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今国际教学界作用较大并正在逐步深入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它对我们深入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教学探讨和开展教育设计等都有重要的借鉴和 启示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本文就如何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专业日语 教育有效的结合作了初步研讨。教育实践表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互教互学、研究式学习模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日语研究式学习 课堂协作 意义建构 1.引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起源可追溯至皮亚杰 (J.Piaget)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日语毕业论文,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艺术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 习伙伴)的帮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 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学改革的主流 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也得到许多的学者的认同,特别是在外语教育当中更是深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外语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好符合外语教育的要求。 建构主义的教育观与传统的教育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学生如何获得知识方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认知主体——学生主动建构的”,即学习不再是简单地信息由外而内的输入,而是通过信息 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交互影响实现的。其次,相关于“教师是教育的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育要从学生的角度出 发,以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为前提,达到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最后,在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受到环境的作用,强调通过情景化 和具体化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育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略论、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 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影响。“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者的思维成果 (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是整个学习过程 的最终目标。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何克抗,2017)。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育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影响,利用情境、协作、 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目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何克抗,2017)”该学习理 论运用到教育领域,生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种教育模式:抛锚式教育、情境性学习、交互性教育。 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日语课堂教育设计 课堂教育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育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育范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 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 对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该种教育模式被称为“抛锚式教育”。由于抛锚式教育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育” 或“基于问题的教育”或“情境性教育”(何克抗,2017)。 2.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景 基于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育”式教育设计理念,我在专业日语日本艺术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制作了许多日本艺术相关的幻 灯片。学生们虽然不能亲自到日本体验日本艺术的内涵,但能够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日本艺术的特征。在学习日本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我利 用网络技术找到了日本历代建筑模仿图片,使学生们直观地看到了竖穴、高床式、寝殿造、书院造、神社造等建筑的模拟图片,直观地欣赏了日本独特的建筑特点。 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日本艺术课教育中的通过图片显示、影视演播等形式,有效地增强了课程的教育效果。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不仅了解 了更多的日本艺术的表象知识,而且能够深层次地理解日本艺术的思想层面。比如,在讲授“日本人的无常观”的课程时,由于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并不能够完 全理解。学生们观看了电影《日本的沉没》以及大量对于日本遭受地震和台风袭击的资料后,自然灾害造成的惨烈的场景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日本艺术的“无常观”。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育中,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过程、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赋予了教育新的含义。 2.2小组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协作”对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重要影响。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我在二年级专业基础日语的授课中,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专业日语教育设计,要求学生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加深每个学生对目前问 题的理解。将授课班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授课形式以小组讨论为主,四个小组各自都形成了适合本组的学习模式。水平较好的小组在完成教材的教育任务基础上将 知识归类复习,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将班级里学习有措施、成绩较好的同学与基础相对弱的学生结成小组,在这些优秀同学的带动下,小组的全体同学积极 参与、共同进步。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同学及教师的意见一起建立的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 出反映。同学们在教育反馈意见里纷纷表示小组学习方式非常好,日语论文,能够使自己克服惰性,学习真正成了自己的事,自己成了学习的主人。 日语会话一直都是困扰许多学习者的一个问题,我国的日语教育长期一段时间都存在着“哑巴外语”的现象。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成员之间必须通过 会话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 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们每次上课都要自己讲解新知识、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感受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习兴 趣也大大提高了。 2.3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目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 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比如,学生们在学到新单词 “さっと”时,汉语的意思是“一下子”。大家发现“ちらっと、ぱっと、ばっと……”等,许多不仅外形相似意思也都相近的单词,于是分别查字典、找资料,终 于明白这些单词虽然汉语的意思都有“一下子”的含义,日语里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さっと”多指天气变化快,“風がさっと吹きぬけた。/风一下子刮起来 了。”而“ちらっと/多指光线突然闪烁一下。”“ぱっと/指动作、影响、变化等的瞬间的变化;还特指传言等一下子散开”“ばっと/事情发生得很急一下子发 生了;还特指火焰一下子窜上去……”每个单词都各有自己独特的用法。学生们在弄明白了以上单词以后,又按我的要求把具有类似、特征的日语副词都总结出来, 并找出各自的特点。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协作、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又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育设计和引导;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说的话并不 多,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影响与学生主体影响的结合。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无论是单词还是语法项目,学生们都在老师地指导下 把新旧知识关系到一起,在不断完善中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