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与泰语中连词“而”的比较[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本文对古汉语“而”的连词关系进行汉泰对比,得知泰语古汉语连词“而”的意义及用法有很大相同。“而”作为连词,在古汉语中可以表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因果、目的等关系。而在泰语中,泰语连词“而”一个生词可以有多种用法来表达意义,而且连词“而”不表示因果关系和假设关系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而”;古汉语;泰语;连词;对比
  一、古代汉语连词“而”的发展及用法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可以在一个句子里是实词,泰语毕业论文,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也可以是助词。
  下面将对“而”在古汉语中作为连词使用进行一个归类。
  (一)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二)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译]:“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
  (三)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译]:“学了知识而且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
  (四)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译]:“河曲有个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
  (五)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后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
  (六)表示假设关系,泰语论文题目,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译]:“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七)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译]:“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润泽,深水潭生长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二、连词“而”与泰语“而“的比较
  针对古汉语中“而”在连词中的七种关系,我们在泰语中“而”字的用法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区别:
  (一)“而”在泰语中表示并列关系,与汉语中的“和”同义,译为“???”。
  (二)“而”在泰语中表示修饰关系,句子中“而”可不译。
  (三)“而”在泰语中表示转折关系,和汉语中“却”,“可是”,“但”同义,译为???, ????。
  (四)“而”在泰语中表示承接关系;句子中“而”相当于“便”,“就”,“然后”。泰文可不直接翻译
  (五)“而”在泰语中表示修饰关系;句子中“而”可不译。泰文译为“?????”“????”“???”
  (六)“而”在泰语中表示承接关系;句子中“而”可译为“便”,“就”。泰文译为“????”“??????”“??...??”“?????...?????”
  (七)“而”在泰语中表示递进关系;句子中“而”有“而且”,“又”的意思。泰文译为“??????”
  总之,泰语跟汉语连词“而”的意义及用法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泰语中“而”的连词关系没有汉语连词“而”丰富,在泰语连词“而”没有表示“因而”、“所以”的因果关系,也没有表示“如果”的假设关系。但是,在泰语中连词“而”可以有多种用法来表达意义。
  三、结语
  通过古代连词“而”的汉泰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有所帮助:第一,泰语跟汉语连词“而”的意义及用法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古代连词“而”发展到现在,用法改变得很少;第二,泰语连词“而”不表示因果关系和假设关系;第三,泰语一个生词可以有多种用法来表达意义,意思还是相同的。总之,“而”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地位非同寻常,是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繁而且用法灵活的一个词,掌握好“而”字的用法,“而”字结构的层次,类型和功能起到很大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古代汉语知识,学好古汉语。
  参考文献:
  [1]宋丽萍《古代汉语“而”字之用法》菏泽学院,2017.
  [2]张彦群,高其良.现代汉语语法通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
  [3]孙德金.汉语语法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
  [4]郑琳.《论语》中“而”的词性和用法再探讨.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5]杨寄洲、贾永芬《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重印
  [6]http://www.zidian8.com/zuci/er/20170428183810_28298.shtml(字典吧).
  [7]而.html(查查汉语词典).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