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南汉字音指的是,汉字在不同时期通过口语的自然接触或通过文本的非自然接触等方式传入越南语,并与越南语固有音系逐渐融合后所产生的汉字读音。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本文将越南汉字音分为两大类,SVA(sino-vietnamese type A,相当于王力的“汉越语”)和SVB (sino-vietnamese type B)。SVB可分为SVB1(相当于王力的“古汉越语”)和SVB2(相当于王力的“汉语越化”)
本文首先论证指出,探讨越南汉字音,将SVA和SVB分开更有利于探讨。基于此,本文以早期国语字资料中所见的SVA为对象、以异质语言观为理论导航、应用历史语言学的措施、从规律的例外切入、全面细致探讨17世纪SVA,本文对SVA的形成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SVB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解释,由此提炼出“内在接触”的理论总结。
内在接触:由于语言接触的原因,语言内部形成两套相对独立的音系,一套是借词音系,一套是固有音系。这两套音系在发展中互相接触、相互作用,并逐渐趋于融合。这是语言接触中的特殊情况,本文称之为“内在接触”。
此外,本文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不迷信权威,在参考前人重要探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看法,从中有不少新的发现。
本文最主要的探讨成果:
1-对越南汉字音重新定义和分类;
2-整理出中古汉语和现代SVA与17世纪SVA的有序对应规则表;
3-制作17世纪SVA同音字汇表;
4-提出“内在接触”概念,并略论了内在接触的机制。
【关键词】:越南汉字音 汉越语 例外略论 语言接触 内在接触
内容摘要4-5 Abstract5-11 例言11-14 第一章 绪论14-44 1.1 汉越语言接触的不同结果14-16 1.2 术语与概念16-18 1.2.1 汉字音16 1.2.2 越南汉字音16-17 1.2.3 SVA和SVB的关系17-18 1.3 SVA和SVB的分野18-34 1.3.1 不先行区分汉越语言接触各种结果的探讨19-24 1.3.2 本文主张先行区分SVA和SVB24-34 1.4 本文的探讨对象34-39 1.4.1 前人对SVA的探讨34-37 1.4.2 本文探讨对象:十七世纪国语字材料中所见的SVA37-39 1.5 本文的探讨内容39 1.6 本文的探讨材料39-42 1.6.1 《安南语-葡萄牙语-拉丁语词典》(1651)39-41 1.6.2 Bento Thien的《安南国历史》(1659)41-42 1.7 本文的探讨措施及理论依据42-43 1.7.1 探讨措施42 1.7.2 理论依据42-43 1.8 论文结构框架43 1.9 本章小结43-44 第二章 十七世纪越南语概说44-62 2.1 《词典》的方言性质44-46 2.2 《词典》中的同义项46-48 2.3 十七世纪越南语音系48-56 2.3.1 音系的基本单位48-49 2.3.2 声母49-50 2.3.3 韵母50-55 2.3.4 声调55-56 2.4 十七世纪越南语中的语音变异56-61 2.4.1 声母的变异56-58 2.4.2 韵母的变异58-60 2.4.3 声调的变异60-61 2.5 本章总结61-62 附录Ⅰ 其他相关背景62-76 /I.1 汉越语言接触历程62-65 /I.2 现代越南语音系65-67 /I.3 越语语音史说略67-76 第三章 17世纪SVA探讨之总论76-86 3.1 对于搜集字音的说明76-79 3.1.1 语料范围76 3.1.2 搜集字音的准则和具体处理措施76-79 3.2 探讨任务79 3.3 反切的确定与例外的判断79-80 3.4 汉语音韵系统80-82 3.4.1 声母81 3.4.2 韵母81-82 3.4.3 声调82 3.5 十七世纪SVA音系82-86 3.5.1 声母82-83 3.5.2 韵母83 3.5.3 声调83-86 第四章 声母的对应及例外略论86-120 4.1 幫系86-92 4.1.1 幫组86-90 4.1.2 非组90-92 4.2 端系92-99 4.2.1 端组92-94 4.2.2 泥组94-95 4.2.3 精组95-99 4.3 知系99-106 4.3.1 知组99-100 4.3.2 莊组100-102 4.3.3 章组102-106 4.3.4 日组106 4.4 见系106-116 4.4.1 见组106-112 4.4.2 晓组112-113 4.4.3 影组113-116 4.5 本章的总结116-120 4.5.1 声母对应规则总表116 4.5.2 声母例外类别116-120 第五章 韵母的对应及例外略论120-182 5.1 果·假摄120-122 5.2 止摄122-125 5.3 遇摄125-133 5.4 蟹摄133-137 5.5 效摄137-139 5.6 流摄139-143 5.7 咸摄143-145 5.8 深摄145-146 5.9 山摄146-152 5.10 臻摄152-158 5.11 宕·江摄158-163 5.12 曾摄163-167 5.13 梗摄167-172 5.14 通摄172-176 5.15 本章总结176-182 5.15.1 韵母对应总表176 5.15.2 韵母例外类别176-182 第六章 声调的对应及例外略论182-210 6.1 平声182-183 6.2 上声183-184 6.3 去声184-185 6.4 入声185-186 6.5 声调的总讨论186-194 6.5.1 次浊声调的讨论186-190 6.5.2 上声的讨论190-194 6.6 声调的例外略论194-209 6.6.1 平声的例外194-196 6.6.2 入声的例外196-198 6.6.3 上声的例外198-200 6.6.4 去声的例外200-202 6.6.5 汉语去声越语上声、汉语上声越语去声讨论202-209 6.7 本章总结209-210 第七章 越南汉字音的形成与发展210-228 7.1 越南汉字音(A类)的来源210-218 7.1.1 综述210-215 7.1.2 本文的观点215-218 7.2 SVA的发展218-222 7.2.1 SVA的声母演变表218-220 7.2.2 融合220-221 7.2.3 自主221 7.2.4 小结221-222 7.3 SVB的形成222-226 7.3.1 "借贷"与"回归"是SVB的形成的基本途径222 7.3.2 SVB的历史层次222-224 7.3.3 SVB与SVA的交涉224-226 7.4 内在接触226-228 第八章 总结228-236 附录Ⅱ 17世纪越南汉字音(A类)之同音字汇236-258 ,越南语论文题目,越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