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的伊斯兰风尚(上)--伊斯兰文化对明中期釉彩技艺的作用[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0引言自唐代起,伊斯兰文化对古代中国就有着不间断的作用,蒙元至明中期,这种作用达到顶峰,当时中国工艺美术的一些门类一度表现出伊斯兰风尚,尤其是釉彩技艺。与蒙元与明早期的情形相比,明中期釉彩技艺的伊斯兰风尚更体现出本土化的特点。这主要因为,随着郑和下西洋活动的结束(1)[1](P20),明朝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骤减,但先前大规模移植的伊斯兰文化已在中国扎根,且仍与官方保持紧密联系。明朝官府控制着最好的技艺、拥有最好的产品,这是维系技艺风尚的有力保证。另一方面,至少在嘉靖(1522~1566年)以前,明朝似乎还没有出现一个以“闭关自大”为心理特征的皇帝[2](P206~215)。明正统(1436~1449年)至正德(1505~1521年)时期,适当的外交机会仍为明朝政府所把握(2),中亚等地穆斯林“归附”明朝的浪潮亦未停息(3)[3]。这里的“明中期”正是指这段时间,当时伊斯兰文化虽在明朝被消化,但仍能获得外来补充,拥有形成风尚的条件。伊斯兰文化对明代釉彩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已多有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探讨所探讨员马文宽先生的探讨最具代表性,另有不少学者的探讨涉......(论文页数是:4页)       [继续阅读本文]

阿拉伯语论文范文阿拉伯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