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近况及前景略论[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经济转轨以来,俄产业结构虽有一定的调整,但总体而言并未得到实质性突破。这种产业结构状态在保障俄经济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对其未来经济增长形成严重制约。如何加快产业调整与升级,是俄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谋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产业结构;经济转轨
  中图分类号:F15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3-0034-05
  
  俄罗斯经济学家B.马乌曾将俄罗斯转型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如何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的问题;二是“后共产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制度转型问题;三是严重宏观经济危机;四是国家影响严重削弱的问题。这四个问题曾是使俄罗斯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严重危机的重要因素。经过对经济的调整,到21世纪初,上述问题中的三个问题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惟有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即俄经济结构现代化、高技术化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文回顾了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略论
  
  一、俄罗斯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1992年俄罗斯在启动激进式改革的同时,也开启了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在这次调整中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工业为28%,贸易为22%,交通运输业为6.6%,建筑业为7.2%,农业为5%。如果按产品和服务分类看,这种变化更为明显,2004年产品生产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为41%,而服务业所占比重达到59%。这表明俄罗斯产业结构已发生一定转变,各产业关系与苏联时期相比已趋向合理。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改革目标,包括调整第二产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加大轻工业、加工业的比重,增加高效率部门等,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首先,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演变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俄转轨以来,作为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之一的制造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它在工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从1992年的23.8%下降到1995年的19.2%,此后虽有所回升,但始终没有恢复到1992年的水平。与此相反,俄能源工业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与1992年相比,2002年电力工业增长82%、燃料工业增长84%、石油开采业增长86%、石油加工业增长86%、天然气工业增长94%、煤炭工业增长87%[1]。与同期工业的整体增长为67%相比,各能源工业增长幅度是相当高的。这使俄工业结构从以重工业为主导转向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并呈现出一种“退化性的逆工业化趋势”。
  其次,与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轻、重工业结构比例失衡更加严重。转轨以来,与电力、燃料和石油等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相反,俄轻工业、食品工业的比重则呈明显下降趋势,1992年二者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合计为�19.7%,到2004年则下降为�16.8%。如果把轻工业单列出来,问题更为严重,其比重从1992年的�5.2%下降到2004年的�1.4%,以至于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一部门在俄罗斯几乎被“消灭"了。上述状况使俄罗斯轻、重工业结构比例失衡问题比苏联时期更为严重。
  第三,农业内部存在比例失衡问题。1990年以来,俄罗斯农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90年的16.4%降到1999年的6.8%[2]
  ,2004年又进一步降低为5%。虽然俄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与正常产业发展规律,即随着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应不断下降这一趋势是相一致的,但实质内容却有本质差别,俄农业比重不断下降具有危机的性质。同时,农业内部也存在着结构失衡问题,仅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两大部门的发展趋势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即种植业产值不断下降,而畜牧业产值不断上升,1990年这两大部门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关系为37:63。但在1990―1995年间这种比例关系发生了逆向变化:即种植业比重相对上升,而畜牧业产值则相对下降,直到2003年二者的比例也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依然维持在55:45左右。
  第四,服务产业内部也存在着结构比例失衡问题。服务业是俄增长较快的产业,2004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59%,超过发达国家45%~50%的平均水平。但其内部发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为市场服务的综合体如贸易服务、金融信贷服务、咨询审计服务等增长迅速,而对后工业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教育、科学、卫生和文化等却发展缓慢,据统计,教育、科学、卫生和文化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11%缩小到2004年的6%[3]。
  
