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日文对汉字的吸收、创新与发展历程[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李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简述日文对汉字的吸收、创新与发展历程-日本语言学论文发表

摘要:关于简述日文对汉字的吸收、创新与发展历程的日本语言学论文发表:日本民族原没有自己的文字,随着汉字的传入,日本人开始用汉字来表达自己的语言。之后,又经过一代代的艰辛努力,逐渐完成了对汉字的吸收、创新与发展,终于把具有一字一音表语词特点的汉字完全融合到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中去,形成了一套和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汉字成了日本的民族文字。

关键词:汉字;日语;音读;训读;假名  

汉字是汉民族的“自源”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的使用,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文化。同时,汉字也为日本文字之根,有了汉字,才有今天的日本文字。日本作家河野六郎在他的著作《文字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汉字是有魅力的文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永远离不开她,她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肌体中……”[1](第88页)一种异族的文字能在日本民族中流传上千年,而且经久不衰,彻底融入其语言中,这不仅充分表现了汉字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也表现出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精神。公元前,北至朝鲜半岛、南至越南、东至日本,汉字就已经开始了向境外的传播。现在,越南、朝鲜已经不用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了,但日本从古至今一直使用汉字。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国中,对汉字一日不可或缺的国家除了中国,当以日本为首。本文将就上述这一独特的文字现象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汉字的“原样移植”

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民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据我国史书记载,早在1世纪我国和日本就有往来。《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述:“建武中元(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2](第2821页)这一史实通过1784年在日本福岗县志贺岛发现的金印得到了证实。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这一发现同时也表明了汉字最初传入日本很可能是在1世纪左右。后来,在日本长崎还出土了刻有“货泉”两字的中国货币,这是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后23年)统治时期铸造的货币,可由此推断这种货币是在公元1世纪、2世纪左右传入日本的。此外,在奈良北葛城郡新山出土的“方格四神镜”也是模仿中国古代的“王莽镜”制作的。这些刻有汉字的金印、货币和镜子表明日本人在1世纪前后已经开始接触到汉字,但仅有这些还不能确定日本人已经能够理解和使用汉字。因为它们可能是流寓日本的汉人和朝鲜人带去的或是经他们帮助制造的。《日本书纪》是日本奈良时代(720年)遵照元正天皇的旨意由舍人亲王及太安万侣等编辑的史书,内容有神话、传说、记录等,全部用汉字表述。其中,对于汉字的最初传入有过这样的叙述:“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百济王遣阿直岐贡良马二匹,既养于轻坂上厩。因以阿直岐令掌饲。故号其养马之处曰厩坂也。阿直岐亦能读经典。既太子菟道稚郎子师焉。天皇问阿直岐曰,如胜汝博士亦有耶。对曰,有王仁者,是秀也。……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则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所谓王仁者,是书首等之始祖也。”[3](第371页)《古事记》是按元明天皇(712)的旨意,由太安万侣编写完成的一部史书,内容有古代神话、歌谣、皇帝系谱等。其中也有对王仁来日这一事件的记载:“和尔吉师(即王仁)带来《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3](第248页)上述文献所记载的是应神天皇十五、十六年(约4世纪末到5世纪初)的事情。文中的百济王是指朝鲜半岛的百济国国王。阿直岐是受百济王的派遣来到大和朝廷的使者,由于通晓经典而成为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师。受阿直岐的推荐,王仁来日,也成为太子的老师,并首次把中国的《论语》和《千字文》传到了日本。姑且不论阿直歧、王仁等是否确有其人,这段史料至少可以证明,汉字是经“归化人”之手传入日本的。那么,汉字是何时开始在日本使用的呢?《日本书纪》中记录了履中天皇四年(约5世纪初)时的这样一段敕令:“始之於诸国置国史。记言事达四方志。”[3](第380页)意思是履中天皇时期开始在各地设置文书官职,使得各地的文件记录可以直接向中央报告。这段完全由汉字记载的皇命说明,汉字至少在5世纪初已在朝廷中得到了真正的使用。这也正和前文提到的阿直岐、王仁等人来到大和朝廷的时间相吻合。我国的《宋书—倭国传》中载有倭王武(雄略天皇)在公元478年时的上表文章,全文用汉字写成。这是最早的有史书记载的汉字在日本得到使用的例证。这一时期,中国和日本在文字的使用方面可以说是真正的“同文时代”。

二、汉字的吸收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