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邻日本与我国同属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明治以来,日本便拥有了组织化的地方政府体制。战后,在美国占领当局授意下制定了1947年日本新宪法,随后又通过了作用地方政府的三个重要法案:1947年的《地方自治法》、1948年的《地方财政法》和1950年的《地方税务法》。在法学规制下,地方当局基本上按照双层体制建立起来: 第一层级是县,日本的47个县级实体有4种不同称谓,即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和京都府)、43县 第二层级包括市、盯和村三类,这些是主要的“地方公共实体”,它们最接近于民众和社区。经历战后经济发展奇迹,日本的行政区域划分烙上了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印迹:1950年代是其确立地方自治制度的时期,目的在于通过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60年代,地方政府根据“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在地方上积极推行地域开发运动;1970年代以后,配合新的国土开发计划提出建立“广域市盯村圈”的设想;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地方分权改革在纵深领域不断深化。笔者试图通过中日行政区域划分的比较探讨,深入剖析日本行政区域划分的特点,学习借鉴其行政区划层次少、幅度大,界限清晰、权责明确,依法行政、管理科学等优点和一些成熟做法,期待能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章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理论
1.1行政区域划分的概念
行政区域划分(简称行政区划)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区域划分是国家根据行政管理和政治统治的需要,在充分考虑经济关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异同和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的前提下,依法对行政区域实行分级划分,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系统,并在各个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建立政府公共管理网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明确空间定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概念,行政区划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行政区域,即一级地方国家机关所管辖的有明确界线的地域;二是地方行政单位,指管理行政区域的地方国家机关;三是地方行政建制,指行政区域和设置其上的地方行政单位所构成的国家领土单位。概括地讲,行政区划由一个个领土单位(地方行政建制)组成,各领土单位由各级地方国家机关(地方行政单位)管理,各级地方国家机关有自身确定的管辖地域(行政区域)。广义的行政区划还包括对已有行政区域的调整(变更)。行政区划变更的内容按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六类:一是建制变更,包括增设、裁撤、改设等。二是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即行政区域扩大或缩小。三是行政机关驻地迁移,包括新增设行政区确定新的行政中心。四是隶属联系变更,即A行政区由甲管辖改由乙管辖,对A来讲就是隶属联系变更,而对甲、乙而言,实际上是行政区域界线变更。五是行政等级变更,包括升级和降级。六是更名和命名。更名指行政区专名改变,如北平市更名为北京市。命名指给新设的行政区确定专名,如从潮州市析置潮安县。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地方一次行政区划的变更,可能只涉及上述六类中的一项,也可能涉及几项。例如,1991年撤销广东省汕头市的揭阳县,设立揭阳市(地级)和揭东县(驻地不在原揭阳县城,而在曲溪镇)、榕城区,其中就涉及建制变更、行政区域界线调整、确定新设区驻地、隶属联系变更、行政等级变更和新设行政区命名多项。
1.2行政区域划分的特征
对于行政区划的特征,中国人民学院侯景新等所著《行政区划与区域管理》中归纳了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政治性、政策性和阶级性。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国家行政管理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同时,它作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物,作为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手段,明显地带有阶级的烙印,具有很强的阶级性。二是地域性和不重复性。行政区划是在一定的地域上进行的,因而带有地域性的特性。不重复性是由地域性带来的,按一定准则划分的行政区域体系,同一级行政区既不重复,也无空白。重复就会引起争议,遗漏就会出现“三不管”的“独立王国”,后患无穷。三是综合性。整个行政区划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庞大的动态系统,每个行政区域与相应的国家机构是一个统一的综合体。因此,行政区划工作涉及各个部门和地方,既有行政管理工作,又有经济利益、资源平衡工作;既联系到整个国家的利益,又和一定区域内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关。行政区划涉及的因素,既有政治的、法学的,又有经济的、艺术的;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还有将来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作为一门科学而言,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四是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古今中外的行政区划既有各自的特性,日语论文,又有共性,可以互相借鉴。关于同一个国家来说,今天的行政区划,是在过去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前代的行政区划,完全脱离原有的基础开创全新的行政区划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后代的行政区划的很多创新正是萌发于前代的行政区划中。而且一定区域内的行政区划,必然受到当地地理条件、风俗习惯、传统因素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因素又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受其作用,行政区划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五是动态可变性。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经济结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行政区划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因此行政区划是一个动态体系,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具有动态可变性。
第二章日本行政区域划分概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