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日语精读课翻译练习的归化理论策略[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李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分析高校日语精读课翻译练习的归化理论策略

摘 要:日汉翻译中两国语言的行文习惯、语言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在日语精读课翻译练习过程中,代写日语论文日汉翻译应遵循翻译的归化原则,以保证日语精读课的质量,提高日语精读课的水平。  

关键词:翻译 归化 精读课 日汉翻译练习

一、翻译的归化

所谓翻译的归化,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以译入语为归依,把原文的精神、内容以译入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思维、文化背景等为基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在把外国文字翻译成中文的时候,要像林语堂先生说的,“说流利的中国话,”否则,唯一的功能就是消灭读者的兴趣。因此,归化不是可为可不为的手段,而是翻译必须遵从的原则之一。翻译的归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归化通常是指译文带有很强的译入语色彩。比如,英文中的seek a hare in hen’snest译作“缘木求鱼”,日语的“根据り叶掘り”译作“刨根问底”。而广义的归化则跳出了直译和意译争论的圈子,它不仅指的是符合汉语民族的文化习惯,而且从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诸多方面出发,强调忠实地再现原文,说“流利的中国话”。翻译的理论和实践都证实了翻译的归化是翻译应遵循的一个原则。从理论上说,翻译的归化是翻译的定义及原则所决定的。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转化,它的目的是交流和进步。现代翻译理论的奠基人尤金·奈达(EugeneA·Nida)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翻译概念,指出,翻译就是翻译意义(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lng meaning)。这种“动态对等”的观点和理论,强调了翻译要再现原语信息而不必强求其表达形式,这正是归化翻译的理论支撑。

对实践而言,归化是翻译实践成败的关键。拿日语来说,虽然从表面来看,日文中有许多汉字,中日文化相通之处也似乎很多,但实际上,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从其构词造句等方面来看,也是同少异多,能够完全对应的例子并不多见。因此,在翻译中,译者更多的是要在保存原文意义的前提下重组信息,以求更符合汉语的习惯,使原文的信息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即要运用归化的手段,用最贴切的汉语反映原文的精华。  

二、日语精读课翻译练习中日汉翻译的归化问题

1.在日语精读课翻译练习中,应强调归化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虽然翻译中的归化问题正日益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大多认为,归化只用于文学翻译,而外语精读课中翻译练习中的归化问题却鲜有人提及。这其实是对归化翻译的一种误解。前面讲到,广义的归化,是强调翻译应把原文翻译为汉语读者能接受的、符合汉语语言、文化、审美习惯的译文。因此,文学翻译自不待言,其他文体的翻译,如科技翻译,同样也强调译语的通顺和流利。也许有人认为,科技类的日汉翻译是可以“逐字翻译”(word-by-wordtranslation)的,但实际上,以日语谓语放置句末和虚词多的特点来看,这样的“逐字翻译”是不存在的,即便勉强翻译,译文也常常辞不达意。

因此,在精读课日汉翻译的练习中,强调归化翻译,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因为,虽然精读课的翻译练习目的更多是在于加强学生对语法、句型的理解和应用,但是,强调归化翻译,学生必须通过日语和汉语中“同”、“异”的比较、辨别、领悟,才有可能表达得好。而在比较中,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所学的语法和句型,在表达中,学生既训练了汉语表达能力,又能在表达中加深理解日汉表达的异同。

2.在日语基础教学的翻译练习中强调归化翻译

综上所述,不仅在高年级精读课教学中有必要强调翻译的归化问题,在日语基础教学的翻译练习中,也有强调归化翻译的必要。比如,在学习日语被动句的时候,就会碰到日语的一种特殊的被动句表达,即有自动词(不及物动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表现的是主语受到的消极的影响。虽然在日语的发展中,也开始有一些他动词(及物动词)套用此种句式,但其根本的意义不变,都是表示遗憾、不满等情绪的,可以说,这是典型的日语表现之一。这样的句子,如果不依照汉语的习惯来翻译,就会不通不顺。例如,“昨夜、お客さんに来られて、免强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和“王さんは父に死なれて、进学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这两个句子,照被动句来翻译的话,就译成了这样,“昨晚被客人来了,我没办法学习”和“小王被父亲一死,就没法继续上学了”。这两个句子明显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应该归化翻译为“昨晚来了客人,搞得我没法学习”和父亲的去世,让小王没法继续上学了”。把这样的日语被动句用中文的主动句译出,再加上“搞得”“让”这样的词语,就依然保持了原句中的不满、遗憾的语气。通过这样的翻译、比较,学生就能加深对所学句型的理解。

3.在高年级精读课教学中强调归化翻译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