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措施,已广泛运用于多种科学领域,其中包括景观生态学探讨。该论文以越南的沙巴县为探讨地点。探讨地点是越南的海拔最高的山地县,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自然地理区域,具有潜在的自然资源丰富,该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异、植被类型纷繁、土母质多变,形成了对农林业是十分有利的的土壤资源。然而沙巴也是越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有限,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不高,土地利用系数低。
本文以GIS为主要探讨措施,针对山地景观生态进行略论与评价。本文总结了景观生态学的探讨近况,初步运用山地景观生态的理论基础及探讨措施。在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和越南的热带季风生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GIS空间略论措施以及包括遥感图像处理法、统计数据收集和文献查阅法、野外调查法、农村快速评估法、定量略论法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略论。基于上述探讨,本文已采用了一些GIS模型在山地景观生态综合评价中的运用,如在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中ALES-GIS模型、在山地土地适宜性评价中GIS和AHP-GDM耦合模型。
本探讨取得以下主要结论和成果:
1.建立了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探讨的服务GIS数据库。利用所收集的数据(卫星遥感影像、地形和土地利用近况的纸质图、行政区划空间数据、有关的统计年鉴数据及文档数据等)建立了GIS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该数据库是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略论评价与规划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山地景观生态评价略论过程中,本探讨主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略论软件,如Arcview3.3、ArcGIS10.1、Mapinfo10.0以及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nvi4.6、Erdas Imagine9.0.
2.根据上述GIS数据库,针对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格局进行略论,并建立了一系列山地景观图。首先,通过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格局的单因子,深入略论山地景观的垂直格局构成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植被的五种主导自然要素。对每个要素进行了略论、分级并在地图上可视地显示。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叠加功能,将各景观单因子图叠加生成综合景观生态图和山地景观分区图。略论结果表明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全县共可分为3个景观生态组、87个不同的景观类和280个不同的景观斑块。
3.针对山地农林业景观生态,本文对景观适宜性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主要集中在三个内容:第一,森林景观生态保存值评价,运用熵模型,基于GIS技术对森林景观指数进行模拟,并确定森林景观保护的边界。第二,对一些主要农作物的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采用ALES-GIS评价模型,选择果树、经济作物和药用作物三个农作物组对沙巴县景观生态条件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以适宜性评价图的形式体现。第三,基于GIS和AHP-GDM模型的区域稳定土地适宜性评价,在专家提出的参考意见下对林地、果园用地、工业原料用地、药材用地4种土地景观进行适宜性的分类。
4.提出了沙巴县山地农林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在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略论评价的结果与农林业发展近况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观点为主,确定了四个景观生态功能区,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缓冲区、生产与生态恢复区及生态农业区;同时提出了农作物的发展规划优先的空间、森林发展优先的空间和生态保存优先的空间。
通过探讨的成果和内容可知本文有以下创新点:1.在越南老街省沙巴县,应用GIS技术进行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探讨,初步提出山地景观生态评价探讨理论框架、概念及内涵。
2.提出了山地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指标体系: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分类指标体系包括景观组、景观类型、景观斑块和景观小区。针对沙巴县农林业景观生态特点,以可持续为理论基础,建立一些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
3.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农林业景观生态功能分区编制技术体系,提出了沙巴县山地农林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关键词】:GIS技术 山地景观 景观生态格局 生态适宜性评价 沙巴县
作者简介6-7 摘要7-9 ABSTRACT9-16 论文中地名翻译表16-17 第一章 绪论17-25 §1.1 选题依据及探讨意义17-18 1.1.1 选题根据17-18 1.1.2 探讨的目标与意义18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及存在问题18-23 1.2.1 景观生态的探讨近况18-21 1.2.2 GIS在景观生态中的运用探讨近况21-23 1.2.3 存在问题23 §1.3 探讨范围与内容23-24 1.3.1 探讨范围23-24 1.3.2 探讨内容24 §1.4 论文结构24-25 第二章 山地景观生态评价探讨理论基础及其探讨措施25-36 §2.1 山地景观生态的有关概念25-27 2.1.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25-26 2.1.2 山地景观生态的主要概念26-27 §2.2 山地景观生态探讨理论基础27-31 2.2.1 热带季风山地景观生态理论27-30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30 2.2.3 系统论30-31 §2.3 GIS模型在山地景观生态评价略论中的运用31-33 2.3.1 DEM模型在山地景观生态要素略论中的运用31-32 2.3.2 基于ALES-GIS耦合模型的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措施32 2.3.3 基于AHP-GDM和GIS耦合模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措施32-33 §2.4 探讨措施与技术路线33-34 2.4.1 探讨措施33-34 2.4.2 探讨技术路线34 §2.5 本章小结34-36 第三章 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格局的形成因素特点略论36-50 §3.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造成沙巴县景观的垂直格局36-43 3.1.1 探讨区的地理位置36-37 3.1.2 探讨区的自然条件37-43 §3.2 人口及社会经济条件43-46 3.2.1 人口与民族43-44 3.2.2 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开采44-46 §3.3 森林恢复生态演替对沙坝县山地景观稳定性作用略论46-49 3.3.1 自然森林恢复生态演替46-48 3.3.2 人工森林恢复生态演替48-49 §3.4 本章小结49-50 第四章 基于GIS的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格局略论50-80 §4.1 GIS数据库建立及空间略论措施50-53 4.1.1 数据来源与GIS数据库建立50-51 4.1.2 空间略论措施51-53 §4.2 基于GIS的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单因子略论53-67 4.2.1 地形地貌要素略论及地图制图54-57 4.2.2 土壤要素略论及地图制图57-62 4.2.3 气候要素略论及地图制图62-64 4.2.4 植被要素略论及地图制图64-67 §4.3 基于GIS的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略论67-79 4.3.1 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分类67-74 4.3.2 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分区74-79 §4.4 本章小结79-80 第五章 基于GIS的沙巴县山地景观生态评价80-107 §5.1 基于GIS的沙巴县森林景观生态保存值评价80-86 5.1.1 熵模型在森林景观生态评价中的运用80-82 5.1.2 沙巴县森林景观评价中的熵模型解决结果82-84 5.1.3 基于GIS的沙巴县森林景观保存值模拟84-86 §5.2 对一些典型农作物的沙巴县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86-100 5.2.1 ALES-GIS模型在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运用86-87 5.2.2 评价的农作物组选择及其生态指标阈值确定87-97 5.2.3 对一些典型农作物的沙巴县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97-100 §5.3 沙巴县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100-106 5.3.1 评价措施及模型的创建100-102 5.3.2 评价要素分级及权重值确定102-104 5.3.3 稳定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104-106 §5.4 本章小结106-107 第六章 沙巴县山地农林业景观生态规划107-117 §6.1 沙巴县山地农林业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107-111 6.1.1 沙巴县农林业发展近况及土地利用近况107-109 6.1.2 农林业景观的潜力面积109-110 6.1.3 农林结合的经济发展功能110-111 §6.2 沙巴县农林业景观生态功能分区111-114 6.2.1 生态保护区112 6.2.2 生态缓冲区112-113 6.2.3 生产与生态恢复区113 6.2.4 生态农业区113-114 §6.3 沙巴县山地农林业景观生态发展空间建议114-116 6.3.1 农作物发展优先的空间114-115 6.3.2 森林发展优先的空间115-116 6.3.3 保存优先的空间116 §6.4 本章小结116-117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17-120 §7.1 结论117-119 7.1.1 取得的主要成果117-118 7.1.2 创新点118 7.1.3 缺点与不足118-119 ,越南语毕业论文,越南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