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越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战争前后,中法两国围绕越南的主权、地位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其间既有和平的谈判,又有武力的争夺;既有公开的厮杀,也有暗中的较劲;既有面对面的辩论,又有在异地遥控的争执;既有自己出面争权,又有请人为己谈判。奇异纷呈,不一而足。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外交手段和理念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和文化价值观。本文以中法越南交涉中的外交活动为主要考察对象,透视近代东西两种文化的碰撞、摩擦与冲突的动态过程,从文化的视角研讨近代中越宗藩关系的发展脉络及其作用因素。
中越宗藩关系建立在两国对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之上,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延伸。在宗藩关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儒家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秦汉开始,儒家文化从中原向边隅流布,推动了越南的文明进程,越南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与日俱增;北宋以降,儒家文化成为越南的立国之基,中越之间的宗藩关系确立,朝贡制度走向鼎盛;中法战争前,中越间的朝贡与册封频繁,新形势下宗藩关系得到巩固,成为联结两国共同抗法的纽带。
秉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源流的法兰西文化,属于西方文化体系的一个部分,与东方典型的儒家文化格格不入。在东西方接触日益频繁、加剧以后,两种文化的碰撞和摩擦势所难免。在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浪潮下,法国将东方的越南作为其侵略和扩张的对象。19世纪60年代,法国已经占领了越南南圻。进入70年代,法国用武力逼迫越南签订了《越法和平同盟条约》,以此来否定中越宗藩关系。接着出兵北圻,目的是吞并全越,建立起保护国制度,作为侵略中国西南的跳板。越南危如累卵,中越间古老的宗藩关系受到严峻的挑战。面对越南的反复求援,清政府开始就保藩问题同法国交涉。
中法两国交涉的要点是越南的主权与地位问题,文化冲突贯穿始终,宗藩权与保护权之争是其核心,宗藩制度与保护国制度之争是文化冲突的主要体现。此外,差序包容与主权平等、以和为贵与以利为先的异同,也是导致中法文化冲突的原因。在越南问题的交涉中,中法文化冲突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它从两种文化发生碰撞开始,碰撞引起摩擦,摩擦扩大冲突,以致外交活动跌宕起伏,谈判桌上唾沫飞扬,明争暗斗,进而左右战事,作用政局。
在宗藩关系下,作为“上国”的清朝对属国的沦陷不能坐视不管;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清政府选择默认黑旗军抗法以“曲线保藩”。之后,应越南政府邀请,清政府借“剿匪”之名,派兵入越履行保藩之职。中法越南交涉的序幕于1875年由罗淑亚的照会揭开,尔后,曾纪泽在异域的交涉,李鸿章分别与宝海、脱利古、福禄诺、巴德诺的谈判,无一不与文化冲突有关。文化冲突愈演愈烈,战争时起时落,说明战争并不能弥合文化冲突。最终,中法交涉以《中法新约》签订,法国占领全越,中越宗藩关系被割断而落幕。从更深层方面剖析,这场政治、外交、军事的斗争是东西两种文化冲突与较量的结果。
【关键词】:越南交涉 文化冲突 中法战争 宗藩关系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13 引言13-26 一、概念界定13-18 1. 文化13-15 2. 冲突15-16 3. 宗藩制度16 4. 保护国制度16-17 5. 差序包容17 6. 主权平等17-18 二、学术史的回顾18-22 1. 异域探讨概况18-19 2. 国内探讨一瞥19-21 3. 学界探讨缺陷21-22 三、本文选题缘由及意义22-23 1. 选题依据22 2. 选题意义22-23 四、探讨措施与创新、不足23-26 1. 主要科研措施23-24 2. 创新之处24-25 3. 主要不足25-26 第一章 中越宗藩关系建立的文化基础26-54 第一节 文化在中越宗藩关系中的分量26-35 一、宗藩关系概述26-29 二、宗藩关系的由来及其发展29-32 三、文化之于宗藩关系32-35 第二节 儒家文化在中越宗藩关系中扮演的角色35-46 一、儒家文化的特征35-37 二、儒家文化对国家关系的浸染37-39 三、儒家文化在中越宗藩关系中的反映39-46 第三节 儒家文化在中越宗藩关系中地位的演变46-54 一、秦汉开始:从中原向边隅流布46-48 二、北宋以降:主导地位确立48-52 三、中法战前:联结两国的纽带52-54 第二章 中法交涉中的文化碰撞54-89 第一节 法国文化及其与东方文化之别54-60 一、法国文化发展历程54-55 二、法国文化的特征55-58 三、法国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异同58-60 第二节 法国侵越,越语专业论文,飞来横祸60-69 一、法国侵越的文化因由60-64 二、法国染指越南的主要步骤64-66 三、越南阮朝向清政府求援66-69 第三节 黑旗军抗法造成的文化碰撞69-79 一、黑旗军身份的演变69-71 二、清政府对黑旗军抗法的默认71-76 三、清廷态度转变导致的作用76-79 第四节 清军入越“剿匪”及中法文化碰撞的端倪79-89 一、铁蹄下的文化搏击79-83 二、“剿匪”真相83-85 三、中法双方战略比较85-89 第三章 中法交涉中文化碰撞引起的摩擦89-113 第一节 罗淑亚照会引起的交涉89-99 一、罗氏照会的背景89-91 二、照会的内容91-93 三、总署复照拒绝93-94 四、曾纪泽侃侃力争94-97 五、外交活动中的文化斗争97-99 第二节 李宝谈判把中法文化矛盾推上浪尖99-105 一、李宝谈判的由来99-100 二、谈判的要点100-103 三、文化矛盾的升级103-105 第三节 李脱谈判无果而终的文化思考105-113 一、李脱谈判的缘由105-108 二、多回合的争论108-110 三、没有结果的谈判110-113 第四章 中法交涉中的文化冲突及其结果113-140 第一节 中法战争的爆发113-120 一、谈判桌内外的明争暗斗113-115 二、越法《顺化条约》签订后的越南局势和中法交涉115-118 三、山西爆发中法战火118-120 第二节 李福谈判及其文化释读120-128 一、李福谈判的背景120-123 二、李福协定及其主要内容123-125 三、李福协定的文化解读125-128 第三节 李巴谈判与中法文化冲突的结局128-140 一、中法战争后期的形势128-130 二、李巴谈判的文化博弈130-132 三、《中法新约》与中法文化冲突的结局132-140 第五章 中法文化冲突评析140-156 第一节 中法文化的异同140-145 一、宗藩制度--保护国制度140-142 二、差序包容--主权平等142-144 三、以和为贵--以利为先144-145 第二节 中法文化冲突的表层原因145-151 一、政治:资本主义--封建主义146-147 二、经济:扩展市场--固守田园147-149 三、军事:海外拓疆--设置瓯脱149-151 第三节 中法文化冲突的内在肌里151-156 一、类型:东方与西方151-152 二、取向:虚荣与务实152-154 三、手段:怀柔与征服154-156 结论156-167 一、文化是政治的延伸156-160 二、文化冲突是价值观摩擦的结果160-164 三、枪炮难以毁灭文化164-167 参考文献167-172 附图172-173 期间的论文173-174 ,越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