则。上任伊始,他就与9个独联体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会晤,而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普京会见了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的领导人。俄罗斯学者麦德韦杰夫就此评论道:“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里,弗拉基米尔・普京与其他国家领导人所进行的会见和会谈如此之多,是鲍里斯・叶利钦整个总统生涯不曾有过的。” (二)在新欧亚主义的作用下,俄罗斯对东北亚的外交政策更为积极主动 1、俄罗斯积极介入东北亚事务以提高其作用力。朝鲜核问题是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的热点问题,1996年4月,俄罗斯外交部提出“2/2/2”对话模式,即由朝韩、美中和俄日参加的六方进行会谈解决朝核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一建议遭到美朝两国拒绝。2003年8月,俄语论文网站,俄罗斯正式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次“六方会谈”。虽然这一问题的解决仍任重道远,但俄罗斯的积极态度不容忽视。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具有重大作用的国际组织,力求在亚洲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2、俄中关系不断升级,联系日趋密切。1996年4月两国共同声明,将中俄关系上升为“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之后两国关系突飞猛进,主要表现在: (1)政治关系日益密切。1996~2017的10年间,两国元首共进行过11次会晤,两国总理也进行过10次会晤。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进一步确定了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框架。200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对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的签订以及2017年10月14日,中俄在黑瞎子岛举行“界碑揭牌仪式”标志着长达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扫除了两国关系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障碍。2017年7月中俄两国领导人了《中俄对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表明两国在推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公平、民主、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问题上达成高度共识。2017年俄罗斯新总统梅德韦杰夫上任伊始就于5月23日访问中国,将中国作为独联体国家之外的首访国,表现了俄罗斯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 (2)经贸合作走上正轨。1996年中俄经贸额为68.40亿美元,此后三年中,受金融风暴作用,中俄经贸总额持续下滑,分别为61.19、54.80和57.20亿美元。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密切,两国经济合作日益走上正轨,经贸额也不断增加:2002年达到120亿美元,是1999年的2倍,2017年又翻了一番,达到291亿美元,2017年则突破300亿美元,2017年两国贸易额达到568.3亿美元,2017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作用,贸易额有所下降,仍达到395.09亿美元。除此之外,两国经济合作的领域扩展到石油、天然气、金融、电力、交通、通信、旅游等各个方面,这些都表明中俄经贸合作不但已经走上正轨,而且日益被提升至战略高度。 (3)两国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从2017年在中国举办了“俄罗斯年”开始,中俄两国找到了进行文化交流的新形式,此后,2017年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据初步估计,这两次活动中两国观众达到几亿人次。在安全领域,中俄两国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框架,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打击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三股恶势力等问题上进行了积极合作。2017年,两国在中国进行了“和平使命2017”军事演习,2017年8月,中俄两国又和其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俄罗斯举行了“和平使命2017”大规模反恐联合军演。这次军演在规格、参加人数、技术含量等方面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两国反恐合作达到全新的高度。2017年双方的“和平使命2017”联合军演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增强了两国军队的联合作战能力。 3、在东北亚地区之间展开多边制衡外交,以实现俄罗斯利益的最大化。首先,利用油气资源的优势,在中日两国之间进行制衡外交。中日两国是东北亚地区作用较大的国家,其中,中国的政治作用较强,日本的经济实力雄厚,又有日美同盟的背景。俄罗斯与中国间更多是政治合作,而与日本之间更侧重经济和技术合作。其次,俄罗斯摒弃了以往“轻朝重韩”的外交政策,加大对朝鲜的外交力度,努力在朝鲜和韩国之间实行平衡外交,2000年7月9日和2001年7月末,俄朝两国元首普京和金正日实现历史性互访,极大推动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同时,俄罗斯不断增进与韩国的政治经济合作,力求既与韩国建立良性关系,又保持对朝鲜的作用,以此为自己在朝鲜半岛事务上赢得更多的发言权。事实证明,俄罗斯的这一平衡外交策略相当成功,赢得了朝、韩两国的一定好感,在朝核六方会谈中的份量增加,部分抵消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 四、结语 从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到新欧亚主义,俄罗斯外交思潮的演变对其对外战略产生重大作用。与此相对应,东北亚地区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也不断变化,中俄之间从“友好国家”、“建设性伙伴”到“战略性合作伙伴”的演变,恰恰印证了俄罗斯对东北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大西洋主义自不必说,新欧亚主义虽然强调欧亚并重,但其实质仍然是西方重于东方,积极开展东方外交,最终是为了平衡对西方外交。受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作用,西方仍然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重点,而俄罗斯积极的东北亚政策更多是为了获得一个稳定安全的后方。从目前来看,俄罗斯对外战略中新欧亚主义的主导性作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俄语论文网站,加之东北亚各国尤其是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国际作用不断扩大,因此,东北亚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仍将不断提高。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推动东北亚地区各国在各个领域沟通与合作的不断发展,为中国和平崛起营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责任编辑:白 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