  二、俄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原因
  
  总体而言,俄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一定的调整,但原本畸形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突破,反而向另一个更加畸形的方向发展。其特定的原因如下:
  1.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模式对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俄罗斯是从苏联脱胎而来的,它的经济缺陷必然带有遗传性。上个世纪20年代在西方国家的包围下,苏联选择了具有备战性质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这一模式相适应,苏联的产业结构具有超重型特点,即产业明显地向冶金、能源和机械制造业尤其是向军工方面倾斜,而服务于消费的行业――轻工、食品、农业等则被打入另册。在这一结构下,苏联获得了比西方国家快得多的速度优势,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但也正是这一结构为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埋下了阻碍因素:因为只要产业结构是合理的,那么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自然会做出相应调整,不会形成产业失衡问题;即便发生产业失衡,只要各产业资产的专用性弱,转产不会造成高额的沉淀成本,那么结构调整也可以发生。但在超重型的产业结构下上述进程很难发生:首先,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的状况使各产业、各部门间无法建立有效联系,各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也因此无法建立,这使产业结构很难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苏联时期形成的工业资产尤其是重工、军工资产专用性很强,其产业退出需要巨额费用,据俄罗斯专家统计,仅俄罗斯“军转民”计划就需要投入1 500亿美元,这关于转型期资金十分紧张的俄罗斯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产业的进退。
  2.激进式改革对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俄罗斯最终确定了“休克疗法”作为其改革方案,这不可避免地会使其在转轨初期陷入衰退性的经济危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迅速增加收入、缓解经济危机。这反映在结构调整中就表现为调整不能仅考虑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而必须考虑缓解经济危机的要求[4],后者要求俄罗斯产业中最具有竞争力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应优先得到发展,通过其出口所获得的利益来支撑俄罗斯的基本经济运行。同时,激烈快速的转型也完全破坏了原有的供给与需求关系链条,使原有的产业链断裂,而要建立起新的适合市场经济的产业链条,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转换过程,这也放慢了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
  3.片面强调外贸自由化,缺乏对本国民族工业必要的保护。从战略上讲,实行对外开放是一个正确的方针。但是,进入国际分工的特殊条件以及不成熟的市场关系和经济危机状态,要求俄罗斯在确定开放度时应持谨慎态度,并应保持政府必要的调控。但俄罗斯在转轨初期就放弃了政府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调控,实行外贸自由化。当然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变化来更正原本畸形的产业结构,但其中忽视的现实是,在苏联时期,其轻工业、食品和消费品生产公司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在失去国家补贴和没有保护政策的情况下,这些产业根本无法与国外优质产品竞争,最终只能导致轻工、食品市场大部分被外国商品所占领,而这又成为作用俄罗斯农业发展、导致农业危机的因素之一。而农业危机反过来又强化了轻工业和食品部门的萎缩,使食品和消费品长期依赖进口。虽然1993年以后,俄罗斯历届政府开始认识到过早开放对国内市场的不利作用,试图在政策上进行调整,但扭曲的体制已经形成,使调整的意图无法得到落实。

  4.俄罗斯消费结构没有明显的升级趋向,结构调整缺乏动力。消费结构既是检验产业结构实际效益,又是引导产业结构向着符合消费需求方向变动的重要因素。转轨以来,由于俄罗斯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和对未来的谨慎性预期,俄罗斯消费支出比例一直较低,消费层次没有明显的升级趋向。根据俄联邦统计署2017年2月首次公布的俄罗斯居民消费结构状况,俄罗斯居民用于食品的消费占整个消费的42.7%;非食品消费占33.7%,其中每月用于购买服装、鞋和其他日用品的开支占整个消费的10%;在有偿服务中,俄罗斯居民用于公共住宅服务的消费占8.9%,公共交通占3.31%,日常服务占�2.71%[5]。可以看出,俄罗斯居民消费主要还是为满足吃、穿等基本需要,并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场创新需求引导。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国内资本要素所有者的理性选择就是发挥俄罗斯固有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这是导致俄罗斯的产业结构逆向选择为前工业化结构的因素之一。同时,由于过早放开国内市场,俄罗斯居民需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拉动的是国外需求,据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估算,2004年其国内需求增加的64%是由进口商品来满足的,这使消费需求变化对本国产业的促进极其有限。
  5.外资对俄罗斯产业结构的薄弱环节长期保持较低的投资关心度。利用外资带动产业转换,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俄罗斯转轨以来,每年吸引外资的流量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但这些外资主要集中于风险小、见效快的非技术溢出部门,如燃料、冶金、交通和运输业、金融、贸易和公共饮食等部门,而对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中拟重点发展的食品、机械制造、高技术产业等则很少涉足。关于需要投资额较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农业,外资更是很少问津。外资的流向选择使俄罗斯产业结构不能借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而得到提升。
  
