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政治、经济、宗教、语言等各方面略论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从弱势向强势转化的过程及其对阿拉伯语传播的影响;探究了阿拉伯民族与被征服民族的历史渊源、阿拉伯语与闪含语系及其他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对传播阿拉伯语的作用。同时还通过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特别是满族入主中原后被汉文化同化的比较,进一步剖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广为传播的原因 关键词:阿拉伯语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传播 原因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cess of Arab Islamic culture from its weak situation to the strong one in politics,economy,religion,language and so on.It explores historical origins of Arabic nations and conquered nations.At the sametime,it analyses the essence of the reasons for Arabic wide-spread by way of contrast to building state power with north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Arabic;spread;reason 伊斯兰教的兴起促进了阿拉伯民族的统一,孕育了一种新的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整合、完善、传播了阿拉伯语。8世纪中叶,在对外扩张中,阿拉伯人每征服一地,即忙于建清真寺,传播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也随之在被征服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于9~10世纪在沙姆与伊拉克地区、10世纪在埃及、12~13世纪在马格里布成为阿拉伯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及人们日常的生活用语。 今天,阿拉伯语是约10亿穆斯林的宗教用语、22个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和联合国工作语言。按历史规律,弱势文化总是被强势文化所战胜,如在中国,无论是自东汉末年至明末南下进入中原的鲜卑、匈奴、辽、夏、金、契丹、党项和女真等族的文化,还是统治了中国的蒙古族和满族的文化都未能征服汉文化,他们的语言也未能取代汉语,反而不同程度地被汉化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汉文化水平高(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汉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先进,生产力水平更为发达。当然,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也丰富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使之成为开放性的多元一体的中华大文化 。而阿拉伯人在冲出阿拉伯半岛时,还是一个刚实现统一的游牧民族,当时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属落后的沙漠游牧文化。公元7~8世纪被阿拉伯人征服的民族大都处在文化发达地区,如波斯和伊拉克等地是波斯文化的领地,希腊文化在沙姆和埃及占统治地位,当然也受到古叙利亚文化和埃及文化的作用。与之相比,当时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无疑是弱势文化,阿拉伯语是弱势语言,那为什么弱势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能战胜上述强势文化,弱势的阿拉伯语能取代这些民族的强势语言呢?当两种语言发生碰撞,导致一种语言战胜另一种语言的因素很多。据穆赫塔尔·欧麦尔教授的归纳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宗教因素、上述因素统治的时间、说本地语者同说外来语者的融合程度与对待说本地语者的方式、语言自身的优劣势、两种碰撞语的亲属关系。欧麦尔教授的归纳很有道理,但较零散,我们将其概括为政治经济因素、宗教文化因素、历史因素与语言因素四种。[1] 一、政治经济因素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后,在君士坦丁堡建立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同波斯萨珊王朝之间的政治争斗、军事厮杀及宗教纷争此起彼伏、绵延不断,双方力量耗损严重,经济衰落,内外矛盾尖锐,社会动荡。正如韦尔斯所说,“在这全段时期中,波斯和君士坦丁堡之间的战争使小亚细亚像患了热病似的衰弱了”[2]。那时,阿拉伯语论文,阿拉伯人在文化上虽仍处于弱势,但他们已建起政教合一的政权和以伊斯兰教武装思想的军队,处于勃发雄张状态;而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的拜占庭和波斯则处于衰落的低谷。这一点与中国的历史情况不同,满族人入关后,面对的明朝虽已衰落,但延续几千年的汉文化从未中断过,且仍处于鼎盛时期。而阿拉伯人面对的强势文化,如希腊文化,虽历史悠久,但却已中断、辗转、变换、分散,钱穆先生称为“文化中断现象”[3],当时的希腊、波斯文化气势都已大不如前。希提指出:“伊斯兰这个术语,可以照三个意义来使用:起初是一种宗教的名称,随后变成一个国家的名称,最后成为一种文化的名称。伊斯兰教不像犹太教和古老的佛教,却像基督教那样,阿拉伯语毕业论文,是一个进取的、向外传教的宗教。 伊斯兰教接着建立了一个国家。征服北部地区的不是伊斯兰教,而是伊斯兰国家。阿拉比亚(阿拉伯)人是作为一个民族神权政体的成员,冲向一个不设防的世界的。”[4]这里的伊斯兰国家和民族神权政体指的都是国家政权,掌握政权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在国家管理中借鉴了波斯的体制和经验,但所用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掌权手段是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伊斯兰教与国家政权是不可分割的,这是阿拉伯伊斯兰帝国政权与被征服民族政权根本的区别,这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延续汉封建正统政权不一样。因此,阿拉伯统治者对被征服民族首先是传播伊斯兰教和推行阿拉伯化。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就提出了“信教、纳人丁税、战斗”的政策,即欢迎皈依伊斯兰教,信教者可享受与阿拉伯穆斯林同等待遇;要保留原信的一神教者,就得纳税;既不信教,又不纳税者,只能与其战斗,杀之无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