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演讲中的思辨能力培养[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在高校泰语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对思辨能力培养的忽视。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提升口语技能。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思辨能力 泰语演讲 口语教学
  一、引言
  思辨能力培养在西方教育界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并逐步贯穿所有专业领域的思辨能力培养的行动探讨。在国内,外语教育界目前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外语教学过于重视培养语言技能,而忽略思辨能力的培养。在第二外语的教学中如何继续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针对泰语演讲中思辨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同时结合泰语演讲教学的近况阐述如何在演讲中培养思辨能力。
  二、思辨能力的定义
  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解释、略论、推断、认知等方面的能力。中国古代即有“慎思之,明辨之”的说法。但思辨并不是我们国人的优势。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思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外学术界的关注焦点。
  在最近二三十年内,国外学者就思辨能力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探讨,就其定义形成了两个权威的理论框架。一个是“特尔斐探讨”模型,该模型“把思辨能力理解为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导致对证据类、概念类、措施类、标准类、或背景类考虑因素的阐释、略论、评价、推理与解释,而上述判断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思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探索工具”。另一个是Paul和Elder提出的“三元结构”模型,即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该模型的中心是思维八元素。他们认为思维应该有目的、问题、信息、基本概念、假设、特定视角、推理、启示,这八个元素形成思维的循环链。
  与此同时,国内关于思辨能力的探讨现阶段还处于起步,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探讨体系,但已引起了教育界,特别是外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林崇德提出了“三棱结构”模型,其中包括六种因素:思维目的、思维过程、思维材料、思维自我监控、思维品质、思维中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该模型的一个优点是将自我调节置于顶部,具有统管全局的能力,位于其他因素的上一个层次。人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仅包括计划、检验、调节、管理与监控认知能力,还对非认知因素起着同样的影响。
  文秋芳提出了高层次思维能力的理论模型,主张将思维能力细化为两个层次:元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是指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第二层次思辨能力包括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处于第二层次的思辨能力受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的管理与监控。从以上略论可知,思辨能力涵盖高等教育目标所涉及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推理能力及论据评价能力。
  三、泰语演讲中思辨的重要性
  对于思辨能力的理论探讨成果并没有被广泛用于外语专业教学中,目前对英语系学生的的思辨能力的探讨相对其他外语会比较多一点。既然英语系学生本身的思辨能力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泰语论文网站,那么小语种的专业课程也应该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起到良好的培养影响。
  在泰语演讲课堂活动中,当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时,只会进行一般性的日常交流会话,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很难连贯地表达内心的想法。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容易习惯和满足于用母语进行浅层次的会话交流,较少就某一个话题连续地深入阐述,因此限制了他们思辨空间和语言应用的深度。其次,在演讲活动训练中,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教师往往较多进行重复的机械性的口语练习,而较少进行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再次,教师更强调学生用语的准确性,善于纠正语法、词汇错误,忽略语言表达的内容逻辑性和思维创意性。所以,大部分学生尽管能够用泰语表达他们的想法,但由于仅限于课本上固定的表达句式和主题范畴,因此不太容易满足交流信息的基本要求。这促使演讲教学不应停滞在教会学生单词和短句的初级阶段,而应有意识地通过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思辨在演讲中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辨意味着创造。演讲活动具有动态性,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锻炼思辨能力。教师对学生口语进行反馈评价,并让学生反思,重新修改和重演同一话题的演讲,从新视角提出新内涵。其次,思辨在较高层次上作用演讲内容。演讲者在内容展开时能对话题的目的、范围、途径和意义进行全面的思考,整体把握演讲的推进。再次,思辨能加强理性略论能力。思辨的内在要求理性略论能力,要求演讲者在演讲活动中摆脱固定模式的禁锢,提高对话题的略论和推理能力。第四,思辨能帮助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丰富的内容和清晰的思维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说出令人信服的关键话语,明了地传递出思想。最后,思辨在活动中起着整合影响。通过思辨,学生可以在思维层面探析演讲内容的一致性,使内容发挥整体效果。因此,在泰语演讲中强调思辨,既培养了学生对话题进行综合处理的逻辑略论能力,形成新概念新思想,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演讲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演讲活动主要包含两个层面:语言和思辨。思辨层面以语言层面为载体,并位于语言层面之上。语言层面指演讲具有主题性,能应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主题。思辨层面关注的是理性的深度思考。所以,要提高泰语演讲水平,实现有效交流信息的目的,就必须从这两个层面上培养思辨能力。这同时需要教师善于发现、略论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以选择恰当的教学措施。
  1.在课堂内培养学生泰语演讲思辨的意识。大部分学生实际上是有要学好泰语的强烈主观意愿的,因此,教师要充分依据外语口语教学的规律,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口语训练手段,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训练中,从而有效提高泰语演讲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自主训练为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对学生的参与行为多鼓励、多褒奖,给学生创造心态良好、要求宽松的学习环境,关于语法不必逢错必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从被动的听课者变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略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和思辨能力。   在不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还应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特别是思辨能力。首先进行扩宽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展开联想,发散思维,然后进行思维的聚合、抽象训练,并通过加工丰富的素材,从而提高话语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表现为看图说话、故事接龙、转述、分组讨论、辩论等。这些课堂内的训练形式带有较强的表演风格,易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泰语专业论文,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只要学生主动认真参与,勤于思考,加强训练,就能使这些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真正发挥出提高思辨能力的影响。
  除此之外,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输入应融入学生的语言逻辑训练中,这对提高演讲思辨能力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在备课泰语演讲活动时,即上课前,要选择典型性的场景和主题作为语言输入的内容,提供学生学习的模板。这些模板能缩短学生课堂上的思考时间,帮助他们对语言主题进行略论、整理和加工,并有效表述出来。学生通过创造性学习,从模仿到创造,学会用泰语进行略论性的思考和系统性的陈述,但要避免灌输现象。因为学生的泰语演讲能力和思辨能力是靠自己扎扎实实苦练出来的,不是仅仅靠教师从外部灌输的。因此在课堂活动中要不断要求学生反思,给学生体会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领悟和内化演讲活动的价值,使演讲思辨水平不断提高。
  2.在课堂外提供口语思辨能力的途径。由于泰语属于小语种,因此目前我国的泰语口语师资、教材等教学资源较为短缺,泰语课程主要采用大班教学,加之课时有限,学生人均的课堂口语训练时间比较少或者说极其有限。所以如何使学生学会在课堂外自主学习,积极地思辨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学习,共同提高,营造共同进步的氛围。大多数的口语练习,特别是基础练习,都是以交流为目的的。因此,学生的课外口语训练特别强调配合和坚持。教师要认真设计提高思辨能力的多种训练形式,建议或布置给学生,安排学生在课外以结对或小组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课外训练任务。
  其次,多种形式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有计划、有目的、切合学生就业实际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举办泰语朗读比赛、泰文歌曲赛、泰语演讲赛等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创造学好泰语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使用泰语的机会。由此,激发学生的泰语演讲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辨,使学生从语言到思辨产生质的飞跃。
  五、结语
  在泰语演讲活动中进行思辨训练,体现演讲与思辨能力的辩证关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流利性和深刻程度,还能使学生通过思辨能力的训练,逐渐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演讲中的思辨能力培养要从篇章内容和层次结构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整体结构,准确表达意义,根据逻辑关系渐进展开,为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教师只有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泰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7(1).
  [2]张子宏.论思辨能力的特征及其语言知识间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6).
  [3]林岩.口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5).
  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2017年校级课题立项“泰语演讲中思辨能力的培养”(项目编号:2017C07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