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研读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原文,笔者发现,小说批判的主要对象,不是沙皇的封建专制制度,不是别里科夫,而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和严重问题。《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性格和文化心理
  对俄罗斯文化产生重大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地理环境和气候。俄罗斯大部分疆域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庄稼播种和收获时间短暂而珍贵。人们必须吃苦耐劳、一鼓作气,才能完成劳作任务。在整个漫长的冬天,他们坐在暖烘烘的屋子里,享受着寒冷给他们带来的安逸,无所事事。长冬短夏使俄罗斯民族形成了既吃苦耐劳又慵懒、散漫的性格特征。另外,俄罗斯地大物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也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懒散文化性格的形成,进而产生了庸俗、无聊的文化心理。
  二是宗教信仰。俄罗斯绝大多数人信仰东正教。东正教宣扬博爱、宽恕和忍耐,告诫人们任何抗争在命运面前都无济于事,所以要听从命运的安排。这些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俄罗斯人的精神中,融入到俄罗斯民族的血液中,忠君、顺从、忍耐等民族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如俄罗斯历史学家萨姆索诺夫在《俄罗斯民族》一书所说,“东正教以其包容、博爱、坚忍的精神,锻造出了俄�_斯人坚强的性格。善良、温顺、忍耐、虔诚……俄罗斯民族的这些性格特点几乎都是在东正教作用下形成的”。
  三是农奴制和沙皇的专制统治。俄罗斯农奴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较之西欧多延续了400多年,直到 1861 年才正式废除。它持续时间之久、集权程度之高、作用之深远,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在东正教作用和影响的基础上,长期实行的农奴制度和专制统治也促进了俄罗斯人温顺、服从和隐忍民族性格的形成。俄罗斯人对国家、制度的服从,对苦难的承受,堪称世界之最。
  任何民族都具有一定的忍耐力,但俄罗斯人承受苦难的耐性尤其持久而强大。俄罗斯社会学家克塞尼娅・卡西亚诺娃在《对于俄罗斯民族性格》一书中说:“忍耐是俄罗斯民族最突出的性格,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基础。”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忍耐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转变成消极隐忍,甚至逆来顺受。长期的习惯性忍耐导致俄罗斯人对生活产生了消极的态度。他们不相信未来,而相信宿命,把一切都寄托在所谓的命运上,而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强加给他们的不公。所以,诸如“但愿吧”“随它去”这样的消极词汇,也就成了许多俄罗斯人的口头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就成了不少俄罗斯人的生活态度。消极的生活态度使众多的俄罗斯人变得麻木、平庸、鼠目寸光,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和改变现实的思想行动。这种精神状态又使俄罗斯民族庸俗、无聊的文化心理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宗教文化、封建农奴制度等一系列因素打造出俄罗斯民族“忍”的文化精神,培育出俄罗斯民族既吃苦耐劳又慵懒、散漫的文化性格以及庸俗、无聊的文化心理。
  二、小说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思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原著中,兽医伊万・伊万内奇是个关键人物。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他的几处感慨和议论上。
  1.“是的,我们都是有头脑的正派人,我们读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著作,以及勃克尔等人的作品,可是我们又常常屈服于某种压力,一再忍让……问题就在这儿。”
  2.“你看着别人作假,听着别人说假话,你却由于容忍这种虚伪而被人骂成蠢货;你受到委屈和侮辱而隐忍不发……这样做无非是为了混一口饭吃,为了有一个温暖的小窝,为了做个不值一钱的小官。不行,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了!”
