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日语教学的改革对策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留学生论文网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就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是国际高职教育的趋势。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师,应该革新理念,大胆创新,努力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使学生能力顺利就业,从而真正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 商务日语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只有较高的就业率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需要积极考虑应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当深化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用人单位满意度为标准,不断适应日益变化的就业形势,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良好机制。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商务日语教育体制还不能反映和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还不能适应全球化过程中用人单位对商务日语人才的多层次需求,所培养出的大学生的商务日语实战能力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大学生的日语水平已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问,这为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压力。 二、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学与就业脱节 1.培训目标模糊。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商务日语专业还局限于依赖用日语讲授的外贸日语函电和外贸日语阅读等课程,向学生传递国际经贸知识和外贸日语词汇。虽然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外贸写作、外贸阅读与口语技能,却未必具备灵活运用日语进行有效地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更缺乏处理国际商务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人才目标培养目标上的模糊性,导致了商务日语专业知识内容的传授往往不能与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造成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处于日语功底不深,经贸知识又不精的尴尬局面,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背离了打造复合型优秀人才的初衷。 2.教学模式陈旧,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大多数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学基本上以传统方式为主,其导向功能发生偏差,缺乏以专业技术工作为依托的语言技能学习与训练,这与高职教育的综合化和时代的要求等都不相适应,从而难以构建职业岗位所需的真正能力和素质,造成商务日语教学与就业要求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学生缺乏与外界社会对接的真实语言环境,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将书本知识快速转换成实际日语运用的能力,不能满足就业导向对高职毕业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强的要求。 3.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和就业相脱节。一些高职院校在商务日语教材的选择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大都沿用本科院校商务日语的教材,沿用本科院校的考试要求,这样容易使高职生觉得商务日语既难学又没用,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对学生将来就业和将商务日语运用于专业技能当中是不利的。 4.考核评价方式陈旧。目前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考核评价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主要表现是:一是考核的内容依附教材,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和技能,内容单一,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和张扬,理论知识过多,日语运用太少;二是忽视高职教育的“职业”特征,不能充分突出日语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未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以就业为导向,留学论文深化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学改革为了帮助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就 必须重视并深化商务日语教学改革,优化商务日语教学的就业教育环境。 1.加大投入。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投入,重视商务日语教学,建设现代化的商务日语教学平台;同时,也要优化各种教学资源,鼓励语言类学科问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商务日语教学形成更加真实、立体的职场语言环境。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的形式,利用网络连通学生、教师和企业,从而实现商务日语教学与企业的直接联系,实现商务日语教学全方位立体化,为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获取资料、学习实践、顺利就业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2.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日语运用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要靠教师发掘处理教材。首先,教学内容要丰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闪光点呈现给学生,才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再到联想判断,把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声像教材等的作用,在教的过程中克服教材与学生学习发展的诸多矛盾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学以致用。教学方式要从传统单一填鸭型向参与互动型和实践应用型转变,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努力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专业与就业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