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国内外有关中越关系的探讨成果相当丰富,但深入略论两国变化中的身份和利益的文章甚少。社会建构主义的角色身份理论,为探讨跌宕起伏的中越关系提供了新视角。根据该理论,角色身份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一种主观性自我解读,其会随着行为体之间“共有文化”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并对国家对外政策产生重要作用。中越建交六十六年间,彼此间的角色身份定位经历了从“朋友”到“竞争对手”到“敌人”再到“竞争对手”的演变,也相应地,两国关系经历了从友好合作-竞争合作-敌对-竞争合作的变迁。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中越关系六十六年间角色身份的形成与转变进行略论,研讨其对中越关系的作用。论文分以下几章来略论该问题:第一章,解读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角色身份的概念,以及该因素在国际关系探讨中的价值。第二章,从现实出发,论述中越建交六十六年间,两国间角色身份的转变历程。第三章,重点论述消极与积极角色身份对中越关系的作用,以及角色身份转变对两国关系的启示。第四章,主要略论中越两国当前建构积极角色身份定位所面临的困境。第五章,主要论述中越两国摆脱前述困境,建构积极角色身份定位的途径。结语部分,主要对角色身份的在两国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作总结,并对中越之间角色身份的定位趋向做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中越关系 建构主义 角色身份
摘要4-5 ABSTRACT5-9 序论9-2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9-10 第二节 选题背景及探讨意义10-11 第三节 探讨近况11-16 第四节 探讨重点及创新之处16-17 第五节 基本思路和探讨措施17-18 第六节 论文的框架18-20 第一章 理论解读:社会建构主义的角色身份理论20-25 第一节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概述20-21 第二节 角色身份的概念界定21-24 第三节 角色身份在国际关系探讨中的价值24-25 第二章 现实略论:中越建交六十六年间的角色身份转变25-35 第一节 1950-1972年初两国间的角色身份定位:朋友25-27 第二节 1972-1977年两国间的角色身份定位:竞争对手27-30 第三节 1978-1990年两国间的角色身份定位:敌人30-32 第四节1991年- 两国间的角色身份定位:竞争对手32-35 第三章 角色身份转变对中越关系的作用35-43 第一节 朋友身份建构两国“同志/兄弟”关系35-37 第二节 竞争对手身份建构两国“竞争合作”关系37-38 第三节 敌人身份建构两国“敌对”关系38-40 第四节 角色身份转变对两国关系的启示40-43 第四章 中越建构积极角色身份定位的困境43-48 第一节 两国间积极和消极身份定位并存43-44 第二节 集体身份建构的缺失44-45 第三节 积极的“共有文化”体系尚未建立45-46 第四节 越南的历史“悲情”认知问题46-48 第五章 中越建构积极角色身份定位的途径48-53 第一节 首要途径--建构两国间的互主性共识48-49 第二节 建构康德文化体系49-50 第三节 建构相互遵守的共同规范50-51 第四节 建构集体身份--东亚共同体51-53 结语53-55 参考文献55-62 致谢62-63 攻读期间的学术论文目录63 ,越语论文题目,越南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