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纤维文化的发展,虽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但在距今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已展露出无穷的潜力与后来居上的气势。这是因为在迅速吸收西方文化创作的观念与技术的同时,日本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染织工艺,而这也是当今欧美纤维文化家们,正努力吸取与发掘的资源宝库。日本的纤维文化家,多是留学欧美,并崛起于洛桑国际纤维文化双年展与波兰罗兹三年展。洛桑国际壁挂文化双年展的举办,促进了世界各国纤维文化的发展。洛桑双年展共举办了十六次,参展者多为欧美的纤维文化家。但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早在第六届展览的时候便参加进来,并且呈后来居上之势。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纤维文化家们关于国际纤维文化的发展动态观察之敏锐,而且,他们把自己的传统染织工艺与现代纤维文化结合的恰到好处,创造出与欧美纤维文化著作截然不同的、具有浓厚的东方神韵的著作。如小林尚美的单色棉线堆砌,作纯粹造型的表达,成熟稳健的将东方艺术中的哲思意念注入到著作中;熊井恭子以不锈钢丝、毛、棉等素材制作的著作,其刚柔的对比诠释了日本民族“菊与刀”的心理特征。小林尚美夫妇、久保田繁雄、福本繁树、福本潮子、小野山和代等已是当代极具代表性的纤维文化家。在第十二届洛桑双年展入选著作中,日本的著作即占了二分之一强,由此可见日本在纤维文化方面的成就已受到相当的肯定。
第 2 章 日本当代纤维文化发展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设计观念迅速涌入日本,冲击了日本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日本的文化家们在积极吸取外来文化思想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本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存在的价值。
2.1 战后传统手工艺的新局面
日本是工艺美术之国,传统极为深厚。自步入工业社会以来,日语论文,从工艺美术中衍生的工业设计,逐渐脱颖独立为新的造型美术门类,从而形成两个极端。因此,日本工艺美术在战后工业起飞、经济爆炸的社会中如何发展,是人们所关心的。谈到这些,引用两个日本名人的话,富有启迪意义。画家东山魁夷如是说:“科学技术越发展,日语论文题目,人类越应该寻求与自然的和谐,而不应该与自然疏远或背离。”美术评论家河北伦明则得出一个表面上是玩笑,实质上一语道破的见解:“人类与电子计算机对抗的最后阵地,就是文化。 今天日本许多手工艺师,也是要做计算机做不到的事情。”二战刚结束时,由于需要出口传统产品以换取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工艺美术比雕塑和绘画等纯精神艺术优先发展。工艺师大都很快返回工房,传统工艺在所有领域急速复兴。战后的第一个十年中,年轻的工艺师精神焕发,追求新的观念,积极的吸取外来的文化思想,燃烧着开拓的热情。从意大利前卫雕塑而来的题材,由北欧斯堪的那维亚而来的手工艺,由美国而来的工业设计,成为他们追求的热门。前卫团体一时像雨后春笋般遍布处于尝试阶段的工艺界,如:创人社(1946)、青年制陶家集团(1946)、走泥社(1946)、各式工艺集团(1947)、新匠工艺会(1947)、现代生活工艺协会(1953)等。精神焕发的工艺师展开大规模的前卫行动,在某种意义上撞破了趋于保守的日展工艺的坚壁,给整个日本工艺界注入活力,在工艺的发展上起着重要影响。乘这种新潮流上升的气运,整个工艺界把目光转向广阔的国际世界。一九五〇年,美国雕塑家依沙姆 诺古契来到日本,展出一些日本情调的工艺品和雕塑,以他的来日为契机,世界性的日本情调工艺流行起来。这种风潮,使日本人重新冷静观察本国的传统。 尽管这时工艺界的主流是立足于战后的世界观,顺应新的生活环境,倾向现代派创作,但仍有大量工艺师在默默从事传统工艺品的创作。一九五〇年开始实施的《文物保护法》,强有力的支持了这些传统工艺师,加速了已趋萎缩的传统工艺的发展,从而转入工艺美术的发展阶段。 “民艺”一词的发明者、日本著名学者柳宗悦,以独到的东方人的眼光,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器物上,发现了“出尘超俗的美”,并以毕生的精力,从事着民艺的理论和民艺的事业,他曾说过:“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在充满虚伪、流于病态、缺乏情爱的今天,难道不应该感激这些能够抚慰人类心灵的文化美吗?谁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发自自然之时,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民艺派是在柳宗悦倡导下,由河井宽次郎、滨田庄司主持的民艺运动的实践集团。民艺运动针对“贵族工艺”、“文人工艺”而言,高度评价“民间工艺”的美学价值,它不仅作用全日本,而且广泛而强烈的波及欧美。可以说民艺运动关于今天手工艺的兴起仍有不可忽视的推进影响。为了发掘今天尚有生命力的传统以昭世,一九五四年以来,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屡屡举办《现代眼光》系列展览,再加上一九五九年的现代日本陶艺展览、一九六〇年的《日本人的手》现代传统工艺展览,一九六三年的《生活中的日本之美》展览,都以清新的角度显示了传统措施和设计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2.2“人间国宝”制度的设立
|