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空间概念隐喻扩张用于表示时间概念,是具有实体基础的,是基于人的生理、生活的实体经验以及由此创造出的空间实体结构关系的相似性,再经过隐喻的认知模式,实体的空间概念被映射到抽象的时间概念中。于是,本无空间结构关系的时间概念被赋予了一种空间结构,同时原来单一的空间概念具有了用于不同认知领域但又相互关联的多个义项,成为多义词。从理论上说,「サキ」的时间义项的形成就是在其空间概念的实体基础上,“最前头、前面”隐喻映射到时间概念中。这样与空间本无关联的时间概念“先、过去、未来”被赋予了形象的空间的结构关系,原来单一的空间位置意义增生为包含时间范畴在内的多个相互关联的义项。在认知空间概念「サキ」时发挥着有形、具体的认知作用的确定参照点的能力,在由空间意义映射形成「サキ」的时间意义的认知活动中,在认知理解「サキ」时间意义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实体性认知作用。「サキ」的隐喻映射在参照点处找到实体性和相似性的交叉,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具体分析「サキ」的空间、时间意义的参照点认知过程,从实体的角度,观察空间结构关系是否被隐喻映射到时间意义中,探寻两者间的认知链条,进一步揭示相似性的内核。
3 参照点构造理论 3.1 参照点构造参照点能力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人们通常会在日常的认知活动中无意识地运用,即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从而在不同概念之间构造相互关联,完成认知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在指定某一事物时,先把另一事物作为参照点,然后以此为依据完成指定行为。Langacker(1993:6)把人们指定参照物并依据参照物认知目标事物(Target)的能力,定义为“参照点能力”。Langacker还用图示的方式具体说明人们运用“参照点能力”认知目标事物的认知过程,即参照点构造。图中的R(reference point)是参照点;T(target)是须依托参照点认知的目标;D(dominion)是参照点能够支配的认知区域,认知目标当然应在该区域内,但认知活动主体可以不在其内;C(conceptualizer)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认知活动中的认知路径向度。为了完成指定目标T的认知目的,人们运用参照点能力先选定一事物作为参照点R,然后再以R为依据在参照点所管辖的认知区域内沿→的认知路径,完成指定认知目标T的过程。认知语言学把上述认知者与参照点、认知目标之间的关系结构叫做“参照点结构”。 3.2 参照点结构与空间意义「サキ」④学校は邮便局のまだそのサキにある。(学校在邮局的前面。在运用认知能力认知T「学校」的空间位置的过程中,双方都已熟知的「邮便局」成为参照点,C先将认知注意力集中在参照点「邮便局」上,以此为出发点,再根据目标与参照点的关系「サキ」,确定认知的路径,完成指定「学校」空间位置的认知活动。结构关系与图1的标准结构之间的关系完全一致。「学校」与「邮便局」、「サキ」的认知结构关系就是参照点结构。通过上述的参照点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对「学校」的认知实质上就是对「サキ」的认知,「サキ」一方面为认知活动提供路径,另一方面还担当着「学校」的代言人的角色,即「サキ」具有认知活动的双重身份,这也是空间概念实体性的体现。正是这种实体性为在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之间建立相关联系提供了可能。另外,「サキ」在为认知主体运用参照点能力提供路径的过程中,也为认知主体说明了认知目标与参照点之间的认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