  伊万・伊万内奇的这两段话至关重要,它们是小说文本意蕴拓展深化的关节点,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屈服于某种压力,一再忍让”“受到委屈和侮辱而隐忍不发”,这才是别里科夫能够辖制整个中学足足十五年,俄语论文网站,而且全城都受他辖制的真正原因,这才是束缚俄罗斯人民的最大的“套子”。作者借伊万・伊万内奇之口对俄罗斯民族“忍”文化精神进行了质疑和反思。小说中,华连卡一阵响亮而清脆的笑声就能结束“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这个细节意味深长,说明别里科夫不堪一击,但人们却默默忍受别里科夫的“辖制”而不去摆脱它。作者以夸张之法写别里科夫的脆弱,意在反衬俄罗斯民众超常的忍耐力。
  “问题就在这儿。”伊万・伊万内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社会各种病态现象存在的根源。“这儿”指什么?指“忍”。由于“忍”,“我们又常常屈服于某种压力,一再忍让”;由于“忍”,“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另外还有多少这种套中人活着”;由于“忍”,“我们住在空气污浊、极其拥挤的城里……在懒汉、爱打官司的人、无所事事的女人中间消磨我们的一生”。可见,作者批判锋芒指向的主要是俄罗斯文化精神中的消极忍耐,而不单单是沙皇专制制度。
  “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了!”是伊万・伊万内奇发出的沉痛呼喊,也是小说的点睛之笔。作者不光写伊万・伊万内奇的呐喊,还写他心中的焦虑。小说的结尾,布尔金睡着了,“伊万・伊万内奇却还在不断地翻身叹气。后来他索性爬起来,走到外面,在门口坐下,点起了烟斗”。这段描写细腻深刻地写出了伊万・伊万内奇内心的忧虑。作者借伊万・伊万内奇口中所说、心中所想,表达了对俄罗斯人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对俄罗斯民族命运的深沉忧思。
  在原著中,中学教师布尔金除了是别里科夫故事的讲述者,也是作者创作意图的重要体现者。研读下面两段文字,你就不难明白这一点。
  1.“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这样的人,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啊,自由啊自由!只要有一点点自由的影子,只要有可以享受自由的一线希望,人的灵魂就会长出翅膀来……”
  2.“算了吧,您扯到别的话题上去了,伊万・伊万内奇,”教师说,“我们睡觉吧。”十分钟后,布尔金已经睡着了。
  第一段文字是布尔金表达埋葬别里科夫后的感受,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由的渴望是多么迫切。提起自由,这个中学教师慷慨陈词,口若悬河。可是,当伊万・伊万内奇发出“不行,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了”的呐喊时,这个读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著作,以及勃克尔等人的作品”,接触过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却说“算了吧,您扯到别的话题上去了”,催促他“我们睡觉吧”,并且十分钟后,他就“已经睡着了”。布尔金的言行让人匪夷所思。这个细节大有深意,它象征着当时俄罗斯民众普遍的精神状态,意味着他们还想继续在昏睡中麻醉下去,忍耐下去。本该先知先觉、走在时代前列的知识分子尚且如此,那么,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的俄罗斯民众的忍耐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三、小说对俄罗斯民族文化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反思
  契诃夫目光敏锐,他洞悉俄罗斯民族的劣根性,在《文学教师》《醋栗》《第四病室》等许多小说中,他极力嘲弄和抨击了俄罗斯民族慵懒、散漫的劣根性,对庸俗习气进行了严厉的批判。高尔基在评论契诃夫的创作时说:“‘庸俗’是契诃夫的敌人,契诃夫一生都在与‘庸俗’做斗争。”《装在套子里的人》除了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精神中的“忍”进行反思和批判外,对俄罗斯民族慵懒、散漫的文化性格以及庸俗、无聊的文化心理也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1.在我们内地,人们出于无聊,什么事做不出来呢?……既然我们很难设想别里科夫会结婚,我们又为什么突然之间头脑发热要给他做媒呢?校长太太,督学太太,我们中学里的所有太太们,都活跃起来,甚至连模样都变好看了,仿佛一下子发现了生活目标似的。
  2.在我们这儿,由于闲得无聊,没事情做,照那样结了婚的,正有成千上万的先例呢。
  3.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y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4.“问题就在这儿了”,伊万・伊万内奇又说一遍,“我们住在空气污浊、极其拥挤的城里……在懒汉、好打官司的人和愚蠢而闲散的女人当中消磨我们的一生,自己说也听人家说各式各样的废话,这岂不也是一种套子?”