  三、俄罗斯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
  
  俄罗斯转轨以来的产业调整,对其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尤其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制止其经济崩溃和促进经济回升方面起了重要影响。但是,这种产业状态在启动和恢复俄罗斯经济基本运行的同时,也对其现在与未来的经济增长形成严重的制约。
  第一,它使俄罗斯在相当长时间内失去了通过结构优化带来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实践证明,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为基础的,这可以从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和形成协调的产业关系两方面得到解释。但俄罗斯目前经济增长很难从这两方面获得推动力。而且与这种效应相比,俄罗斯产业结构变动所引起的经济增长具有短期和低效的特点,这势必对其长期经济增长产生不利作用。同时,依靠燃料、能源工业支持的经济增长具有脆弱性,能源、燃料等产业是极易受到市场剧烈波动的作用的,是典型的易于“大起大落”的产业。当燃料、能源对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迅速上升并成为经济增长一个重要解释变量时,经济发生波动甚至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只要能源产品的出口稍一受阻,就会通过连带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多种负面作用。
  第二,增加了俄罗斯未来产业结构变革的难度。在俄罗斯政府的政策设计中始终包含这样的思想,即优先发展能源、原材料等工业,以此带动经济走向稳定,之后再着手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其中被忽视的问题是,由此造成的破坏性作用将加重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首先,在现有结构下,各产业间的良性循环并没有建立起来,薄弱的轻工业、农业不能为重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拓展空间,而后者在失去前者的支持的同时,亦不能推动前者的发展;其次,能源、原材料行业的高额利润,吸引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如2000年和2001年,在工业投资中,石油开采一个部门就占33%,冶金、天然气和电力部门分别占13%、11%和10%[6]。当这些产业部门挤占大量经济资源,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必然受到抑制,其中包括教育、科学、高科技(武器和军事技术除外)等产业,这不仅将作用俄罗斯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也将不利于其产业结构的加速转变。
  第三,对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产业结构失衡导致俄罗斯机器设备、运输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严重依赖进口,俄语毕业论文,仅以2017年为例,在进口商品结构中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占47.7%,化工产品占18.1%,食品及农用原料占17%,金属及其制品占5.2%,原木及纸浆制品占3.5%,纺织品占3.3%,矿产品占1%。其中,俄罗斯对粮食进口的依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2003年以前,粮食(食品及其生产原料)进口一直在20%以上,在所有大类进口商品中仅次于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而位居第二。依据国际标准,俄罗斯显然面临着粮食安全问题。这种状况的危险性在于,不仅可能导致商品价格被操纵、国内生产遭到破坏和国内市场被侵占,而且一旦发生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或战争的危险,俄罗斯国家安全将面临严峻�形势。
  第四,处于国际分工的低层次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俄罗斯必须面对的问题除了体制转轨外,还有如何融入到全球经济中来,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抢占制高点。产业结构的低度化、低层次化,决定了俄罗斯主要以垂直型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据俄罗斯海关统计,2017年,在俄罗斯对非独联体国家的出口中,能源产品占�66.7%,金属及其制品占14.9%,俄语论文网站,化工产品占�5.5%,原木和纸浆占�3.6%,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占�3.5%;而其他产品,如加工业产品、高技术产品只占出口商品总量的一小部分。这使俄罗斯主要是在世界的初级制成品市场上,与许多不太发达的国家一起在世界市场的边缘地带分享有限的好处和利益。这不仅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水平及趋势不相适应,而且也制约了俄罗斯利用国际市场发展本国经济的可能性,与其全力谋求融入全球化的战略目标相违背。
  
