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广西地区与越南接壤,华商自宋元以来就活跃于两国边境贸易中,但当时商贸活动多在中国境内的“博易场”进行,入越交易的华商较少。经过几个世纪的持续发展,两国边境贸易到18世纪达到一个高峰,早期越人来华经商为主的贸易模式被华商入越所取代。学术界对清前期中越边境贸易进行过一定的探讨,但多集中在贸易通道、贸易形式、商品种类、管理机制等问题上,而对入越贸易的主体--—华商则少有关注。①本文以18世纪中越边境贸易中的入越华商为考察对象,在简要梳理贸易概况的基础上,着重略论华商的来源与构成及其群体特征,研讨华商贸易活动的作用,以期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作一点补充。一、华商贸易概况17世纪中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越边境地区战乱频仍,两国边贸活动受到作用。及至17世纪80年代,清朝政府消灭南明政权、镇压三藩之乱,安南黎朝消灭高平莫氏之后,两国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下来,边境贸易才开始逐渐恢复。进入18世纪,不少中国边民、商人从桂、滇地区出发,或经由官方开放的各条水陆通道、或私越关隘,进入越南开矿佣工、商贩往来。广西南宁、太平、镇安等府与安南毗连,鸡犬之声相闻,历来互通贸易,常有......(论文页数是:6页) ,越语论文网站,越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