  这几段文字,中学语文教材中只保留了第3段。删去的几段话正是小说对俄罗斯民族文化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我们中学里的所有太太们”,虽然“很难设想别里科夫会结婚”,但谈到给别里科夫做媒,“都活跃起来,甚至连模样都变好看了,仿佛一下子发现了生活目标似的”。庸俗和无聊可见一斑。像别里科夫和华连卡那样,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打算拿自己的婚姻和终身幸福来打发“闲得无聊,没事情做”的精神空虚,这种现象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而这样做的人在俄罗斯竟然有“有成千上万的先例”,可见俄罗斯人已经“无聊”到何等程度!无聊和庸俗的根源是什么?是懒惰、散漫,无所事事。懒惰、散漫,无所事事,生活便失去了目标,生活失去了目标必然导致无聊和庸俗。这里,契诃夫对俄罗斯人庸俗无聊的文化心理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对俄罗斯民族慵懒和散漫的文化性格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四、小说思想意蕴呈现方式的独创性
  1.小说的双层叙事形态
  《装在套子里的人》采取的是故事套故事的分层叙述的形式,一个故事中包含着另一个故事。一个是文本叙述者即作者向读者讲述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的故事,这是外层故事。另一个是布尔金向伊万・伊万内奇讲述别里科夫的故事,这是内层故事。内层故事,其意蕴主要由故事的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形象来体现,主要是批判沙皇专制制度的罪恶。在外层故事中,由于两人的感慨和议论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在别里科夫故事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延伸,所以,外层故事和内层故事所呈现的意蕴不可能完全一致。外层故事的意蕴空间显然大于内层故事的意蕴空间。内、外层故事互为依存、相得益彰。剥离了外层故事,内层故事的意蕴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和压缩;抽出了内层故事,外层故事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其意蕴就失去了依托。
  课文删除了小说的开头、结尾,以及伊万・伊万内奇和布尔金对故事的感慨和评论,即删去了外层故事,将双层叙事形态变成了单层叙事形态。因而,作家的创作意图无法完整地体现,文本意蕴拓展的空间受到了限制和压缩。
  2.人物形象共生系统的构建
  《装在套子里的人》内、外层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互补充、映衬、对照,形成一个人物形象系统,共同完成作家创作意图和文本深层意蕴的呈现。这个艺术设计体现了作家对小说叙事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小说塑造了这样几类人物形象。
  第一类是别里科夫,他是作者用笔最多的人物。表面上看,著作讽刺和批判的对象是别里科夫以及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但深入思考发现,文本抨击的对象并不是人,而是使人对束缚自己的套子消极接纳、被动承受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使俄国民众形成了隐忍不发、逆来顺受的性格。别里科夫由顺从、听命于专制统治,到自觉维护专制统治,俄语论文,到因绝对维护专制统治、害怕新生事物而战战兢兢、精神错乱、性格异化,最终因专制制度而丧命,这都是这种文化精神一步步发展的熏陶浸染恶果。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对俄罗斯“忍”文化精神最有力的反思和批判。与其说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殉葬品,倒不如说他是俄罗斯“忍”文化精神的牺牲品。
  第二类是“我们那里所有太太们”这类无所事事的人,他们安于沙皇专制统治,麻木不仁,靠做庸俗无聊的事打发时光。这类人应当占当时俄国社会的绝大多数。
  第三类是布尔金这样接触过新思想,对“忍”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也有对自由的渴望,但却还愿意继续忍下去的人。可见,“忍”的思想已经渗入其骨髓。
  第四类是华连卡姐弟这样开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他们是抵制“忍”的积极行动者。
  第五类是以伊万・伊万内奇为代表的成熟的思想者。他清楚俄国社会各种病态的根源,但似乎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他充满迷茫,内心焦虑而痛苦。他的迷茫、焦虑和痛苦正是作家的迷茫、焦虑和痛苦。
  通过上面的略论可以看出,《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要思想价值,在于对俄罗斯民族文化进行反思,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精神、文化性格、文化心理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和问题进行抨击和批判,表达作者对俄罗斯人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对俄罗斯民族命运的深沉忧思。
  [作者通联:安徽凤台县第一中学]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