  四、俄罗斯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从短期看,俄罗斯畸形的产业结构可能会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因而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成为制约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确立之后谋求进一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俄罗斯政府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陆续出台了优化经济结构的方法,包括控制石油、天然气等采掘行业的生产规模,大幅度增加非原材料和加工工业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发展新经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等。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在实现上述目标过程中虽然存在一定有利的因素,但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1.经济翻番目标与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对俄罗斯来说,要真正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就必须对产业进行全面的结构性调整,使经济由主要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但要实现这种调整,必然会减少能源产品的出口,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最终使经济翻番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如果经济翻番目标不能实现,就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结构升级。这是俄罗斯目前面临的两难选择问题,无论选择哪一个目标,另一个的实现程度都会受到作用。从普京政府现有政策看,虽然它同时提出了经济翻番和结构调整的目标,但其更偏重在2017年前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据俄罗斯学者估计,年均经济增长只有达到�7.2%~7.5%,才能实现2017年前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速度,在现有产业状态下,惟有大量增加石油、天然气等生产和出口,其结果势必会进一步强化俄经济原材料化和初级产品化的特征。
  2.资金短缺和投资结构不合理是作用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变数。调整产业结构表面看来主要涉及产业资本,实际上却与金融资本关系密切。据俄专家估计,为实现产业调整,共需要各种来源的投资2万亿美元以上。而从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看,由于内部积累不足,结构调整的国内投资将十分有限;从引进外资看,虽然近几年外资流入有较大增加,但俄罗斯的投资过程还没有活跃起来,即使俄投资环境日益好转,每年吸引500亿美元的资金也是难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使产业结构发生改善,惟有使有限的资金投向对经济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的部门,如教育、科学、高科技等产业。但据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在2017―2017年的十年内,俄对石油生产领域的投资将达到1 280亿~�1 400
  亿美元,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源、原材料等部门吸纳的投资仍将占俄全部投资中的绝大部分。这样,通过改善投资结构,从而改善产业结构的目标在短期内也将难以实现。
  3.俄罗斯重工、军工公司的高退出壁垒制约结构调整。要解决现有产业状态对结构成长的阻碍影响,关键是发展在转型时期被忽视的产业,使各产业间形成良性的循环,但这是以经济要素在产业间的有效转移为前提的。但由于重工、军工公司存在比较显著的沉淀成本,经济要素无法在产业间实现有效的转移,而且,这种障碍在短时期内很难解决。与苏联具有相似产业结构的我国西北、东北地区改革难度较大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这种结论。
  4.加入世贸组织可能对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利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并参与世界经济,已成为俄对外政策的主导方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为俄经济发展带来有利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其结构调整产生不利作用。首先,加入世贸组织后,俄能源开采业因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将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产业,并得到快速发展,而相当一部分产业,尤其是轻工业、机械制造业等会在竞争中萎缩,产业结构的能源化倾向将进一步加重。其次,加入世贸组织还可能导致俄国内粮食产量下降,对进口的依赖加强等诸多问题,作用结构调整进程。
  总之,对俄罗斯来说,通过产业结构变革以构筑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和环境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Б.Плышевский.О промышленной политике.Экономист,2004,(10):7.
  [2]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俄罗斯农业[M].莫斯科,2000.
  [3]王遒.俄罗斯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2017-11-21.
  [4]徐新.论俄罗斯的经济结构[J].东欧中亚探讨,1996,(6):30.
  [5]俄罗斯联邦统计署.俄罗斯居民的消费结构[N].[俄]消息报,2017-03-07.
  [6]王郦久.普京经济思想与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2,(10):25.
  [责任编辑:安兆祯]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