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古代女性文学之比较[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Nguyễn Thị更新时间:2017-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从狭义范围内来说,女性文学主要指由女性创作的、反映女性生活面貌和生存意识的文学著作。从这个定义出发,本文尝试着去比较中越两国古代女性文学,从中知晓不同的创作环境对女性文学的作用。无论是在创作意识、情感基调和文体语言方面,中越古代女性文学都存在有“和而不同”的关系。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越;古代女性文学;比较性探讨:差异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6-0026-02
  
  随着历史的延绵,古代文学犹如一条漫长的河流,在岁月的积淀中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宝藏。细数雄厚精深的古代文学脉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值得驻足的探讨视角――女性文学。与占据主流地位的男性文学相比,古代女性文学虽然未能达到那样高的成就,但仍旧在文学长河中划下了璀璨的一笔。古代女性独特的生存空间,再加上女性独有的创作意识、情感体验,使得女性文学具备有其他文学所不能拥有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不同的创作环境对女性文学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试图从两个不同的地域――中国和越南,比较两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差异点。
  在深入这一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明晰一番“女性文学”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对这一概念尚未达成统一化的认识,但主要可以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面的理解。从广义角度来说,学者认为女性文学是一种基于题材和创作内容范畴内的划分。也就是说,如果文学创作的内容以女性为主体、旨在反映女性的人生经验和话语权力,那么就可以归类为女性文学;而其他的学者则偏向于从狭义的角度来定义“女性文学”。他们认为界定女性文学的出发点应在于创作者的性别,越语专业论文,换言之,女性文学应当是由女性作家创作而成,并且创作内容以女性为中心、展现女性群体的主体意识和生命体验。本文主要采纳狭义角度的“女性文学”定义,聚焦于中越两国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女性题材著作。
  由于地理位置相互接近、特别是古代中国文化传播事业的繁荣,越南文学对中国汉语文学有较多的借鉴,两国的古代女性文化有相通之处。但是生存环境的异同化以及女性思想意识方面的迥异,也造就了两国古代女性文学之间的分水岭。在此,本文从创作意识、情感基调、文体语言这三个层面,分别对中越两国的古代女性文化做一番粗略的比较性略论。
  
  1 创作意识方面
  
  由于传统时期的女性往往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被动的角色,并不如男性角色那般活跃。相对而言,家庭才是女性的中心“舞台”,越南语论文题目,因此古代女性文学的创作视角大部分源于家庭生活、男女情感等因素,主要致力于反映女性在爱情方面的喜怒哀乐。与男子投书报国、科举扬名等宏大志向不同,女子吟诗作文没有太大的功利性,仅仅是作为一种私下的喜好。因此,古代女性的创作视角通常都是抒发生活感触、排遣内心的情感,缺乏济世救民、为国捐躯等高远的政治抱负。所以说,古代女性文学的创作视角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常常被归类为“闺阁文学”的狭小区域。
  中越古代女性文学在创作意识方面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备有与之相契合的发展形态。例如唐宋时期文化繁荣也促动了女性文学的发展,例如李清照、鱼玄机等女性诗人在创作视角和形式方面的突破,为女性文学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又例如越南早期佛学昌盛,这一因素促发了古代女性文学的发轫。越南女性文学的最早形式是佛学偈语,例如李朝的倚兰太后和妙因尼师被认为是越南最早的女作家。这些初期的诗文在艺术手法和内容上均较为简陋,随着时代的推移,女性文学才摆脱宗教的附庸地位,创作视角愈发走向多元。在这里,我们需要注重强调“女性意识”这个要素。女性意识是女性主体价值的体现,体现出女性对男权世界的回应。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发展历程中,前期基本以“闺怨”意识为主,而到了明清时期,女性文学中表现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意识开始变得明显;越南首位最具女性主体意识的作家首推胡春香,她的笔触辛辣讽刺,常将矛头指向封建等级制度及各种不公平的现象,体现出妇女自主意识的高涨。
  
  2 情感基调方面
  
  诚如上文所言,古代女性文学大多描述闺中妇女的思夫怀远,或是宫中女子的孤寂冷清,总是与女子情怀相关联。由于妇女在接受知识方面的非普及性,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越南,能够进行文学创作的古代女子多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人家,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开始接触文学领域。这些女性的创作格调高雅清婉。此外,由于女性特有的性格和心理特性,他们的著作往往倾注有大量的感伤情怀,散发出一种哀怨的美感。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在感伤情怀方面非常突出。无论是描述情感挫折还是容颜易逝,女性作家都会用吟诗唱词的方式抒发心中的不平和悲哀。比如诗人李清照的前期著作多记录少妇的闺阁心态,而当她的夫君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将这种哀伤的情感融入到诗词创作中,方才创造出一个深沉浓郁的感伤世界,达到了感人肺腑的艺术境界。古代女性文学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以忧郁感伤为中心情感脉络、笔触温润柔和的总体特征,多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探幽,从而细致入微地发掘女性生活的体验;越南女性文学在抒发感伤基调之余,还有一些著作直指封建压迫制度。例如胡春香出生于社会最动荡的年代,她本人遭遇了各种痛苦和不公正的待遇。在西山起义成功之后,胡春香作为新思潮代表者把矛头对准统治者,将一切旧礼教、旧秩序作为讽刺嘲弄的对象,被誉为越南讽刺诗派的创始人。所以说,在情感基调方面,女性的情感特征造就了中越女性文学的共通之处,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又使得这种共通性之下,埋藏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情感基调。
  
  3 文体语言方面
  
  从创作者的身份角度来说,古代女性文学的创作领域多集中于诗词方面,在小说、戏曲、散文领域的创作相对偏少,但也不乏经典著作。总得说来,中越两国的女性文学成就还是在诗词方面最为突出,诞生出一大批杰出的女性诗人。这可能与女性的感性情感比较丰富有关,诗词正是寄托心绪的最佳表达途径。而小说方面则以女性题材为主,从狭义范围内来说已经不属于女性文学范畴。
  在语言应用方面,由于中国对外文化传播较为频繁,越南文学在格律、用词方面深受汉文学作用。越南奉汉文文学为正朔,因此汉文著作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妇女创作出的汉文著作甚至会得到嘉奖。汉文著作往往讲究格律工整、用词考究,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著作将女性情感与汉文韵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唯美的风格。而越南女性文学创作者显然对本民族的语言更加熟稔,在创作分正统的喃字文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邓陈琨的汉文著作《征妇吟》在经由段点氏翻译成喃字著作后,取得了比原作更加广泛的作用力。越南女性作者既关注汉文格律,也十分注重提炼民族语言为精华,试图将两者有效融合在一起。这种文学创作开拓了喃字文学的价值,让本民族语言文化突破了粗浅、简陋的局限,获得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在民族文化的融合背景下,中越古代女性文学在语言风格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动,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
  综合所述,中越古代女性文学在创作意识、情感基调和文体语言方面表现出“和而不同”的特点。女性群体的情感特征以及主体意识让女性文学著作镀上了一层特殊的光环,而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风貌又使得中越女性文学在享有共通性之余,又各具千秋。正是这种“和”与“异”的结合,使得中越古代女性文学在整个的女性文学历史上,各自散发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探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开梅:《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特点刍议》[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06)
  [2]杜春霞:《悲凉的哀婉炽热的激情――中国古代女诗人的审美情结》[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3]余富兆:《越南古代女性文学》[J],东南亚纵横,1999(02)
  [4]陈文:《唐宋女性文学探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7)
  [5]于在照:《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探讨》[M],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7(0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