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学习者时间副词“常(常)、往往”的习得偏误考察[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Nguyễn Thị更新时间:2017-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时间副词“常(常)、往往”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越语论文,借此发现他们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学习者及对外汉语教学者有所帮助。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越南学习者 时间副词 习得偏误 “常(常)” “往往”
  一、引言
  时间副词“常常、往往”在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均是词汇大纲里的甲级词,而外国学生在使用时却常常出错。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常常、往往”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来源于8所云南高校中越南学习者的作文、试卷、作业、书信等书面语语料中的例句56条。经过整理,留下46条作为探讨样本。本文通过对学生“常(常)、往往”偏误句子进行略论,以期寻找越南学习者对“常(常)、往往”习得过程中造成偏误的原因,希望对学习者及对外汉语教学者有所帮助。
  二、时间副词“常(常)、往往”的偏误略论
  1.常(常)
  “常常(常)”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多次发生,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它强调情况反复出现,可以用于主观意愿。使用“常常”的句子不需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条件或结果,如:
  (1)我常不去锻炼身体,你呢?
  (2)我不常常跟朋友一起上课。
  (3)我常常在晚上12点睡觉了。
  (4)我很喜欢这件大衣,我常常穿上课和去玩的时候。
  (5)午饭我常吃面条和喝可乐。
  (6)妈妈常常催眠我小妹妹,她歌唱非常好听。
  (7)虽然我们家人每天都很忙,但是我们常有一起的时间。
  (8)他上街常常。
  (9)晚上我常在宿舍预习生词、复习课文还是做练习。
  例(1)问题在于两个副词错序。张谊生指出,副词连用的顺序是:评注性副词、关联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否定副词、协同副词、重复副词、描摹性副词、描摹性副词。所谓评注性副词,表示说话者对事件、命题的主观评价和态度,包括语气副词。描摹性副词是对相关行为、状态进行描述、刻画的(张谊生,1999)。根据这个排序,这个句子应该改为:“我不常去锻炼身体,你呢?”“不”是否定副词,“常”是描摹性副词。
  例(2),常常(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其否定形式多用“不常”,一般不用“不常常”。
  例(3),“常常”表示经常性的动作,“了”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二者不能同时出现。
  Toi thung xuyon ngu vao 12 gio dem.
  我 常常 睡觉 在 12 点 晚上。
  例(4),表示状态的持续,要在动词“穿”后加上“着”,而且这个动作经常发生。
  例(5),越语专业论文,“和”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只能连接单词、短语,不能连接分句。该句中要表达“吃面条”、“喝可乐”是经常发生的动作,中间可以改为顿号。
  例(6),“催眠”是一个不可带宾语的动词,这里应改为一个介宾短语“给我小妹妹”,修饰限制“催眠”。
  例(7),“常”和“一起”都是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根据句子意思,缺少了一个动词,比如“吃饭、聊天”等。
  例(8),汉语中的“常常”只能放在中心语之前,而越语中“luon(常常)”一般都放在中心语之后,还可以重叠使用,表示“经常、不断”的意思。
  Anh ay di pho luon luon.
  他 上 街 常 常。
  应该把“常常”放在中心语“上街”的前面。
  例(9),“常”表示经常性的动作,是肯定形式,但句中的呼应成分“还是”是一个连词,用于选择问句,应该改为“或者”。
  2.往往
  “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经常发生、存在或出现。“往往”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使用“往往”的句子一般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条件或结果,如:
  (10)我往往去老街和朋友见面。
  (11)他往往起床很早。
  (12)我往往喝牛奶。
  (13)我们往往去打网球。
  例(10),越语中没有“往往”这个词,因此越南学习者往往用意思相近的“常常”来替代。
  “往往”除了强调动作经常出现外,还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常常”单纯强调动作经常出现,不一定有规律性。因此例句(11)—(13)应该换成“常常”。而且用“往往”的句子需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条件、情况,如:
  (14)我周末往往去老街和朋友见面。
  (15)他往往早上六点起床。
  (16)我往往吃饭后就喝牛奶。
  (17)我们往往一起去体育馆打网球。
  三、偏误类型统计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副词的偏误类型大致分为误加、遗漏、误用、错序四种,本文对语料中的偏误用例进行了统计,得出下表(注:有些例句中包含两种以上的偏误;或是难以归入上述四种类型,放入“其他”留待将来再作进一步考察。)。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越南学习者在习得时间副词“常(常)”时,各种类型的偏误都出现过,而“往往”全部是误用。
  “常(常)”和“往往”意思很相近,“常(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它脱离语境后很难与一些词语搭配,出现时要有一定的条件,有必要的语境交代。能用“往往”的句子一般都可以用“常(常)”替换;但能用“常(常)”的句子不一定能用“往往”替换。通过略论学生语料,发现学生在使用“常(常)”和“往往”时相当混淆。翻阅有关越语资料后发现越语中没有“往往”这个词,学生经常把二者混用。本文因此推断这个偏误很可能是由于目的语的过度泛化以致教师或者教材中在出现这两个词的时候忽略了二者使用的搭配。
  四、结语
  通过以上略论,本文得出越南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间副词“常(常)、往往”时,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的语的过度泛化。因为越语里没有“往往”这个词,所以学生在习得“常(常)”后把使用规则泛化到“往往”而造成偏误。
  学习者受到所学有限目的语的干扰,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推类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或过度泛化,这种无限制地应用目的语规则而造成的偏误,属于语内偏误,与学习者的母语无关。“如果说由于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占优势,这是学习者内化规则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①。虽然在初级阶段目的语过度泛化的偏误还不是很多,但也出现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了一些词汇、语法规则之后常常会把它推而广之,形成一类偏误。
  当然,造成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个人因素、教材教法、环境、文化等方面,但具体是哪方面的原因作用最大,还需要将来更广泛的数据支持及更深入的略论探讨。
  注释:
  ①刘粦.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195,196.
  参考文献:
  [1]周小兵,赵新,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探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9.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商务印书馆,1999.1.
  [4]黄敏中,傅成劼.实用越南语语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5]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略论[J].语言教学与探讨,1987(4).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