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近代,中国、越南社会发生巨变。中越两国的新文学也在近代社会历史背景下发生。尤其在两国的诗歌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与著作。新诗出现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批评探讨,成果包括新诗的发展历史,新诗的主题、语言等等。同时,文学理论也得以应用到对新诗的略论当中。近年来,随着汉字文化圈内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国间的学术交流在不断增加,而文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亦有增强。因此,部分学者开始以比较的视角,应用比较文学理论对新诗进行略论。然而在过往的探讨中,比较的视角还有待开拓,比较文学理论尚有发挥潜力的空间。除对新诗形式,作用新诗的西方思潮进行探讨,新诗中的意象也能够成为具体切入点。论文以1932年至1945年间的越南新诗以及1917年至1927年间的中国新诗意象为考察探讨的对象,探讨措施以比较文学为理论基点,借鉴语言学、修辞学等相关文学理论作为略论架构,主要应用诗歌文本解读与略论等措施,通过对新诗著作中意象的表现手法的略论,探索新诗意象的意义以及新诗的接受问题,作用新诗意象选择的要素。本文共分三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论文《中越新诗意象对比》的选题原因、探讨综述及探讨的框架与内容、探讨应用的理论与措施。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新诗、意象的基本范畴,语言学、比较文学及诗歌意象相关理论。第二章对1932年至1945年越南具有代表性的新诗著作与1917年至1927年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新诗著作进行略论,对其中的新诗意象表现手法、时代内涵及读者接受效果进行略论。第三章是对选取诗歌意象的作用因素进行略论,从比较文学发生学的角度对中越两国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略论探索。在社会历史剧烈变革的时代,审美意识以及相应的文化场逐渐形成。社会历史背景下的诗人心理以及个人情感是作用诗歌意象选取的重要因素。作者希望本文通过比较文学发生学的理论略论,追根溯源寻找中国、越南新诗意象的发生机制,开阔中越两国新诗探讨的视角。
【关键词】:新诗意象 意象内涵 比较文学
中文摘要3-4 摘要4-6 ,越南语论文,越南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