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篇论文的目的。穆斯林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美国的历史可上溯到1870年代,现已发展为拥有大约800万人口的群体。美国穆斯林既有来自伊斯兰世界各地的后至移民,也有早就生活在美国的非洲裔和欧洲裔等皈依者。本篇论文的探讨对象主要是前者。 穆斯林移民来到美国,经历了由分散到聚合、由外来移民到美国公民的变迁,这其中既伴随着他们内部各种异同的存在与保持,以及一些共性的建构与塑造,又伴随着对美国主流社会的适应与反应、认同与隔阂,其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十分复杂和丰富。本篇论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略论,展示美国穆斯林移民群体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状况,研讨他们适应美国的过程和趋向,揭示他们作为移民共同体而存在的基本认同因素,以求丰富我们对伊斯兰世界之外的当代移民穆斯林的认知,拓展我国穆斯林学术界的探讨范围。 本篇论文的意义。从学术角度说,本篇论文主要有四点意义: 第一,具有促进我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界拓展探讨范围的意义。目前,移民群体探讨是国际民族学与社会学界的热门课题,并由此形成了一些新的探讨措施和理论框架。我国的民族学与社会学探讨,基本上是以本土少数民族为对象的,而对国际移民群体的探讨则比较薄弱。本篇论文对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具有促进影响。 第二,具有促进我国宗教学伊斯兰教探讨学术界扩大探讨视野的意义。当今世界的穆斯林探讨,其对象和范围都大大超越了传统的穆斯林探讨的定义,它不再限于阿拉伯世界,也不再限于各个完整的和传统的穆斯林社会,还包括因国际移民而形成的穆斯林离散群体。我国学术界对穆斯林的探讨,至今多限于国内和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而对移民穆斯林的探讨则几乎是空白。本篇论文可以促进我国伊斯兰教探讨学术界扩大探讨视野,使我国的穆斯林探讨得到不断拓展,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和更深刻地了解当今世界的穆斯林。 第三,有助于促进我国民族理论界对“人们共同体”形成与演变进行理论创新探讨。我国传统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共同体”由氏族、部落发展到了民族,民族融合后走向消亡。但当今世界人们共同体的存在形式,并非是这样直线发展的,而是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其中国际移民在新环境里由散到合的重新凝聚过程及其多重认同,就是一个例子。如何解释当代国际移民群体的认同建构与异同性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们共同体,发展方向如何,本篇论文展示了美国穆斯林移民这样一个案例,有助于我们对民族理论进行新的思考。 第四,为国际移民比较探讨提供了一个案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国际移民的探讨,基本上处在个案探讨阶段,下一步将会向比较探讨方向发展。任何比较探讨都是在充分的个案探讨基础上进行的,国际移民探讨也不例外。国际移民比较探讨可有两种模式:一是对同一国家内不同族源的移民群体进行比较探讨,二是对不同国家的同一族源的移民群体进行比较探讨。本篇论文对美国穆斯林移民群体的探讨,同时可为这两种比较探讨模式提供个案基础。 从现实角度说,本篇论文的意义可为我国认识移民问题、应对移民问题提供参考。国际移民打破了传统国家的民族结构,使当今大多数国家不仅是“多民族国家”,而且是“多族群国家”。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但会不会因全球化也成为一个“多族群国家”?这个问题事实上已露出端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我国的外来移民逐年增加,有的还形成了群体性的存在。本篇论文对美国穆斯林移民群体的探讨,对我们认识外来移民问题并制订相应政策,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探讨理论与措施。本篇论文主要应用移民适应与认同理论范式进行探讨,通过文献检索与实地调查相结合、一般归纳与具体略论相结合、深描与浅描相结合,从不同侧面勾画美国穆斯林群体的内部面貌及其与主流社会的关系。 基本成果。本篇论文对美国穆斯林移民群体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探讨,内容涉及他们的来源、人口与分布;所属的各种教派、教团,以及这些教派和教团在美国的宗教实践;各种宗教组织和世俗组织对维系穆斯林认同、维护穆斯林权益的影响;穆斯林子女的传统文化教育及其教育方式;美国穆斯林移民婚姻观念的变迁,穆斯林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家庭暴力,伊斯兰传统服饰的保持与变化,女性的社会参与;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穆斯林产生的消极作用,以及穆斯林和美国社会各界为消除这些作用所作的努力;最后,对美国穆斯林的认同与适应问题进行了概括性论述。 主要见解。第一,美国穆斯林移民虽然存在三重认同--宗教认同、族群认同和美国公民认同,但这三种认同在人们的心里和实际生活中并非同等重要;尽管有些穆斯林移民宣称自己首先是穆斯林,或者首先是某某族裔,但绝大多数穆斯林移民都把自己的美国公民认同放在首位。而且,穆斯林移民的宗教认同和族群认同的意义,也无法与美国公民认同的意义相提并论。前两种认同对穆斯林移民权益的保障是有限的,而美国公民认同则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权益保障。 第二,穆斯林移民来到美国是为了适应和融入主流社会,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们与主流社会之间仍存在一些矛盾与隔阂,其原因我认为与其说是宗教信仰的不同,不如说是世俗文化的差别;因为,如果把二者之间的矛盾与隔阂视为宗教信仰造成的,那就永远难以解决,也无法解释宗教皈依现象;而如果视为世俗文化差别,那么,世俗文化则是可以变化的和相互适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